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真应了那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瑶瑶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还敢大张旗鼓的在这里谈论。瑶瑶火冒三丈,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小毛的胳膊,“小毛,你说,是不是你给我起的外号?”
小毛没有想到,瑶瑶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是我,又怎么样?”这时候他仍然强硬着。
“你太不道德了,为什么要给我起外号?”瑶瑶不依不饶,“你必须给我道歉!”
“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你个‘肥猪婆’!”小毛非但不道歉,还恶狠狠地说瑶瑶。
“你,我给你告老师去!”瑶瑶都快哭了。
“‘肥猪婆’,你就会告老师,你去啊,去啊!”小毛甩开瑶瑶抓住他的手,和小鹏扬长而去。
瑶瑶哭着跑到了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刘老师!”刚叫了一句老师,就呜呜大哭起来。
“瑶瑶,怎么了?”刘老师赶紧过来安慰,“好孩子,别哭,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刘老师,小毛给我起外号,”瑶瑶抽泣着,“我让他向我道歉,他还骂我!”
“哦?跟老师好好说说。”刘老师细心地安慰着瑶瑶。
于是,瑶瑶从头到尾把小毛给她起外号这件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刘老师把小毛也叫到了办公室,核实了刚才瑶瑶所说的事情,并批评了小毛。小毛在老师的教育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瑶瑶道了歉,并向老师保证今后再也不胡乱给同学起外号了。
而另一个孩子也有同样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同样引起周围人的厌倦。
佳佳虽说是个女孩,但最近却很招人讨厌,原因是她总是胡乱给人家起外号。不仅是同学、朋友,就连老师、家长她也不放过。
这天,佳佳放学回到家里,妈妈早已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她狼吞虎咽地吃着,妈妈看见佳佳这幅吃相,不禁问道,“佳佳,慢点吃。吃饭要细嚼慢咽,不然对身体不好。”
“我知道,可是那老妖婆留的作业太多了,不快点吃,一会儿该作不完了。”佳佳边说边大口吃着。
“老妖婆?什么老妖婆,佳佳你说谁呢?”妈妈皱着眉头有些不解。
“我们语文老师。她就像个老妖婆一样,成天让我们写作文,简直就快疯了!”佳佳自顾自地说着,“这外号是我给她起的,有创意吧。”
“佳佳,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尊重人啊,怎么能胡乱给老师起绰号呢?太不像话了!”妈妈有些生气。
“那又怎么了?我又没当着她的面叫。不过自从我给她起了这个外号后,同学们都知道了,都私下里这样叫她,哈哈!”佳佳根本就不觉得有什么错误。
“你这孩子,我告诉你,如果你再这么叫你们老师,我就去告诉你们老师!”妈妈真的生气了,“从这件事上说明你的品质有问题。”
佳佳看见妈妈真的生气了,低下头默不作声,心想:不就是个外号吗,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吗,妈妈为了这件小事也太激动了,还上纲上线的,哎。
对于起外号这件事情,的确让人非常厌烦。如果是友好的绰号,大家会认为是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但恶意或侮辱性的绰号,很可能会造成对方心灵巨大的伤害,因此,如果孩子爱给他人起绰号的话,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予以制止和纠正。
引导教育合一,教育情理交融
对于爱给别人起绰号的孩子,他们可能也没有什么恶意,他们根据他人的外貌或者表现“赠予”他人另一个名称,但这个名称如果是贬义的、甚至是侮辱性的,那对与对方来说就是一种极不文明和不尊重人的表现。对于具有这一不良行为的孩子来说,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合二为一,家长可以用故事、寓言或者典故,说服教育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对对方的伤害。老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名字的由来,让每个学生都对名字有一种神圣的感觉,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名字跟尊重他人及其父母一样的重要。
因为孩子给他人起绰号,很可能只是出于好玩,对于他们这种无心的表现,周围人可以谅解,但是如果是有意而为之,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对这一行为探寻究竟,也许是孩子之间所谓的矛盾引起的一种报复行为,这时,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力争化解孩子间的矛盾,让孩子们和好如初,那么所谓的绰号也就不复存在了。
尊重理解他人,提高孩子修养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如果用他人的缺陷当作取笑的对象,无疑是对人的不尊重。由于孩子的意识还不太完善,很可能有给人起绰号这种幼稚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而那些“懒鬼”、“倔驴”等绰号很可能造成对周围人的伤害。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让他们设身处地的站到对方的立场上,亲身感受如果有人把你的缺点用绰号的形式侮辱你,那么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让孩子从心灵深处体会到自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
从小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别人,告诉他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如果时常不尊重他人的人,终究会被周围的人所抛弃。即使是为了好玩而起的绰号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因为这些绰号酿成打架斗殴,从而造成双方的人身伤害。这些不适合的绰号还可能造成同学或朋友的自尊心受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更大的伤害,而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人,同时自己的行为和品格也会被贬低,受到周围人的厌弃。
家长和老师不要把孩子爱起绰号这一行为当作小事,往往一件小事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行为意识,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地发展,就要规范孩子的行为,提高他们的修养和交际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态度端正地接收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而那些被别人起了外号的孩子,也不要因此而气馁伤心,把它当成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小小的磨练,自尊心遭受的严重打击正好是对自己意志力和承受能力的锻炼,只要你坦然面对,表现出自己坚强的自信,就没有人能贬低你,而那些无聊的“绰号”也就会自行消退。
7.乱翻东西的“小欠手”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说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和形成,如果在孩子时期不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言行,那么孩子将来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中的表现总会差强人意。
孩子爱胡乱翻别人的东西这个习惯可不好,这一行为会让人反感。因为他人的私人物品放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当然有它的私密性和价值,而孩子由于对此不太了解,所以很容易在没有得到别人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翻出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立即制止,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而置之不理。
阳阳总是跑来跑去,无乱在哪儿都很活跃。上个星期天,小姨约妈妈到她家做客,妈妈自然带上了宝贝儿子。一进小姨家的门,阳阳就活跃的不行,动动这儿,翻翻那儿,一刻都不停,弄得妈妈和小姨老是提醒他。
小姨刚刚结婚不久,家里一切都是新的,屋内陈设干净、整齐,许多小摆件非常雅致。这些对阳阳来说无疑是特别的新鲜和好奇。他在屋里来回的跑着,四处张望,每一个物件他都要上去摸摸、拿起来看看。小姨起先还没有太注意,但看见阳阳肆无忌惮的拿这拿那,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虽然妈妈一个劲地告诫阳阳不许乱动,但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真正去管阳阳。阳阳还是肆无忌惮地胡乱地翻着东西,“啪”的一声,打破了所有的情绪,小姨最喜爱的水晶花瓶在阳阳手里落了地。
“阳阳!”小姨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这孩子老乱翻什么?”
这时妈妈看见那个有些价值的水晶花瓶在地上砸了个粉碎,也着了急,“阳阳,妈妈跟你说过不要乱动小姨的东西,你怎么不听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