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好好活着 善待生命英文 > 第5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第6页)

第5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第6页)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标。”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是成功者的人生理念,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过去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竟然在很有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许他们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经营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永远屈服,则胜利就在远方,就在向你招手。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挫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对意志永不屈服的人,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部的精力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本性都可以由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起来,挫折而不沮丧,抱着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向前奋进,最终获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无数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作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一个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的种种成败,并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们唯有束手待毙,但伟大的人的自信精神、镇静气概,却依然存在,而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外在的一切境遇,去获致成功。

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是受恩于他们的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通常来说,失败会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

不要因失败而成为一位懦夫。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时,不要放弃,只要你坚持,从新寻找突破口,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不必为生活中的遗憾而耿耿于怀

英年早逝的著名文学家路遥曾说:所有的历史长河都是一个小小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遗憾。咀嚼这句话良久,总想品出话中“遗憾”的真正涵义,读完他用生命构筑出来的长卷著作《平凡的世界》,我才领悟,遗憾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生活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我们就能自慰!”

人们总想在平缓的历史长流之外疏浚出另一路的机巧,岂料机巧之前隐匿着未知,于是这条旁支折道而行,峰回路转,历史在某个关键隘口旋作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这便是“遗憾”了。

没有遗憾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那里长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峡谷是伟大的,因为有探险者的墓志铭;大海是伟大的,因为漂浮着樯橹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无可奈何的失落。所以,屈原选择了遗憾,杜甫选择了遗憾,孔尚任选择了遗憾,曹雪芹选择了遗憾,鲁迅也选择了遗憾。遗憾不值得遮盖,遗憾没必要忌讳,我们之所以平庸,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忌讳。

偶或翻阅卢梭的《忏悔录》,感知到伟人的哲思精华仿佛总是从无数个想法,无数的遗憾中得来。据帕斯卡尔在《思想者》中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会思想的芦苇。那思想着的人总该会为自己的灵魂神经质般地忧虑着吧;哲人们对一生的概括,对罪孽的忏悔,莫不是思想的尤物?!

据说理想主义者是思想者中的异类,他们是不敢回忆的群体,这个世界对他们而言好像天天都在倾塌着。而“遗憾”无时无刻不在这种精神演变中充当“膨胀的雪球”。大儒哲学家犹奥根尼在探讨人生意义时充满了悲观。在他看来,无数的不尽如人意催生了人的意志和疑心,当人类学会向更高的精神层次企望时,残酷的现实又一次打击了人类,所以,人类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中,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

许多人,包括许多非常伟大的人,在其暮年,谈起自己的一生时,总以“遗憾”的叹息收尾。这叹息悠远不绝,给人提供了破读历史的可能,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旋的磁力。于是,一种本已预知的势态匆匆解构,而与之抵触的另一种可能开始在历史的舞台演化。

抗金名将宗泽临死前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悲愤的声调吐纳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一代枭雄拿破仑在圣赫勒寻岛上一个风狂雨骤的夜里,爆发般得嘶啸“我的上帝,我的法兰西”之后,绝望而无奈地死去;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点检十万骑兵南下,不幸在宁夏病重,“大漠之鹰”便不能再与黄天争强,溘然长逝;……或许,许多“遗憾”不仅是一个人一生的大败笔,甚至成为历史的一处黯淡。当我们想到在思想的王国里,“遗憾”是伟人哲思的精华,我们应考虑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或许,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的确,在人生“这个小小的段落”中,无论是凡人或伟人,无论是智者或蠢人,无论是官运亨通者或时运不济者,都无可避免地有“遗憾”事情的出现,遗憾在生命的历程中,永远使人类无法完美!

我有个中学同学,命运之神和她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在屡战屡败的高考路途中,嘲笑、讥讽几乎要窒息她的生命。然而,七个春秋的凝神静气和永不退缩的坚毅勇气,终于使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蓦然回首,她虽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喜悦。她说:在我所经历的人生岁月中,最值得珍视值得记忆的是中学那段叫人痛心又叫人不知痛苦为何物的时光,那时,我只知道埋头“拼命”!

翻开我的影集,还使我不能不想起另一个中学校友。我经常自问,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是否会悔悟自己当初的玩命。他来自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也许是家乡那一方贫瘠的土地,把他养成了一个不健康也矮小的身体。然而,渴望走出贫穷的他虽然勤奋苦学,甚至废寝忘食,但一次又一次,他还是没走过那条成千上万人拥挤的“独木桥”。几年后,当我在充满阳光的大学校园里听到他病逝于课桌上的噩耗时,我真想流泪,但我终于没有。我坦然,这世界留给人类的遗憾太多太多。“拼命”的日子值得留恋,我很羡慕他有这样好的“资本”作为谈资;病魔虽然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一部没有收获却要耕耘的教科书。人生的遗憾构成了人生的美丽,这正如一个高明的篆刻家,在刻成一枚印章后,却平淡不经意地敲击印章,以求得一份残缺。或许残缺美才是美学中的最高境界。

人生终会有许多憾事,有的能补救,有的将永远无法追补。世间万物没有完美的,因为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因此,不必为生活中的遗憾而耿耿于怀,永远留着一份宁静给心灵,留着一份从容给脚步;永远留着一份信念给生活,留着一份热情给追求;永远留着一份希望给明天,留着一份无悔给人生!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这才是真正潇洒的人生。

幸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的人认为“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不如寻欢作乐,过把瘾就死,这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就是幸福;而有的人以“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的慷慨激昂、赴汤蹈火为幸福;有的人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的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为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有了不同的人生。

有人曾问过一位快乐的老人:“你为何会这样幸福呢?你一定有关于创造幸福的不可思议的秘诀吧!”

“不!不!”老人回答,“我只是选择‘幸福’而已。”

选择“幸福”?这件事乍听起来,也许单纯得令人不敢相信。但是,却让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的:“人们如果下定决心要拥有幸福,他就会拥有幸福。”换言之,如果你选择不幸,你就会变得不幸。

会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只要会数数就行。“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数数法,就是选择幸福的一种智慧。

在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呢?

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这位农民,可惜总被自己所忽略。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管饱管够,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她)能与你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她)却懂得孝敬父母,知道自力更生……人生,该数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人们一直疲于奔命,寻求其所谓的幸福。其实,幸福原本就在我们的生活不远处。只是由于人们太在意物质上的富裕,太追求一种形式化的生活了,而将幸福的真谛忽略了。

幸福在哪里?我在树木中找到了答案。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一方面,它抖落的树叶奉献给了树根,“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另一方面,“芳林新叶催陈叶”,只要时机成熟,便使新叶迅速萌发,用全力拥抱春色,为大地增添了一份活力。这就是落叶对根的情意,也是树木引以为荣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我在登山过程中找到了答案。“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需得身经亲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它可以让你一辈子矮矮地呆在平原,也可以让你体会到杜甫的愿望—“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超越自身的极限。当你经过长途跋涉后,站在千万年来无人企及的高峰上,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象时,你会深深体验到“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我在大自然里、在社会生活里找到了答案。幸福无所不在,而我们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朝晖夕阴,潮起潮落,能给你带来遐思迩想;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能暖和你冰冻的心。细细地品味人生,你会发现,幸福原来离你并不遥远。

幸福在哪里?我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余秋雨曾说:“没有白发的祖母是令人遗憾的,没有皱纹的老者是令人可怕的。还生命以过程,还历史以真实。”而我想说,还幸福以过程,幸福就是一个过程。每当自己全力以赴实现心中梦想的时候,每当自己披荆斩棘跨过千难万险的时候,幸福就是你坚持不懈的奋斗,是你最终取得成功的快感。

人们一直疲于奔命,寻求其所谓的幸福。其实,幸福原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由于人们太在意物质上的富裕,太追求一种形式化的生活了,而将幸福的真谛忽略了。

结束与开始,全在一念之间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一位年轻人在岸边看到水中有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块,他很高兴,赶快跳进水里捞取。但是,任凭他怎么捞都捞不到,最后精疲力竭。全身既湿又脏的他只好上岸休息,没想到在水波平静之后,金块又显现了。

他想:“水中的金块到底在哪里呢?我明明看到了,为什么捞不到呢?”于是他又跳下去捞,还是徒劳无功,他实在不甘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