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老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 第四章 自知之明 做人的最高境界(第3页)

第四章 自知之明 做人的最高境界(第3页)

如果一个人因得到而激起他对更大利益的占有欲,他就会在贪欲中迷失本真。无贪欲;人类迷失的灵魂就可以少很多。过分的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分的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切记,我们不要

让自己迷失在无尽的贪欲中。

老子的提醒

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是因为在贪欲中迷失了本真。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安定。无贪欲,人类迷失的灵魂就会少很多。

许诺做事要考虑充分

【原文】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o第六十三章

【译文】

轻易允诺的人往往没有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一个人在自己毫无把握的前提下对他人之求轻易许诺,必定很少坚守信用。事先把所有问题都看得很容易,在实际运作时必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时才发现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于是你无力践诺,这是造成“寡信”的原因。

因果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失信于人,就很难再得到众人的帮助,得不到众人的帮助,困难就越积越多。所以,“多难”者必是自己“寡信”的结果。

周公以桐叶封弟,尾生以守信而淹死,季布一诺千金,这些已成为千古美谈。示信于人,所以能得人;示信于国,所以能得国;示信于天下,所以能得天下。所以老子重视戒除“轻诺”,孔子重视“纳”>

曰O

信用说起来容易,做到则难。小信守于言,大信守于心,君子守

言,圣人守心。那些随随便便向人开“空头支票”而事到临头又不能兑现的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做不出成绩来。言而无信,害人害己。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和重视的现象,文章写道:

许多时候,我们要求别人办事,他们的反应是:“好的,好的。”

然而过不多久,便发现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当人们点着头说“好的,好的”时,他只是在口头上说好,至于是否真的去实行,如果十个里有一个,就是你的运气不坏了。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日子一过,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霎时便无影无踪。

自以为纯纯的我,其实是蠢蠢的我。在这个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头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自己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欺骗,欺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大家都说:“答应并不表示做到。”大家可以答应你任何事,但是没有一次替你做。就连我自己,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也已经学会了这种滑头的应对策略,已经世故圆滑得叫10年前的自己无法相认。

然而,终于有一天,我认识到自己是陷入了做人的泥淖之中。那是一个很少见面,很少交往,也从没说过什么知心话语的朋友,他在4个月前说过要帮忙,而他居然真的去做了!

这件事让我汗颜,使我惭愧。原来的想法做法是要不得的作风,像政客们的做法。政客们在选举前不断许下各种不管能不能实现的诺言,待到一旦当选时,做法却是另外一套。做朋友不要做得像个政客。

读完朵拉的这篇文章,我们也蓦地感受到了一种同样的指责。反省自身,我们无法不对自己对号入座。难道日常的生活中,对朋友,对同事,对父母妻女,这种“好的,好的”答应,过后就全然没有这回事了的次数还少吗?我们哪一次的承诺不像天上的云,折射着太阳的光芒,而当一阵风吹过,便飘逝得踪影皆无了?朋友一次次失望,为了面子,他们不曾指责过我们,也许他们习以为常了。我们也有过脸红的时刻,那是天真不可欺的孩子一次次地责问我们:“今天答应带我去公园,明天答应带我去书店,怎么老说话不算数?”

有的人认为说过的话无须全部兑现。有些话只是说说而已,谁让你那么认真呢?但是,要知道,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一定要说到哪里,做到哪里,只有这样,你才能有信誉,你在朋友中才能有威信。如果一个人老是世故圆滑,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采取敷衍的态度,那么谁还愿意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

信守承诺,兑现承诺是人的美德。一个人信用越好,在工作和生活上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说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

佬子的提匯

轻易允诺的人往往没有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小信守于言,大信守于心,君子守言,圣人守心。许诺和做事一定要考虑充分,才能做得圆满。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o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产生于每一捧泥土;千里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走出来的。

智慧的老子用这几句话对质量互变作了形象化表述,尤其强调了积累量的重要性。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话勉励人们干什么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把远大理想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艰苦努力。只有量的积累突破度时,才能出现质的飞跃,才能升级递进。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也就是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目标”这个“道”必不可少,但不能为了“道”而去论“道”,关键是行动。

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动手,到那个时候,可能为时已晚了。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愿意采取有目标的行动,不会只是空想。

3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