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中华取名艺术大全 第2章 > 第4章 名目繁多别有寓意(第4页)

第4章 名目繁多别有寓意(第4页)

据郑逸梅《艺林散叶》载:章行严别署黄帝子孙之嫡派黄中黄,许啸天别署黄帝子孙之嫡派许则华,蔡治民别署汉种之中一汉种,张溥泉别署黄帝子孙之一个人。当时自署振华、振夏、强华以至振亚、涤欧、振寰之号的相当多。

鲁迅曾说过,清末:“别有一部分人,则改名‘扑满’、‘打清’之类,算是英雄。这些大号,自然和实际的革命不甚相关,但也可见那时对于光复的渴望之心是怎样的旺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人消极隐退,一反为闲云野鹤,于是又出现了诸如孤鸿、独鹤、卓呆、天虚、我生等别号。

为纪念重要日期而立号,如当代书法家王蘧常,字瑗仲,他生于清光绪庚子年5月6日,是日为5月5日端阳节的下一天,故自号端六先生;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王蘧常又称“生不逢辰”,以不忘国耻。

5.感慨身世

此类别号通常是晚年因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所取(晚号)。如当代著名词学家,杭州大学教授夏承焘,号癯禅,晚年蓄长须,因改称癯髯。朱云逵晚年吃的很少,日仅粥一碗,故自号粥叟。陆自在妻小名凤,妻亡后,自号“楼空老人”,取凤去楼空之意。

6.祖孙连号

这是取号的一种特殊手法。就是将祖父号中的一字系上“孙”字,作为孙子辈的号,大概有“传宗接代”之意。例如祖父号云甫,孙子即号云孙;祖父号心斋,孙子则号心孙。

现代小说家包天笑号朗孙,关于这个号的来历,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晚清期有一种风气,往往在他号中,有他祖父号中的一字,而加以一“孙”字。……为了我的题号,祖母笑着说:‘你的祖父号朗甫,就取号为朗孙吧。’祖母不过因为怀念祖父,随便说说,并不是要决定如此。但后来没有另取一个号,我就把祖母所说的朗孙二字,随便用用,不知不觉,便成为我固定的号了。”

古今取号的方法形形色色,无以考证,不过,以上6种类型,大体可以包括取号的主要方面了。当然囿于见识,我们不可能一一尽穷。

中国人取字习俗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走向衰退,其原因是新文化运动对陈腐观念的冲击,人际交往中称名逐渐被人接受。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取字习俗便自然消亡,现在的人对“号”也就逐渐陌生了。

第三节

传神“写意画”的绰号

一、绰号的含义

绰号就是人的外号,类似于诨号、诨名或花名,也是别人赠的名字。

绰号是人们凭着机智根据对方的外貌、性格、特长、嗜好、生理特征、特殊经历等特点而命名的一种带有戏谑、幽默、讽刺色彩,或用以臧否人物的称谓符号。绰号总是由别人取的,自己不会给自己取一个绰号。

五段大夫与貌疏宰相,是史籍上记载的两个著名的绰号。春秋战国时,群雄争霸,连横合纵,各国诸侯为了一己利益,纷纷招贤纳士。

当时虞国有一位大夫百里奚(一作俣),足智多谋,是个难得的人才。不料虞亡时被晋国俘去,又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出走到楚,被楚国所执。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决定要把他赎回来,又恐楚国不给,于是派人去对楚王说:“我们的媵臣百里奚在你们楚国,我们打算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去。”楚王一听有五张牡(公羊)黑羊皮,就痛快地答应了。

百里奚回到秦国后,立即被秦穆公封为大夫。他不忘知遇之恩,与蹇叔、由余等一起殚精竭虑,终于帮助秦穆公建立起霸业。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牡黑羊皮赎回的,世人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五段大夫”。《说文·羊部》:“夏羊牡曰段。”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夏羊,黑羊,牝牡皆有角。”

北宋大臣王钦若,相貌疏瘦,举止粗野,为人奸邪圆滑。宋真宗初,他任参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南犯,朝野震骇,他密请真宗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后来他找到机会,指责“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使寇准罢相。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他为迎合真宗,便伪造“天书”,遂封禅泰山。天禧元年,被封为宰相。由于他状貌疏瘦短小,颈上有疣,时人就给他取了个绰号“瘿相”,又卑称为“貌疏宰相”。他为人阴险,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畦合称为“五鬼”。

在民间,尤其是农村,绰号非常广泛,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肖妙非常,以至舍其正名而直呼其绰号。过去文人、缙绅、商贾、财主有的亦有绰号,当面没人敢直呼,背地里往往说他绰号的多。

绰号之称,由来已久。《吕氏春秋·仲秋纪·论威》有句“以戊子战于硼,遂禽推移大牺。”注云:“桀多力,能推移大牺,因以为号而禽克之。”“桀”即夏代国王夏桀(名履癸),他因力大能把牛推倒,大家就叫他“移大牺”。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认为:“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为混号之始。”

“移大牺”这个绰号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绰号之称由来最古,较之古人的别号、室名、地望名、官衔称等称谓还要久远;二是绰号之风朝野通行,普通人有绰号,至尊至贵的帝王也有绰号。古书中记录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的绰号颇为丰富,其由来、含义各有所别。

另外绰号又有其特定的涵义。绰号不一定有姓,一般是非常生动的象征形象,幽默而夸张,用词通俗,感情色彩很强烈。绰号集中体现了民俗民风,很有文化意义。

绰号跟其他名字不一样,它有时也可以是贬某个人的,像唐朝的奸相李林甫,人送外号“口蜜腹剑”,再像什么王老虎、周扒皮、贺疯子之类的也笔笔皆是。

当然,大多数人的号也都是褒义的,我们从所熟知的几位历代名人的号,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杜甫——号少陵野老

苏轼——号东坡居士

唐寅——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欧阳修——号醉翁

辛弃疾——号稼轩

罗贯中——号湖海山人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王夫之——号南岳卖姜翁

邹容——号革命军中马前卒

陆游——号放翁

二、绰号的类型

绰号一般概括了人物鲜明、突出的特点,以显示其与众不同之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般说来,绰号有这样几种类型:

1.外貌特征型

这类绰号常常是对人物容貌、特征的形象勾勒,带有调侃性质。东晋大司马桓温的参军郗超留有长须,人称“髯参军”;主簿王淘身材短小,人称“短主簿”,当时府中有谚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北魏古弼,少忠瑾,善骑射,因功赐爵灵寿侯,曾任吏部尚书。他的头形较尖,魏太武命其曰:“笔尖”,时人送他一个绰号“笔公”。他数进直谏,魏太武说:“笔公可谓社稷之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