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每天读点经济学常识有用吗 > 第3章 古典经济学(第3页)

第3章 古典经济学(第3页)

价值理论

李嘉图指出,使用价值虽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但是对于交换价值来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他说:“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在分析商品交换价值决定问题时,把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因为这类商品的数量是人们的劳动无法增加的,“所以它们的价值不能由于供给的增加而减低”。属于这一类物品的有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李嘉图认为这类物品的“价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只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这类商品在商品总额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所以不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而另一类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所耗费的劳动等决定的,因为这类商品的数量是可以由人类劳动无限增加的,如工、农业产品,这类商品占日常交换商品的绝大多数,所以是政治经济学应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耗费劳动量大的商品其交换价值就大,耗费劳动量小的商品其交换价值就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说:“如果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么,劳动量每有增加,就一定会使在其上施加劳动的商品的价值增加,劳动量每有减少,也一定会使之减少。”

工资理论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也是商品,劳动也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指劳动者为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

他说:“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它是由“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他还指出,不能把对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理解为绝对固定不变的。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在各个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在同一国家,随着生产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也有很大变化。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劳动的自然价格总是一定的、不变的。李嘉图认为,劳动的市场价格与劳动的自然价格不同,它会随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经常变化,由供求比例作用决定。

李嘉图认为劳动的市场价格总是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但是劳动市场价格不管与自然价格有多大的背离,都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因为人口自然繁殖率的变化会自动调节工资水平,使工资必然趋向于劳动的自然价格。他认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的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当劳动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但是,不管劳动的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有多大的背离,都有一种趋势使劳动的市场价格不断与其自然价格相适应。

利润理论

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并把利润视为剩余价值的基本形式。

李嘉图认为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只不过是他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的价值则被资本家占有,成为资本家的利润,因此,他说:“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至于地租,在他看来,仅仅是落到地主手中的特殊化部分的利润。

他认为,既然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那么,工资高低就能决定利润大小。工资上升,利润下降;工资下降,利润上升。

在李嘉图看来,社会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为满足对粮食的需求,土地耕种必然从优等地渐次转向劣等地,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货币工资提高,从而导致利润率不断下降。他还认为,利润率下降,地租必然上升,从而揭示了资本家与地主阶级利益的对立。

地租理论

李嘉图认为地主阶级的全部收入并非都是地租,其中一部分是由于使用原先用于改良土壤和修建农用建筑物的资本而支付的利息;另一部分则是地租。他说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仅靠优等和中等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只得耕种劣等地,而同量资本和劳动投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比同等面积的劣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要多。相同的优等地、中等地上生产的单位农产品的劳动耗费要比劣等地少。而农产品价值是由劣等地上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马克思继承了此观点),劣等地的农产品价值扣除掉耗费的生产资料和工资后,也必须提供平均利润,否则就不会有资本家愿意耕种劣等地。这样和劣等地比较,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的农产品按价值出售以后还会得到一个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由于资本家都想种好地,这个超额利润便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有。

资本理论

李嘉图认为资本就是生产资料,甚至连原始猎人手中的武器也是资本。

李嘉图认为资本不创造价值,它只是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上去。他说,假定制造捕猎海狸所需的武器和制造捕猎野鹿所需的武器“所需的劳动量相等,但它们的耐久性极不相等,则较为耐用的工具只有一小部分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较不耐用的工具却有更大的一部分价值实现在它所协助生产出来的商品之中”。

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理论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仅仅分解为收入,积累的源泉只能是收入,而加入资本的那部分收入则是由生产工人消费。他不仅认为商品价值只包括v+m,不包括c,而且认为积累的剩余价值全部用在转化为工资的可变资本上,即全部用来购买工人。

李嘉图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经济学家,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就要扩大生产,为了扩大生产,就要增加积累,而利润又是积累的源泉,因此他特别关心利润的增长。在他看来,对资本家来说,究竟雇用多少工人,生产什么东西,都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利润量。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他把社会收入区分为“总收入”和“纯收入”。“总收入”是指社会的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之和。“纯收入”是指利润加地租,即相当于全部剩余价值。李嘉图认为,资本家重视的是“纯收入”中的利润,即重视如何扩大生产,增加利润量。

李嘉图主张缩减非生产性消费,以增加利润,,从而增加资本积累。他认为地租和国家赋税是影响积累的最主要的非生产性消费,因而应当缩小地租和赋税在“纯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经济危机理论

李嘉图认为生产创造需求,不会出现产品过剩。他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需求与供给是同一的,即生产的扩大必然会在同等程度上增加消费,生产和消费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生产出来的商品既然都有人需要,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市场上也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永远不会超过需求,从而普遍的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

李嘉图认为只要有积累,积累的资本就会继续投入生产,获取利润,因此新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他明确地指出生产是随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增大的,因此,需求自然也会随生产的扩大而增加,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李嘉图还认为在需求有限的前提下,个别商品的生产会发生过剩,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不存在过剩问题。他说:“产品总是要用产品或劳务购买的,货币只是实现交换的媒介。某一种商品可能生产过多,在市场上过剩的程度可以使其不能偿还所用资本;但就全部商品来说,这种情形是不可能有的。”可见,李嘉图否认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李嘉图体系存在两个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和资本相交换的矛盾;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

大师小传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出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其父亲是个有钱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他少年时代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12岁时在商业学校学习,14岁起就跟随他的父亲在证券交易所做生意。李嘉图21岁时因与非犹太教姑娘恋爱,改变了宗教信仰而断绝了与父亲的往来。

李嘉图只好独立经营。他已经在证券交易界摸爬滚打了七年,所以,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在这些朋友们的帮忙下,他的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功地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了一笔。

至此,仅仅发财致富已经不能让李嘉图看到人生的意义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在知识领域搞点什么。27岁那年,他偶而读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不过,与其说是他选择了政治经济学,不如说是政治经济学选择了他。因为,两年前,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英镑正在经历剧烈波动,年轻的金融家李嘉图不能不思考货币问题。因此,很容易理解,李嘉图最初的经济学研究几乎完全集中在货币问题上,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黄金的价格》。

发表这篇文章已经是1809年了,在这之前长达十年,即从27岁到37岁,是李嘉图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时期。这中间,他得到了英国当时著名学者、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穆勒(即后来写《论自由》的密尔的爸爸)的无私帮助。

跟穆勒的友谊对于李嘉图来说非常重要。正是在穆勒的再三催促下,李嘉图开始竞选国会议员,并于1819年2月当选。也是在穆勒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于1817年4月出版。李嘉图相当自负,他说,他的观点和大权威斯密及马尔萨斯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人。但不管人们是否读懂,反正他已经大大地有名了,他一举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这部著作出版所带来的影响不亚于当年斯密的《国富论》,但是,这本书的结构与斯密的《国富论》相比却大为逊色。《国富论》的结构十分严谨,章节排列的顺序合乎一定的逻辑体系,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结构非常松散,全书共32章,就像一本论文集。马克思曾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包括在他这部著作的前6章中,尤其是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后边的章节等于是前边内容的附录和补充。马克思说,最初的两章给人以理论上的满足,但是再往下读这本著作时这种理论上的满足就必然会消失,比如这本书的第一章是“论价值”,第二章是“论地租”,但是,第一章的标题并没有完全反映这一章的内容,因为在这一章中,他不仅阐述了价值理论,而且也阐述了工资、利润和商品价格理论,但却就是没有包括地租理论,地租理论是在第二章中阐述的。尽管这本书的结构松散、混乱,但是并不能损害这本著作的重要意义。李嘉图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问题的明确性和关键性、所用方法的一贯和彻底性都大大超过了斯密的《国富论》,这就弥补了其在结构上松散的不足。

李嘉图在这部著作出版后的第三年,即1819年,被选为国会议员。1823年李嘉图病逝,享年52岁。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发表,使李嘉图成为一流经济学家,并成为以他为核心的学术团体的宗师。这时,穆勒与李嘉图的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以李嘉图为学生和穆勒为教师的师生关系发展为以李嘉图为导师和以穆勒等人为信徒的门徒关系。穆勒就自称他和麦克库洛赫是李嘉图的两个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地地道道的信徒。为了传播李嘉图的思想,1821年,穆勒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次系统阐述李嘉图的理论。

利润来源于劳动的生产力——约翰·穆勒

关键概念

工资基金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