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痛苦让我感觉我还活着 > 醴泉昭陵人物志1 序言另二序(第1页)

醴泉昭陵人物志1 序言另二序(第1页)

巍巍乎雄哉,九嵕山,九州拱卫,亘古雄居礼泉。

九嵕山下有昭陵,堪舆风水,顶天之高,巍巍乎伟哉。

昭陵有皇亲国戚、皇妃公主,又有参与“玄武之变”

的文臣武将,以及开国之栋梁。昭陵陵园以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更以六骏的威风凛凛,被誉为“天下名陵”。

《醴泉昭陵人物志》录入昭陵一百九十多座陪葬墓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十五名墓主,另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囊括了辅佐唐太宗开启大唐盛世的所有的文臣武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反而观之,这些人物也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全方位地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盛唐气象。

若乎此,它成为研究“贞观之治”的翔实资料。

① 醴泉:今礼泉县,为保持书原名,用旧名。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尊重边族风俗,边疆稳固,社会安定,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这就不仅是翔实的研究资料,更是可贵的精神遗产了。

公元1976年,林江之乱既平,胞兄振维嘱请国家领导或社会名流为昭陵博物馆题写匾额,名扬世界的作家叶圣陶深慕昭陵之雄大威武,欣然命笔的“昭陵博物馆”

五个大字终成精品,四十多年来一直为海内外访者仰慕观赏。

《醴泉昭陵人物志》承续优良传统,借鉴历史经验,于今大有裨益。善哉,我为本书编者赞!

《礼泉岁月记忆》序言

《礼泉岁月记忆》,记忆什么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忆我县农村生产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们耕种希望、活得乐观,儿童们活蹦乱跳。

余生也早,是30后,生于斯,长于斯,啼于斯,歌于斯,少小离家却牵挂,总角的记忆与缱绻的乡情像一根长长的脐带通向乡愁,年年惦着家乡的浇汤烙面羊肉泡。少小离家老大回,山亲水亲人更亲,报恩乡亲,终老于九嵕山下。

家乡观念重,打开《礼泉岁月记忆》,眼睛一亮放不下。往事历历在目,生动而新鲜,津津有味耐咀嚼。

“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年吃浇汤烙面,是礼泉人与生俱来亮丽的招牌符号。《过年》《吃浇汤烙面》有详尽的记忆。接着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民间社火》,正月三十“燎荒荒”,清明节,端午节,“看忙罢”,“吃腊八”,“订婚”,“娶亲”,“坐席”,等等。说起坐席我想补上几句。一声“开席”,宴会开始,七碟子八碗的你争我夺,老婆们忙着给白馍里夹红肉,捏成“肉夹夹”,风一般地塞进袖筒,然后参加全桌大抢夺。幼年的我看见觉着丧眼,爷爷给我使眼色,这是礼泉人当时的习俗啊,非常风趣,没有人不理解。

再看看生活习俗里蕴含着的礼泉精神,看看马腾驰的记忆《背粮》,那艰辛,那执着,像他的名篇《背馍》一样,正如贾平凹所称赞的那样:“淳朴厚实,地地道道的关中味,弥漫着黄土地特有的芳香。”

《背粮》是马腾驰对祖父南山背粮的记忆,临危不惧,屡屡倒下不服输,响当当的一个关中楞娃。

家里要断粮了,寒冬腊月,祖父背着土布和衣服换粮食,顶着凛冽的西北风上路了。

大雪纷飞,山路窄陡,一步一滑,手脚并用,血迹斑斑。

雪夜冻馁,到一木匠家里求宿。山里人憨厚,给吃给喝忙待客。次日告别,木匠又留下吃饭,临走,给了祖父几斤玉米。

大雪纷飞,在猴都难过去的悬崖绝壁跋涉二十多天,祖父终于换得二斗粮食。归途又是大雪封路,满世界混混沌沌。祖父遇见邻村的赵老大,赵老大把同村生了病的同伴的粮食扛在自己的肩上。

就是这个赵老大,第三天翻越最后一座山时落入崖底,成了孤魂野鬼。病人哭天抢地。

祖父快到家了,扑通一声栽倒,冻僵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