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却是他父亲的高光时刻,最后张明耀的腾飞,全都得益于那个时刻。”
05
事情被揭开,纯属巧合,因为这件事,当年被捂得相当严实,别说没有公开,就连知情人,都不到一个手掌。
因为——老张总,没有报警!
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张文洋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而老张总张明耀和夫人,带着另外两个孩子住市里。
“那时候,张明耀刚上任,是纺织厂有史以来最年轻有为的副总,但只是副总,离真正的权利顶峰——老总之位,还差一个拳头。”
三十几年前的老张总,算是个热血实干家,想趁着改革开放没几年的东风,大展宏图,展翅高飞。
仓桥集团那时候就有十几万的员工,不到四十岁的张明耀年富力强,比原老总小近二十岁。
一个开放创新,一个保守守旧,这样的观念冲突,行事风格迥异,在工作中处处体现。
“两人不和到据说都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场合,针尖对麦芒。”
“权力斗争的派系之下,就会有人战队,有人出馊主意,有次张明耀抓到了原老总一个亲戚的贪污把柄,就想把人弄下来,可消息被泄露了出去,倒霉的,是张文洋。”
那边刚开始和张明耀谈了几次条件,求了几次情都没用,最后狠下心,一不做二不休,打听过后,直接去乡下,绑了还在读书,才十岁的张文洋,把孩子掳走了。
辛启明沉默了一下,“张文洋在家的位置有点尴尬,生他的时候,父母还未婚,那个年代对作风问题抓得很严,偷偷生下他后,他就被藏在了乡下,一直没有跟着父母走。”
那时候,国家刚开始抓生育问题,父母后来虽然也结婚了,但又怀上了张文涛。
无论怎样,在当时中国人的眼里,多子多福就是好,三个是标配,两个正正好,一个很稀少,实情就是如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顺利生下第二个孩子,大儿子张文洋,就被父母理所当然地用“牺牲一个,幸福全家”的理由,一直放在了乡下。
“张文涛出生,没两年又是张文静,夫妻俩就一次又一次推后了回去接大儿子的时间,张文洋直到十岁,都还没上户口,是个黑户呢。”
06
辛启明叹了口气:“那时候黑户很多,倒也不稀奇。听说张文洋小时候不讨人喜欢,特别轴。是那种爹爹不疼姥姥不爱的孩子。”
不知道是天生还是后天,张文洋自小就是个犟脾气,话少脸冷,不止是对偶尔来看他的父母,就连对带他长大的爷爷奶奶,也没多少笑容。
这种性子,无论在那个年代,无论年龄多大,都是不讨人喜欢的。
绑匪本想对张文涛张文静下手,可城里的两个孩子,被母亲宝贝成了眼珠,实在没机会,目标也太大,他们转而投向了乡下的张文洋。
反正无论如何,那也是张明耀的孩子,就算张明耀遮遮掩掩,也是他的骨肉。
绑匪想着,只要拿这个孩子威胁张明耀,或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张明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狠狠喝一壶。
公职人员,又是位高权重者,对于基本国策,那是半点都不敢打马虎眼。
而这边,刚给小女儿找到一个正当身份还没几年呢,要再捅出一个非婚生子,那真是会影响张明耀的前途的。
损失不可估量。
“他们也存心要借着这件事,把老张总拉下马,趁他还羽翼未丰。”
你捏着我的贪污证据,我也捏着你的软肋,看谁更狠,看谁更龌龊。
“而他那母亲,可能也觉得大儿子是自己未婚先孕的污点,也因为没有带过到底感情差一些,这一辈子就没待见过张文洋,不管什么时候。”
很多母亲的心,天生也就是偏的,即使都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犹如五指,有长有短,有偏有倚。
现场静了一会,辛启明接着说。
“张文洋,很不幸地,成了屡屡发生事情后,被父亲舍弃的孩子。”
喜欢万物展资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万物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