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每天都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吗?只要你能帮助别人得到快乐,那么快乐自然会落到你身上,所以不要舍不得说出好听的话。如果你今天感到闷闷不乐,也许正是因为你还没有说出一句赞美的话。
7敝已灾语,也需得法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心,但有些问题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指出来,说服的效果会更好。
人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斩杀烛邹。
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忠言可不直言,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足以表达观点,下面几点可以借鉴:
1蓖怀瞿愕某弦
向别人提出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体会到,你是诚心诚意为他好,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当你指责他人时,如果让对方感觉到你并不是出于关心才批评他,而是另有所图,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批评,反而会把你当作他的一个敌人,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为别人提出忠告必须怀着一颗体谅的心。也许他在做事时某些方面还不完善需要改进,但说不定他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时,还要高呼理解万岁,不要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2庇檬率邓祷
为别人献忠告,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会弄巧成拙。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忠告该怎样去提,以什么样的角度提,取得的效果会比较好。
假如你身为一个公司的职员,还不完全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模式及背景,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很难获得领导对你的信任。不但如此,领导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职场如此,社交场依然如此,在你不了解朋友的意图时,就对他的行为评头论足,只会增加他对你的怨恨。
3弊⒁馑祷笆辈捎玫拇氪
仅将上述两条运用到向他人提出忠告或提意见的行为中还不够,在提出忠告时,还要注意你的措辞,要不然就很容易得罪人。
身为一名领导,如果对自己的员工说这样的话,如“现在的年轻人太狂妄”,“不用管他,反正受损失的不是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简直太可笑了”……这样的领导缺乏素养,是一名不合格的领导,不值得员工去拥护他。
虽然领导有指导属下的义务,而这种义务的体现应该是以关爱做基础,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下属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4碧嶂腋嫘杞病俺『稀
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他人提忠告,往往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对方的缺点,有可能触动对方的伤疤。人有脸树有皮,任何人被当众揭短,都很难忍受,很容易下不来台,从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不分场合提出忠告,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5弊⒅厥被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人在感情冲动时,很难采纳他人的忠告,因为,这时人们的理智正处于混乱阶段,很难分辨出你的用意。如果选在这个时候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惹来一身麻烦。
6奔蛎鞫笠、突出重点
提出忠告的时候,简明扼要很重要,思路杂乱,言语啰嗦肯定会影响忠告被采纳的概率。
7备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提忠告时,不能把对方的路堵死,挑主要问题即可,切勿将他批评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形成破罐破摔的局面,最终忠告没提成反倒被别人误会为存心不良。含蓄指责的同时,不妨加些赞美,比如:“你平时工作很努力,表现得也很积极,唯一的一点小毛病就是欠缺那么一点稳重,如果做事能再谨慎些,前途就更光明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肯定非常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同样的一个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会为你赢得尊敬,也有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为他人提忠告时千万要谨慎行事,点到为止,留有余地。8闭论永没有赢家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十之八九的争论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输了人心与尊严。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会以避免争论来保持自己的尊严。
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戴尔·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其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戴尔·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十分自信地说。
坐在戴尔·卡耐基左边的弗兰克·格蒙,是卡耐基的老朋友,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尔·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戴尔·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在回家路上,戴尔·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