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李宗吾厚黑学智慧实用全集 > 第七章 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第3页)

第七章 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第3页)

晋平公左右的人忿忿地要求杀了师旷,平公却说:“算了,把这作为我的警戒吧。”

师旷这一撞,确实使晋平公酒醒了,人君而自夸天下人不敢违背其意志的权力,这种独裁思想是塞言误政之源。师旷明知是平公说的,却假装糊涂,说是旁边有小人胡说而撞之,因这种栖只出于小人之口,不是人君应说的话。平公被师旷这么一撞,这么一说,也认识到自己说错了,所以不仅没有为难师旷,反而里赏了他。

由于师旷深明大义,又忠于平公,平公很敬重他,常向他请教。一次,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迟了。”

师旷却答非所问地说道:“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平公不满地说:“哪有当臣子的说这种话来戏弄君主呢?”

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臣听说,少年好学,如初出的太阳,壮年好学,如中午时的阳光,老年学习,如蜡烛之光。点起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摸索着走路不是好得多吗!”

平公说:“你说得很对。”

还有一次,晋平公问陪着他聊天的师旷说:“你生来便眼瞎,什么都看不到,这种昏暗一定很可怕吧!”

师旷答道:“天下有五种最昏暗的事,而我一种也没有,何悄之有?”

平公问:“怎么说呢?”

师旷答道:“群臣行贿来求得名誉地位,百姓受掠夺有冤无娃诉,而君不醒悟,这是第一种昏暗。忠臣不被重用,而被重用的不是忠臣,低能的处高位,不正直的人统治着贤德的人,而君不醒悟,这是第二种昏暗。奸臣偷盗府库的钱财,还用奸计,掩盖罪行,贤能的人被放逐,奸邪的人却能够显贵,而君不醒悟,这是第三种昏暗。君主贪财,人民贫困,上下不和,可是却喜穷兵黩武,贪得无厌,把溜须拍马的人留在身边,将贤能的君子弃之一旁,而君不醒悟,这是第四种昏暗。不懂得大道理,法令无法执行,百姓不得安定,而君不醒悟,这是第五种昏暗。国家有这五种昏暗而不危的,从来没有过。臣的昏暗,只不过是小小的昏暗,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呢?”

师旷眼睛虽瞎,分清是非却很明亮;晋平公眼睛虽明亮,看问题却往往昏暗,师旷便以其妙言为之释昏。一个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集众智才能成大事。如不准违背己志,不让臣下说话和提出不同的意见,自己必然被蒙蔽,将自己骂于昏暗之中。平公以此为乐,故师旷用琴撞之,才使其清醒。社会在前进,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新形势,平公七十还想学习,这是大好事,虽嫌迟了些,师旷比之为点燃起蜡烛之光,总比不学而无所知,像在黑暗中摸索着走路一样要好得多。当平公说他眼瞎昏暗,他又借题发挥,谈了世间五种昏暗的事,而昏君的五种表现,涉及到如何用人、安民、治国等大问题、大道理,这实是向平公提出警示:这五种昏暗,犯有一种便是昏君,足以亡国。意在使平公反其道而行,才能成为明君,治理好国家。

师旷往往透过一些小事情谈大道理,且其所论妙语连篇,故能发人深省。由于师旷在劝谏时,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经常以“糊涂”对“聪明”,因而平公不仅接受了他的劝说,而且始终对他尊之以礼。

聪明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要明白,糊涂同样是立身的本钱。聪明与糊涂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很多的人在聪明之中办了糊涂事,导致身败名裂,也有很多的人在糊涂中办了聪明事,获得名利双丰收。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装糊涂。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

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在这里,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魏征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

社会中,人种种色色。有的入外表看似顽固,而内心却很豁达;有的人外表看似愚钝,而内心却是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看似调镜,而内心却是底气不足。

世事风云变幻莫测,该聪明时得聪明,该糊涂时得糊涂。该聪明时犯糊涂,就会失去机遇;该糊涂时却聪明,就会引火上身。做人者,聪明不如糊涂,守拙若愚,看似很木很纳,实则胜过所有的聪明之举。

然而让精明的人糊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他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受过很多的挫折和磨难,否则他是不会糊涂的。郑板桥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返糊涂更难。但也只有进到这一境界,才能明白人生是怎么一回事。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孔子认为,知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动为聪明后的行为,静为糊涂时的沉着。所以,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手段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

黑白经:

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行了。为学不可不精,为人不可太精,还是糊涂一点儿的好。

3、低头弯腰保护自己

中国人常说“后生可畏”。这句话有着年轻人前途无量和不可轻易得罪两层含义,所以在待人处事时,人们都习惯于首先衡量对方的实力和潜力,来确定与之交往的行为界限和方式。但也有一些不聪明的人常常无视别人的实力和未来的发展,很不明智地用恶意的言行来对待别人,这样的人既不为别人的未来考虑,也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最后常常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叹。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一个人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受到打击和欺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最差,如果能避开大劫也算很幸运了。假如此时面对他人过分的“待遇”怎么办呢?待人处世厚黑之道认为:最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先忍下一时之气,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卧薪尝胆,待机而动”作为忍耐与发奋的动力。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卧薪尝胆,待机而动”,应把握好以下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渡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暂时之忍耐换取长久的不受气。

风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通过无数次考验的坚韧的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低头弯腰,保护了自己,强硬只能夭折得更快。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需要你暂时退却,这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这就是适时低头。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昂首阔步进门的时候,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奇痛无比。出门迎接的前辈看着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这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

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鹊,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