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中华取名艺术大全 第2章 > 第5章 适时更名重塑自我(第6页)

第5章 适时更名重塑自我(第6页)

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含义,另一方面它又是造字材料。部首的这种双重性,使得名字可以仅仅由于其中一字或两字部首的增减、替换而含义大变。因此改变名字的“形”,也成为人们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

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罗大冈教授,原名罗大刚。1947年他从国外回来,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当时他受罗曼罗兰“非暴力主义”的影响,反对国民党暴力迫害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有一次在南开大学同学会组织的一个悼念遇害学生的追悼会上,他应邀登台发言。当时会场上坐着许多装作学生的国民党特务。他冲着特务们说:“我奉劝手中拿武器的人,不要滥用你们的武器!”事后他想,自己名字中的“刚”字带一个侧刀,也应去掉。于是从那时起,他便以“罗大冈”代替“罗大刚”,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

当然人们更动名字的部首并不总是出于名字寓意上的考虑。诗人、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一位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君既不做声,何必又再多口?”他听了觉得有理,便将“君”字下半部的“口”省去,成为“尹默”。连“口”都不要了,真可谓彻彻底底的不做声了。

十二、字序调动法改名

有时人们改名字既不加字减字,也不改字,而仅仅是把名字的先后顺序变动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名字在被别人叫的时候,顺序给叫颠倒了。如“兰玉”被叫成“玉兰”、“明新”被叫成“新明”、“农建”被叫成“建农”。这种呼叫中的错误如果频频发生,那么则属于另一种情况,这些名字的顺序不符人们的一般语言习惯,应当用我们这里所讲的前后易序法加以改变。

十三、因时代风潮改名

时代风潮也是改名的原因之一,思想文化之风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如清末的革命党人,投入革命队伍后改名,章太炎、蔡孑民、胡汉民、汪精卫等都是这种新思想的产物。胡汉民原名衍鸿,改名汉民,表示堂堂大汉之民,具有排满意味。蔡元培本来是前清进士、翰林院编修,字鹤卿,思想转变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渡留学之风渐盛,受之影响也有人改名,比如本书已说到的例子: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芾甘,在巴黎留学时,一度崇尚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二人名字中的首尾各取一字,成现名。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时崇拜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故名知行,留美后又受实验主义的影响,认为凡事并非知而后行,而是行而后知,于是又改名行知。

在当代,因时代的影响而改名的也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属“文化大革命。”“文革”之风盛行之时,许多人纷纷起名卫红、学青、学彪、爱武、爱兵、永革、继革、卫东等。随着林彪、江青等人政治生命的终结,那个时代结束后,这些名字便显得可笑滑稽,改名亦在所难免。

第五节

改名中的“禁忌”

一、禁忌拗口字

名字除了好认以外,还要符合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读起来费劲,那就可能违反语言规律了。

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如李杨,李是上声,杨是平声;宋林,宋是去声,林是平声。也可以前面的字是阴平,后面的字是阳平。比如张澜,张是阴平,澜是阳平。这些都符合语音要求。但如果第一个字是阴平,第二字安排上声,那读起来就很不好听。比如苏子,就不如叫苏玉读着顺口。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起来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第三个字是平声,给人以向上的感觉。第三个字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去声,可以在它前面用一个阳平,比如静字前面用宁或任(都是阳平)。也可用连字:静静、茜茜等,不过这些连字多用于女孩子的名字。男孩儿的名字,第三个字是用平声为好,有平声可以使读音响亮,有阳刚之气。

二、禁忌生僻字

现在有些人觉得孩子起名越深奥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实不然,生僻的字不一定有深刻的含义,而生僻的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认,有时还不好写。名字过于生僻,会带来不少麻烦,首先就是别人不认识,念错了就可能闹出笑话。而且如果一个小孩儿的名字笔画太多,孩子写名字的时候就费劲了。

中国人崇尚取美名,而中国人口数目是如此之大,且大家常用的取做美名的字又不多,所以难免重名现象。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取个新颖、脱俗、与众不同的名字,可谓绞尽脑汁。有时他们就在《康熙字典》中寻找那些生僻、冷、难的字作为孩子的名字,像什么谳、晟、鞴、橐一类字等等。这给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这种起怪名的现象多出于标新立异的心理,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或知识渊博或是某种主张。

最典型的例子恐怕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他的三个女儿取名字。章太炎有个怪僻,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高深、渊博,喜欢搬弄古字。他有三个女儿,为了给三个女儿取个不辜负自己“国学大师”美称的名字,他煞费苦心地找到了三个古老的字,送给他的三个女儿作名字。大女儿起名为“展”的古体字;二女儿、三女也都取了比较古老难认的名字。

万万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竟弄巧成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三个千金长大成人以后,落得聪明异常,每个人都是才识不凡,早到婚配的年纪,每日在家翘首以盼,盼望着媒人登门求亲,可是望穿了秋水也没有人来。这么优秀、如花如玉的姑娘竟然嫁不出去,什么原因呢?后来章老先生才知道,原来自己三个女儿的名字太独特,竟没有人认识,那些有心来提亲的人害怕说错了字在国学大师面前丢脸,只好作罢。章太炎知道后,就召集亲朋好友,在家中大摆宴席,在酒席上“无意”说出了自己给三个女儿起名的意义及读音,这以后上门的媒人络绎不绝,三个女儿这才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如意郎君。由此可以看出,起名一定要忌用生冷奇僻的字。

通常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读不出来时,首先可能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为了不给人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还是选择用常用字为好。

名字是给别人认识并称唤用的,取个生冷奇僻的名字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麻烦。如果别人不认识你的名自然不会去叫上你,甚至不与你打交道。因为喊不出或喊错会显示一个人知识的贫乏,人们一般不会自找没趣的。

“生僻”字犹如远离红尘、隐居深山的隐士,世人是很难认出他是何许人,只因罕见和怪僻,极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生僻”名字如同性格上怪僻的人,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靠工具书来寻找这“怪僻”字的含义的,因此更极易引起交往时的隔膜。

宋词人姜夔其名也属其中一例,由于其词赋扬名古今,故被时人和今人所接受,但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的词。总的说来,与“生僻”字有关的名字,还是不起的好。

在中国姓氏当中,有些姓本身就难认。有的字作姓氏就是另外一种读法,像这类姓氏的人更不能取比较生僻的字为名了。若姓与名都难认难读,那这类名字恐怕让人望而生畏,要正确认识它非翻字典不可,然而平时有几人常把字典放在身边呢?那些特殊的不宜取生僻字为名的姓氏有以下几个:

复姓如:

长孙(zhangsun)

羊角(yangjao)

单姓如:

种(chong)

褚(chu)

燕(yan)

三、禁忌直白字

名字要有一定的内涵,这是中国人起名的传统。

总的来说,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他的名字有什么内涵。比如你希望孩子成才,可以起名良栋,栋就是栋梁之意。但最好别叫刘成才、李成才。这种名字太俗,弄不好就重名。你要是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就不妨起名韵生,意为他是在乐声中孕育的。

给女孩起名,最常见的是起以美为内涵的名字。追求仪态美、风度美、气质美。女孩子名字的内涵应更丰富,更有新意,让人有联想。

现在很多的名字有浅薄、粗俗的现象,没有什么内涵、意蕴可言,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一些人起名用字表意太过于直白。何为“直白”?它是指名字表达得浅陋,如同白话。

这种名字意思肤浅,缺乏涵养和意境,初见其名,给人毫无变化的感觉,乃至感到无聊乏味,如王兵、王天生、余大有、张勇、陈贵等。这种名字如同没经过加工的石料,虽然人名还说不上是艺术,但是也难给人以美感。这种名字来源于思维的单一性,原因多由于文化素质的落后,审美意识淡薄。名字内容单一,意义肤浅,自然不能引人注目,获得人们的好感,只有富于变化和增加力度,才不会使名字如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