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父亲出来找他,看到儿子全身湿淋淋又脏兮兮的,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子回答:“我明明看到水中有金块,但是不管怎么捞都捞不到。”
父亲看看平静的水面,再抬头望望树,说:“你看,金块不是在水中,而是在树上!”
这则故事是在譬喻凡夫俗子总是为名利、空幻的东西奔波、辛劳,而这一切都只在一念间。
有的人是因为“人生很苦,要赶快找到解脱的方法”或“我要求神通”所以才修行,但是修行若没有正思、正见、正念、正业,路就会走偏。
一念之间,一个抉择,意味着结束与开始。
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一念之前,我们不清楚,之后还可能不清楚。有些事情无法判断其对与错,但你却可以后悔、失意或庆幸。
一念之间的决定,其实能够让自己庆幸的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些犹疑,如果当初……会怎么样?这就如一个人跟恋人分开(什么原因姑且不论),然后跟另一个人结婚了,可是后来发现自己的爱人远没有以前的恋人理解自己、对自己好,这时候该怎么办呢?继续这样思念老情人,还是回头去追求自己的老情人?不论怎样,自己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就在于分手的一念之间,谁让他们当初不够宽容?谁让他们不能够持之以恒地相互理解?这是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我们的生活似乎要复杂些。
人,有时候难免进退维谷,举步维艰。世间种种的诱惑和困惑,引领着人世命运的种种交错。
我只想找回曾经迷失的自己。跟一位好朋友聊天,说了很久。总之,最后一个结论:前途迷乱需明辩,一失足成千古恨!只要两心向明月,哪怕时已百年身?
我们要常保知足的心,对人、对事物善解、包容、感恩;如此才能圆融、圆满,才不会一直想要争斗。
人,有时候难免进退维谷,举步维艰。世间种种诱惑和困惑,引领着人世命运的种种交错,对与错,结束与开始,全在一念之间。
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
生活不是单纯的取与舍,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有时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贵。
每个在职场里的人,到了岁末年初,总要将自己的办公桌彻底清理一次—扔掉那些毫无保存意义的信件、材料,再将其他的重新进行归类整理,使之井井有条、耳目一新,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和一份好心情。虽然如此,总有一些东西年年都舍不得丢弃,却从未派上用场,仔细想想,连自己都觉得纳闷和哑然。人们总习惯以“可能有用”为借口而无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废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将它扔掉之后,生活中也不觉得少了什么时,才明白它是多余的东西,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洗礼、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人们对生活注入了新的思考与认知,同时也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新的审视、反省与诠释,对一切诸如习惯、观念、想法、经验、爱好等无形的东西也在不断地进行筛选和更新,一些过时的或给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的,我们要有勇气随时丢弃它,即便要为此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要忍受煎熬和痛苦。这样一来,我们才有机会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空间,学习和接纳一些科学的、新鲜的事物。
丢弃某些东西不易,要守护某些东西也并不轻松。
保留一份天真与单纯,坚守一份信念与追求,保留一份正义与良知,坚守一份尊严与操守、留住一份向往和梦想……
尊严、道义、气节、操守、信念、志向,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声望、前途和命运,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和借口来回避和拒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近代、当代的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仁人志士的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事迹,启迪、鞭策、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前途、命运,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出生入死,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用个人的青春、幸福、鲜血、生命换取民族的觉醒和革命的成功,铸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建树起国家和民族的神圣尊严和繁荣富强,他们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付出了巨大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名与事迹也随之传遍神州、流芳百世。
同时,在人欲膨胀、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激荡冲击而滋生出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刺激、诱惑和陷阱,使人们内心仍无法取舍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接受着各种挑战和考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与革新。
到底还要不要坚守志向、信念、道德、操守、正义和良知的精神阵地,捍卫和呵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考验着每一个现代人。许多经得住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洗礼的胸膛,却被用钞票包裹的“糖衣炮弹”所击穿;许多人能欣然地面对和迎接各种困难、挫折及厄运,却不能坦然地接受“绚烂归于平淡”的事实,而晚节不保成为人民的罪人。相信人们会记住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经为玉溪建树的辉煌业绩,却不能原谅和忘却在他即将“解甲归田”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因此而酿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尽管欲望膨胀与物质蛊惑的外呼内应,使一些人信仰的天平发生了严重失衡,精神发生了可怕的癌变,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我们依然要弘扬坚守。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做旗手保卫战旗,战士捍卫阵地,在喧嚣和浮躁中坚守我们做人的原则,呵护好充满正义与良知的心灵。
现实生活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取与舍,它们总是在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相随相伴而相得益彰,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有时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贵更美好!
多角度考虑问题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小山,一个叫小水,他们住在同一村庄,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相约到远地去做生意,于是同时把田产变卖,带着所有的财产和驴子到远地去了。
他们首先抵达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小水对小山说:“在我们的故乡,麻布是很值钱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钱换取麻布,带回故乡一定会有利润的。”小山同意了,两人买了麻布,细心地捆绑在驴子背上。
接着,他们到了一个盛产毛皮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小水就对小山说:“毛皮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我们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这样不但我们的本钱回收了,返乡后还有很高的利润!”
小山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捆在驴背上,要搬上搬下多么麻烦呀!”
小水把麻布全换成毛皮,还赚了一笔钱。小山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他们继续前进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天气苦寒,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小水就对小山说:“药材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
小山拍拍驴背上的麻布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在驴背上,何况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上卸下太麻烦了!”小水把毛皮都换成药材,又赚了一笔钱。小山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那充满金矿的城市是个不毛之地,非常欠缺药材,当然也缺少麻布。小水对小山说:“在这里药材和麻布的价钱很高,黄金很便宜,我们故乡的黄金却十分昂贵,我们把药材和麻布换成黄金,这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小山再次拒绝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驴背上很稳妥,我不想变来变去呀!”小水卖了药材,换成黄金,仍然又赚了一笔钱。小山依然守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小山卖了麻布,只得到蝇头小利,和他辛苦的远行不成比例。而小水不但带回一大笔财富,还把黄金卖了,便成为当地最大的富豪。
能够多角度考虑问题,学会适当放弃,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