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见“两宫”字样,不由地跪了下来,“两宫”是指当时的慈安、慈禧。于是他命家人摆香案,将此联挂在《麻姑上寿图》两边。
这副寿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这位知县自然也因此而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了。
一件付出你大量心血、闪烁你诚心的礼品,会使人产生意外的感激之情,其效果即使是最昂贵的珠宝也无法比拟。
送礼送到心坎里,说到底也就是对症下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很多事情靠公事公办往往办不成。因此,沟通就成了办事的必要环节,要想有个良好的沟通就应该有所行动,而送礼就是这种行动的最佳表现。同样的办事,有的人送礼就能把事情办成,有的人送礼就没有什么效果。可见,送礼也是一个学问。
心理学关键词
送礼送到心坎里,说到底也就是对症下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
8.激发共鸣,拉近心理距离
与人相处,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认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似乎没有投机之处。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人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社会上的各种人,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脾气等等,他们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做人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这就是“对症下药,激发共鸣”,可以为行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坐在火车上,已经坐了很久了,而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程。你想与他人讲讲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这时,你就要尽力使你的谈话里显得趣味十足。
坐在你旁边的一位是一个很没趣的人,而你非常想和他聊天解闷,于是你便搭讪道:“对不起打扰了,你有火柴吗?”
可是他一句话也不讲,只是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盒火柴递给你。你点了一支烟,在还给他火柴时说了声“谢谢”,他又点了点头,然后把火柴放进了口袋里。
你继续说:“真是一条又长又讨厌的旅程,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是的,真讨厌。”
他同意着,而且语调中包含着不耐烦的意味。
“若看看一路上的高山,倒会使人高兴起来。再过一两个月去爬山,那一定更有趣。”
“唔,唔!”他含糊地答应着。
他显然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这时你再也没有勇气说下去了。
假若一个话题对他富有兴趣,那么无论他是如何沉默的一个人,他也会发表一些言论的。因此你在谈话的停滞之中,思考了一番后,又重新开始了。
“刚才车上放的歌曲真动听,”你说,“北京将要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听说是关牧村个人演唱会!”
坐在你身旁的那位乘客坐起来了。
“你觉得关牧村的歌唱得怎么样?”他问。
你回答:“唱得很好,我很喜欢听。”
“你喜欢听她的哪首歌?”他急着问。
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个文艺爱好者,并对关牧村敬慕非常。于是你可以说:“我很喜欢听她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她不仅歌儿唱得好,人也好!”
这位乘客听了这话便兴高采烈,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
毫无疑问,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见面,双方免不了都要存有警戒心甚至敌意。这种心理状态会毫不留情地束缚住双方。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初次交往,尽量让对方放松心情,消除他本身的心理障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初交时,如果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一切努力都会变成泡影。要冲破对方的“警戒”线,只有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可以信任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对方信任你,也就是说怎样把你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的态度传达给他呢?
基本的手段便是以同情共感的态度来了解对方的烦恼与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鸣”,也叫“移情”。
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与他交谈。你只要主动、热情地通过话语,同他们聊天,努力探寻与他们交谈的共同点,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就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从交谈开始的,交谈是交朋友、拉近距离、在思想上沟通的有效手段。许多事就是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交谈是交流、引发共鸣、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心理学关键词
许多事就是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交谈是交流、引发共鸣、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9.抓住领导的心理进行交谈
在同领导谈话时,要想把话说到点子上,必须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如果不知对方心理所想所需,是无法说到点子上的。就像一个神枪手,如果蒙上他的眼睛,再让他去找一个目标,那么,他只能凭感觉去打,这是难以击中目标的。
チ轿煌葡员来到油刷厂,他们都是来自河南灾区推销猪毛油刷的。
一个进门后说:“我们是生产刷子的,我们那儿受了灾,来看看你们能买几把不?”作为一个无线电厂,用油刷量是甚微的。厂长摇摇头。他又说:“我们的产品是省优质产品,是国家规定的价格,实行三包。”厂长详细地跟他解释了不需要的原因,他再没说什么,走了。チ硪桓鼍筒煌了。他坐下后,用试探的口气问:“无线电厂用刷子不多吧?”厂长告诉他:“太少了。”他掏出一封证明信深情地说:“我们地区受了灾,政府给拨了救济款,但也要求生产自救。我们根据本地条件,组织大家生产猪毛刷子,看您能用点不?”厂长也和他讲了实际情况,但他又进一步说:“我想你们的用量也不会大,可是,老少一百多口人不能光靠吃国家救济,我们也有两只手啊!用自己的劳动增加点收入,也能给国家减轻些负担,您说对不?您哪怕就买一把,也是对我们的支援,对灾区的心意,我们从心里感谢您呀!”厂长被他感动了。在洽谈价格时,他又说:“我们知道现在东西要结实、好用、便宜……大家说,要想找碗饭吃,刷子做得不能孬了。价钱嘛,只要有一分利,我们也干。”最后,厂长与他签订了十几把刷子的合同。
ネ样推销一种东西,一个有所收获,另一个却两手空空。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说话技巧上。第一个只是泛泛一说,平平淡淡,不明不白,给人们以产品卖出去与否无所谓的感觉,他只能空手而回。第二个,他先以询问的方式探买方的底细,同时用弦外之音表明自己业务的熟练,引起买方对他的重视。在得知“用量很少”之后,他并不灰心丧气,紧跟着讲了自己的困难状况,以唤起对方的同情。其目的就是要买方给予协助,这也为以后的谈话打下基础,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