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有个商人叫阿桑,为人厚道,也乐于助人。有一天,服装商人加伊来拜访阿桑,阿桑热情地接待了他。酒足饭饱之后,加伊仍然不走。问起近况,加伊叹口气说:“哎,有了现成的生意,却缺少本钱!”
阿桑关心地问:“缺多少钱?”
加伊开口就要2000金币,阿桑慷慨地答应了。加伊马上写了借据,拿了钱,千恩万谢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妻子询问借钱的事,要看借据。阿桑翻箱倒柜,找遍了整个屋子,借据踪迹全无。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妻子便提醒阿桑:“没有了借据,万一将来加伊赖账怎么办?”阿桑心里也有些着急。
第二天,阿桑去找好友拉斯列丁帮忙想个办法。拉斯列丁问道:“加伊借钱的时候有没有外人在旁边呢?”
“没有。”阿桑摇头。
“借钱的期限是多久呢?”拉斯列丁又问。
“一年。”阿桑伸出一个指头。
拉斯列丁略一思索,便说道:“有办法了。你马上写封信给加伊,催他尽快归还你的2500金币。”
阿桑不解地问:“我只借给他2000金币呀!”拉斯列丁笑着说:“我忠厚的朋友啊,你必须这样写才行!他不会犯傻地真还你这么多的金币,肯定会复信给你,说他只欠你2000元金币。这样一来,你手头不就有证据了吗?”
阿桑回家后,照此办理。果然,三天后,加伊回信说,他只借去了2000金币,阿桑在家以逸待劳,重新又得到了加伊的借据。
换了你,你会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吗?
逆向思维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换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它通过从反面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周瑜令诸葛亮十天内造20万支箭,孔明竟一口承诺三天后交货。按当时的技术条件,工匠们在三天内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20万支箭的。周瑜心想:这么短的时间,你诸葛亮一定交不了差。谁知孔明根本没想去“造”,却倒过来考虑“不造”,即从敌军手中巧取足够的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用的正是逆向思维。
用刀削铅笔,动刀不动笔。反过来,动笔不动刀,于是就有了卷笔刀。声音引起振动,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但反过来,振动也能产生声音,这并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有人就利用这一点,发明了留声机。人走楼梯,人动楼梯不动。如果不用逆向思维,那么至今也不会有电梯来帮助我们爬楼登高。
逆向思维可以针对某个思维结果进行创意。1918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个消息传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的耳中。法拉第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倒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顺着这个逆向思维的思路,他坚持十年的研究,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后来的发电机就是根据他的这一电磁感应原理制造成功的。
逆向思维也可以针对某个重要条件进行创新。法国人巴斯德发明了高温消毒法,在他那里,高温是消毒的重要条件。英国人汤姆生把高温这个重要条件反了过来,发明了低温消毒法。又如“打足气”是使用轮胎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时要不要把这个条件倒过来考虑呢?你看,一辆载满货物的卡车要过桥,只因货物装得高了点,被桥架挡住过不去。司机正感到为难时,旁边一个小孩说:“叔叔,把轮胎里的气放掉点,不就过得去了吗?”司机一试,果然成功了。你看,必要时轮胎还需“放点气”。
美国某动物园一度门庭冷落,旅客稀少。该动物园的一个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新招:“人兽反观。”他设想把所有的动物放出笼子,让游人乘车在园中观赏。这样一来,给人一种犹如置身于天然的动物世界的感受,所以游人络绎不绝,动物园门前又出现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日本兵库县有个丹波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丹波村人为了富起来,请来了井坂弘毅先生当顾问。井坂先生见丹波村穷得丁当响,还有啥可出售呢?井坂先生面对穷山恶水,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这个村如此贫困落后,能否将“落后”也当商品出售呢?于是井坂先生说服村里人搬到树上去住。当丹波村人在树上筑屋而居的新闻传到大城市后,城里的人纷纷前来尝试“原始”生活的滋味。随之而来的是,丹波人的收入大大增加。
面对出售“落后”这一新招,你有什么感受呢?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有无穷无尽的好创意——你怎么不试一下呢?
能够敏锐识别身边的机遇
一个具有善于利用机遇性格的人认为:如果你能像发现别人的缺点一样,快速地发现机遇的话,那你就能很快成功。经常对自己讲:“机遇来了,抓住它”,慢慢地,就会成为一种性格,从而真的抓住它。
柏克是一位移民到美国、以写作为生的作家,他在美国创立了一家以写作短篇传记为主的公司,并雇有6人。
有一天晚上,他在歌剧院发现,节目表印制得非常差,也太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当时他就兴起想印制面积较小、使用方便、美观,而且文字更吸引人的节目表的念头。
于是,第二天他准备了一份自行设计的节目表样张,给剧院经理过目,说他不但愿意提供品质较佳的节目表,还愿意免费,以便取得独家印制权;而节目表中的广告收入,足以弥补这些成本,并且能使他获利。
剧院经理同意使用他的新节目表,他们很快和城内所有的歌剧院都签了约,这门生意日后欣欣向荣,最后他们扩大营业项目,并且创办了好几份杂志,而柏克也在此时成为《妇女家庭杂志》的主编。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下面的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企业也不是没抓准机遇,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遇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故事发生在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
于是,他突击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孩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被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所以,卡耐基认为,一个企业家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更深一层地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
但能把机遇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须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且常需要对特定情境周围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
旁敲侧击是一种智慧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是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叫薛的地方。
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
燃眉之急,只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
这时,恰巧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抚额称庆,真是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闵王时代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