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布希耐大获全胜,他的“丑陋玩具”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同行们眼红不已。丑陋玩具也就此风靡于世,就像“疯球”。这种玩具是在一串小球上印满了许多丑陋可怕的面孔,还有一双鼓得像青蛙的带着血色的眼球,眨起眼来就发出很难听的声音。这样的一些丑八怪玩具的售价甚至比漂亮的玩具还要高,但却一直很畅销。
这个故事说明:当一件东西已没有什么卖点的时候,用反向思维来做,促使事物发生那么一点点变化,就会是一个新的突破。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我们也可以说,在生活中,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变化;我们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时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却是你创造的契机。
随着情况、形势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这就是“识时务者”字面上的意思。作为一种能力,一种应付各种场合、情况和变化的能力,这是人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同样,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羞辱或灾难。正因为随“机”而变,所以随时可能用得着,很难预先计划。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生活中,如果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而变,你必将一帆风顺。
虽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提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坚毅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应该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当我们在具体实施时,还是应当进出有度,不拘一格。这样才会适合时宜,才符合社会和自然千变万化的意志。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大得小失,失而复得。
11贝笾谴笥略谟诹榛疃啾
沧桑变幻,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宇宙是永恒的,但是世间万物却是变化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世事的变化无常面前,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时安处顺。而识时务者总是能适时而变,以适应时刻变化的社会。
有人说,“大智大勇者为俊杰”;也有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识时务?就是能够认清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能够跟着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动。因而无论古今中外,只有识时务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俊杰。反之,如果不识时务,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和限制,逆势而行,盲目蛮干,其结果只能是以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或被时代的车轮远远甩在后头,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大智大勇也须灵活多变。
凡事都要想到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一面,方法也必须讲求创新。因为人是善变的,任何一种产业都必须不断地改良,以适应市场不断改变的需求。
“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材”。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编号第一千万个,即使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其实,想成功就应该出奇制胜,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这才是大智大勇者所为,也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1947年的冬天,在密歇根州,洛厄正帮着他的父亲做木屑生意。不料有一位邻居跑进来,想向他们要一些木屑,因为她的猫房里的沙土给冻住了,她想换一些木屑铺上去。当时,年轻的洛厄就从一只旧箱子里拿出一袋风干了的黏土颗粒,建议对方试试这玩意儿。因为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特别强,当年他父亲卖木屑的时候,就是采用这种材料清除油渍的。这样一来,那位邻居的燃眉之急就给解决了。
几天以后,这位邻居又来了,她想再要一些这样的黏土颗粒。这时洛厄灵光闪动,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又弄了一些黏土颗粒,分五磅一装,总共装了10袋。他把自己的新产品命名为“猫房铺”,打算以每份65美分的价格卖出去。但是,大家都笑话他,因为一般铺猫房用的沙子才多少钱一磅呀!
但出人意料的是,洛厄的10袋黏土很快就卖完了。而且,当这10个用户再次找上门来,指名道姓要买“猫房铺”的时候,这一下可该轮到洛厄发笑了。一笔生意,一种品牌,一丝灵感,一种使命,就这样创始了。
采用黏土颗粒作为猫房铺,反倒促使这些小动物变成更受人欢迎的宠物了,同时,洛厄也因此而变得富有了。仅仅在1995年洛厄去世前的两三年时间内,猫房铺的销售价值就达到了两亿美元。也许可以说,正是洛厄的发明所带来的生存条件的改善,最终使猫取代狗成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宠物。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一股寻金热,许多人都怀着发财梦争相前往。
当时,一个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想去碰碰运气,然而,他却穷得连船票都买不起,只好跟着大篷车,一路风餐露宿赶往加州。
到了当地,他发现矿山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而这些寻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没水喝。许多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人给我一壶凉水,我宁愿给他一块金币!”或“谁要是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顿,我出两块金币也行”。
这些牢骚,居然给了亚默尔一个灵感。他想:“如果卖水给这些人喝,也许会比找金矿赚钱更容易。”
于是,他毅然放弃挖金矿的梦想,转而开凿渠道、引进河水,并且将引来的水过滤,变成清凉解渴的饮用水。
他将这些水全装进桶子里或水壶里,并卖给寻找金矿的人们。
一开始时,有许多人都嘲笑他:“不挖金子赚大钱,却要做这些蝇头小利的事业,那你又何必离乡背井跑到加州来呢?”
对于这些嘲笑,亚默尔毫不为之所动,他专心地卖他的饮用水。没想到短短的几天,他便赚了6000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
在许多人因为找不到金矿而在异乡忍饥挨饿时,发现商机而且善加运用的亚默尔,却已经成了一个小富翁。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在变,时势在变,事态在变,生活在变,人类每一个个体也都在变。要适应环境、时势的更迭,应付事态、生活的变化,就得学会随机应变之术。荀子曾说,“举措应变而不穷”。能够随着时势、事态的变化而从容应变,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立业不可或缺的本领。尤其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生活千变万化,更需要人们学会应变、善于应变、精于应变。
循规蹈矩只有死路一条。办事首先是讲原则、讲规范,但过于追求规矩,便成了死板,甚至会走上绝境。因此,要想大智大勇,一定要善于变通。
12钡绞裁瓷缴铣什么歌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就构成了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聪明的办事者一定要学会随风俗变化而变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在古代,风俗是统治人民的基础,聪明的统治者总是利用风俗来收买民心。入乡随俗之法是使反客为主的重要处世战略。关于“入境问俗”,有苏轼的《密州谢上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大意是,进入另一地区,要先打听一下民俗、禁忌,以免遇到麻烦。
张兰兰是个漂亮的姑娘,她的男朋友崔元元是学缅语的,在仰光实习,临毕业那一年,崔元元邀请她到缅甸去旅游。
到仰光的第一天,张兰兰和崔元元悠闲地走在大街上。张兰兰看到一个长得很瘦的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用双手提着一个笨重的包,艰难地往前挪,便上去帮忙抬着。
“姐夫你妈来啦。”小姑娘说。
“……”张兰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说好。
“姐夫你妈没来我来啦。”崔元元见张兰兰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替她回答。
小姑娘一个劲地点头。
张兰兰对他俩的对话不解其意,正要问崔元元。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一辆红色小轿车在他们身边“嘎”的一声停下,车上下来一个缅甸老头,看上去挺急的样子,对崔元元用缅语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崔元元将宿舍的钥匙和一张用中文和缅文标注的仰光市的交通图交给张兰兰,说了声:“我有个急事要办,你先逛逛,不想玩了就叫个出租车回去休息,晚上再带你出去好好玩玩。”就急匆匆地上了那辆轿车。
“老马对面。”那个缅甸老头也上了车,向张兰兰招招手,轿车喷着一屁股尾气驶走了。
那小姑娘又对张兰兰说:“你真缺德!”
张兰兰听着很不舒服,不由得愠色浮起脸颊,欲发火,想到这是在外国,也就作罢。但她不想再帮那小姑娘了。“哼,我帮助你,你还说我缺德!”张兰兰在心里唧咕着,便放下帮小姑娘抬着的包,欲去拦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