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员工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去实现集体的工作目标,去帮助企业达到发展的目标,这就是集体意识的一种表现。而要真正培养出
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参与群体活动。华为
人总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够像华为人一样共
同行动,就能够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还能提高工作的默契
度,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了一种归属感,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就是团队
中的一分子。
员工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为管
理者提供好的建议。在很多公司,员工都不喜欢开会,或者开会时不
认真,当领导征求意见时,没人愿意发言或者随便应付几句,这些都
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员工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主动
参与讨论,为公司的决策提供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一定能够被采
纳,但是这种主动性能够增强员工的存在感,也能为他们赢得更多的
关注。
此外,集体意识的培养应该源于一种习惯,所以员工在做事之前
应该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对公司有利、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没有
违背公司的规定。一旦养成思考的习惯,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并慢慢将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
简而言之,员工要懂得主动融入企业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这就是
一个同化的过程。而当一个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子时,所有人才会
愿意给他信任;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以团队、集体利益为先的时候,他
的行动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终结个人英雄时代
在军人出身的任正非的人生字典里,“英雄”无疑是意义非同一般的概念。华为能从无数的诱惑、坎坷、教训中走过来,能从漫长的“冬天”里挺过来,应该要归功于任正非及在他带领下的以“群狼”自诩的华为人,他们拥有一种英雄式的悲壮的牺牲精神。
任正非曾经这样说过:让有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者(指员工对组织目标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领袖。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
1997,任正非在市场前线汇报会上作的题为《什么是企业里的英雄》的讲话中说道:“什么是英雄,人们常常把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作参照物。因此,在生活中没有找到英雄,自己也没有找到榜样。英雄很普通,强渡过大渡河的英雄到达陕北后还在喂马,因此,解放初期,曾有团级马夫的称谓。毛泽东在诗词中说过‘遍地英雄下夕烟’,他们是农民革命军,那些手上还有牛粪、风起云涌投入革命的农民。”
什么是华为的英雄,是谁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任正非表示,不是一两个企业家创造了历史,而是70%以上的优秀员工,互动着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他们就是华为真正的英雄。“如果我们用完美的观点去寻找英雄,是唯心主义。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和我们相处,他身上就有一点值得您学习。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英雄的行为。当我们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们就是英雄。当我们思想上艰苦奋斗,不断地否定过去;当我们不怕困难,愈挫愈勇,您就是您心中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将这些良好的品德坚持下去,改正错误,摒弃旧习,做一个无名英雄。”
在多次的动员会上,在任正非讲话中“英雄”、“豪杰”等词汇频繁出现。这一个时期,华为各阶层员工团结成一支狼虎之师,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如果说任正非把华为当成一支部队、一支英雄之师进行攻城略地,也是不为过的。
可以看出,任正非的“英雄主义”并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他强调的是集体英雄。
“公司的总目标是由数千数万个分目标组成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英雄的英雄行为所为。我们不要把英雄神秘化、局限化、个体化。无数的英雄及英雄行为就组成了我们这个强大的群体。我们要搞活我们的内部动力机制,核动力、油动力、电动力、煤动力、沼气动力……它需要的英雄是广泛的。由这些英雄带动,使每个细胞直到整个机体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由这些英雄行为促进的新陈代谢,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进。”
任正非希望华为内部要多出英雄,多出集体英雄。新老干部要团结合作,只有携手共进,才能优势互补。英雄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一种集体精神,要人人争做英雄。
任正非希望大家不要做昙花一现的英雄。虽然华为公司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当大家想躲在这个成就上睡一觉时,英雄之花就凋谢了,凋谢的花能否再开,那是很成问题的。在信息产业中,一旦落后,那就很难追上了。
然而,从1998年做了《昙花一现的英雄》和《狭路相逢勇者胜》讲话之后,任正非的文章和讲话很少出现“英雄”字样。
任正非希望华为的发展壮大不再依靠一两个“超人”式的英雄,而是要依靠一个职业化的团队。这个团队即便有一两个人离开,也不会妨碍它向前迈进的步伐。
少年天才李一男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少年得志的传奇经历,至今仍令人艳羡不已。2000年,李一男在“内部创业”的运动中离开了华为,自立门户创立了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与任正非的关系从师生转为对手。2003年港湾遭遇残酷竞争,业绩出现滑坡;2005年港湾上市融资之路受阻,与西门子的并购方案破裂;2006年,浪子回头,李一男带着他的港湾回归华为。一个人,十几年的人生起伏,在行业中掀起无数的猜测、感慨,恐怕也是因为这个主角是李一男,是出自华为的李一男。
后来有媒体这样评价:“任正非和李一男都是英雄,英雄应该是惜英雄的。港湾没有卖给别人,而是卖给了华为,我相信冥冥之中,任正非和李一男的心在靠近!”
应该说李一男和郑宝用这些华为早期的功臣,都是华为企业史上不可忽略的“英雄”、“开国元勋”。在2000年之前,任正非曾在多次讲话中,以郑、李为模范,号召销售战线、研发部门等向他们学习,希望公司能培养出更多的李一男和郑宝用。
在经历了李一男出走事件后,华为又经历了倚重为左右手的郑宝用的卧病不起。虽然经过救治没有了生命危险,但郑宝用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拼命地投入工作。这一事件进一步促使任正非深入思考建立起“不依赖个人的制度”的必要性。
此后,华为加大了对职业化进程的推进,全面引进国际管理体系,包括职位与薪酬体系,以及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管理体系(NVQ)、IBM的集成产品开发(IPD)及集成供应链管理(ISC)等。2004年,华为成立了EMT(经营管理团队),由董事长、总裁及6位分管不同领域的副总裁组成。华为EMT构成群体决策的民主机构,推行轮值主席制,由不同的副总裁轮流执政,组成每月定期商讨公司战略决策的内部议会制,个人英雄的时代彻底宣布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