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把话说得婉转动听 > 第八章 聪明人的说话方式(第3页)

第八章 聪明人的说话方式(第3页)

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中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把握好说话时机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所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口说话,而要善于说话,会说话实在是我们一生的资本。

5.把话说到点子上

谈话是否受人欢迎,在于是否抓住关键,是否说到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人们很反感,甚至觉得听这种谈话是在浪费生命。

在初次交往中,如果一味地啰嗦,就会使人反感,这样就削弱了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英国人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味不减;冗词赘语,唠叨啰嗦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在林肯当总统前,有人问他有多少财产。当时在场的人期待的答案多数是多少万美元、多少亩田地。然而林肯却扳着手指这样回答:“我有一位妻子、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也租了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林肯当律师的时候,一次他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原告的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好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作辩护。林肯走上讲台,却一言不发。他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接着又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如此动作一连重复了五六次,法庭上的人当时会心地笑开了,笑得前仰后合。

南北战争爆发时,各报向林肯提出了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建议。林肯耐着性子听完了一位纽约记者提出的冗长作战方案之后,说:“听了你的建议,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有人在堪萨斯骑马旅行,因为人烟稀少,无路可行,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随着夜幕降临,下起了可怕的雷暴雨。隆隆雷声,震撼大地;道道闪电,瞬息之间照亮地面。这个失魂落魄的人,最后下了马,借着时有时无的闪电亮光,开始步履维艰地牵马行走。突然,一声惊人的霹雳骇得他双膝跪地,他呼喊道:‘上帝,既然你什么都能做到,就多赐给我们一点亮光,少来点刺耳的声音吧!’”

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的最基本要求。

马克·吐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礼拜天,他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马克·吐温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马克·吐温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请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通过幽默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讲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有句俗语说得好,“蛤蟆从晚叫到天亮,不会引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的确,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人,话贵在精,多说无益。而现实中,说话啰嗦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所说的涵义丰富,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弱点。

有两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相聚,他们彼此都对此盼望了很久。结果其中一个带了他热情开朗的新婚妻子一起来。那位妻子从一开始就独占了整个谈话,滔滔不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笑、很有趣味的事情。出于礼貌,两个男人沉默地听着,偶尔尴尬地彼此对看一眼:当他们分手的时候,那位妻子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挥舞着手套,兴高采烈地说:“再见!”她觉得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夜晚,认识了丈夫的朋友,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谈话。而两个男人却对老朋友分别多年后的情况仍旧一无所知,心里诅咒着这个开朗得过分的女人,即使她的丈夫也是如此。

对于说话啰嗦的人,心理学专家们为他们罗列出七个典型的特征:

(1)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希望整个谈话以“我”为重点;

(2)由于自己注意力分散,一再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题,或自己不记得已经说过的,一再重复;

(3)像倾泻炮弹一样连续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人觉得过分热心,以致难以应付;

(4)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然后滔滔不绝;

(5)说话不合逻辑,令人难以领会意图,并轻易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有时自己也莫名其妙;

(6)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东拉西扯;

(7)觉得自己说的比别人说的要来得更有趣。

“是非只为多开口”,话说得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多。大智若愚,聪明的人大都不随便说话,唯有胸无半点墨的人喜欢大吹大擂。“宁可把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浅薄,也胜于一开口就使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牢记的名言。

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辞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

6.良言一句三冬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粗俗。言谈高雅即行动之稳健;说话轻浮即行动之草率。

大家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实,相声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巧妙地调动听者的情绪,让听者兴奋起来,大声笑出来,它足以说明善说与不善说的区别,很难想像一个人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会演好相声。正如平时,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让别人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

有一个朋友过生日,请亲戚朋友吃饭。他特意穿上了以前去香港旅游时买的一件乳白色的蚕丝衬衫,自我感觉非常好。酒席宴前,他神采奕奕地向大家敬酒。结果一个朋友突然冒出了一句:“哥们儿,这衬衫可过时了啊!什么年代的东西了?看,上面什么啊,疙疙瘩瘩的!”过生日的这个朋友听了脸色很是不好看,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这时有人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对那个不会说话的朋友说:“你这小子外行了吧!这是蚕丝衬衫,价格贵着呢。而且这种衬衫不会有褶皱,不管多少年,照样跟新的一样。”饭桌上的其他人也立即应和着,纷纷称赞主人的衬衫珍贵而漂亮。过生日的朋友舒心地笑了,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使这顿生日宴会又在欢乐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还有一个事例:

有一位业务素质很好的同事,因为与某位上司意见不合,在公司改组过程中,被精减到车间。他很消沉。许多人劝他说:“这样对你不公平,还是跳槽吧。”在别人怂恿下,他打好辞职报告,准备递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却对他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这句话对他帮助很大,他觉得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还会有机会。他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车间里仍然好评如初。过了一年,那位上司调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他理所当然地被抽调到公司经营部门。现在,他已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这位同事的老友用鼓励的语言化解了他内心的疙瘩,这就提醒我们说话时要多讲良言。

张三请了甲、乙、丙、丁四位朋友来吃饭。乙、丙、丁三人如约而至,只有甲迟到。张三一边看着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乙听了很不高兴地问:“那么,我是不该来的啦?”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张三连连叹气:“哎,不该走的又走了!”丙觉得张三弦外有音,暗想,既然乙不该走,那么是自己该走?他也不辞而别。

张三更急了:“我又不是说他!”站在一边的丁再也忍不住了,暗想:“既然不是说丙,那么只能是说我了。”他也悄悄地走了。

一会儿,甲来了,张三唉声叹气:“不该走的都走了。”甲听了暗想,原来是我该走,于是也走了。

结果来的客人一位没剩,只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张三。

谈话中,习惯用礼貌语言,就会给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感觉,使感情顿时亲切融洽起来。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人生会更成功!

7.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

生活中有些人快人快语,有啥说啥,话无禁忌,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大家都知道你的个性,可能无所谓。但是,在陌生环境中,和你不熟悉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是绝对不可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