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生气不如争气的名句 > 第四章 道 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道 一粒沙尘一方世界(第4页)

第四章 道 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道 一粒沙尘一方世界(第4页)

佛说,以人乐为吾乐,以人忧为吾忧,凡事想要使众生得到利益。跳出偏执狂的、自我中心的茧,爱这个世界,爱你身边的人,爱所有的人,和他们——哪怕是那些守在此岸的人——建立平等和谐的系。

什么是贪?南怀瑾先生说,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属于贪。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利益,而过于算计成本,总给人以奸诈、贪婪的感觉。如果医生不会去救死扶伤、民众不去无私奉献、人与人只有利益关系、只有等价交换的关系,人心被自私、自利所包围,人心就会异常的冷漠。

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地蜇了他一下。

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的周围的人都要蜇你。”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真实幸福,不能仅仅囿于个人的一管之见、一私之利。要关爱别人、回馈社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有人会说为了钱,有人会说为了能吃好、穿好、玩好,也有人说我们在追求幸福和快乐。什么才是幸福?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无所事事,悠悠自得,作为人生的消费者,就是空过人生。很多时候,为事业、为爱情、为家庭,不得不拼了老命去干活,去赚钱,去操劳。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足觉得生活像根鞭子,而自己却像只陀螺,自旋转到形神俱疲。这时候,难免心中感慨。

这个世界、各行各业之间何尝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为我们付出?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

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毒”,是为众生业障的根本。妒忌、残害等心理,都是随三毒而来的无名烦恼。在这三毒之中,“贪”为第一毒。贪婪妨碍一个人未来的广阔生活空间,使他短视、气度狭小。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纯朴宁静的心灵,首先就要驱除贪的念头。

一位失意的青年去寺庙拜访一位得道高僧,向大师请教快乐的真谛。

青年问:“大师,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呢?”

大师说:“我送给你四句话:把你当成你,把你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你,把别人当成别人。如果你把这四句话领悟了,你就知道怎么做一个快乐的人了。”

青年想了很久,才开口说:“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替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帮助别人,把别人当自己一样来爱惜。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大师对青年的回答非常赞许,说:“去吧,你已经领会了快乐的真谛,接下来你就应该去做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总要和别人打交道。如果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老想着自己怎么样,总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别人,难免会产生误会,误会则会导致不愉快。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在这众人聚集的场所里,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误解,甚至是摸不着头绪的纠纷。当遭人误解时,工作、学习、生活等进行就会显得困难重重,不但是自己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团体的利益。误解是每个人一生中所必须面对也是最不想面对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是怎样让别人对我产生误解的呢?

(1)表达不清。

有的人不管是在表达信息,或者说明某些事情时,常常在言辞上有所缺失,结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别人一点也搞不清真相,这种人就是缺乏“让对方明白”的意识,以致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

(2)过于谨小慎微。

有的人不管什么事,都顾虑过多,从不发表意见。因此,个人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变成容易受人误会的对象。这样的人总寄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含蓄并不是美德,这一点要深刻反省。

(3)自以为是。

有一种人是头脑聪明,任何事都能办得妥当,但是却经常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即使着手一件新工作,也从不和别人招呼一声,只管自作主张地干活。这么一来,即使自己把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及周遭的人也不会欢迎。

(4)给人印象不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