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非暴力沟通修订版pdf电子书 >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2页)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2页)

(1)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孩子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

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合格父母的责任。

(2)尊重孩子,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常常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常常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原因就在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期望,现在的孩子受父母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父母往往把自己太多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强制性灌输给孩子太多的知识,剥夺了孩子游戏和自我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有些父母自认为是爱孩子,把诸如吃饭、穿衣的琐事都包办下来,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锻炼自理能力的权利。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同时,孩子由于过早地承受太多的学习压力,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这必将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心理发育,孩子很难发现自我价值。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3)尊重孩子,就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客观差异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这并不奇怪。可现实中,有些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父母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异,并且欣赏他的特质。

把孩子身上的特质和性格列出来,然后一一告诉孩子你是多么欣赏他。让他感觉自己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无法取代他,而且也觉得你看到了他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4)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希望保留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秘密,这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每一个成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当这种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时,父母就会认为孩子有点不正常,认为孩子就应该向自己敞开心扉,不能有任何秘密。毫无疑问,父母的这种思想必然与孩子的想法产生冲突。因此,许多孩子喜欢拥有一个带锁的抽屉或带锁的日记本,像防贼一样防着父母。这难道不是做父母的一种悲哀吗?

明智的父母应该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随意拆开孩子的信件。当收到孩子的信件时,一定要原封不动地交给孩子。如果孩子把信件藏起来了,父母也不用想得太多。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让孩子保留自己心里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要监听孩子与伙伴之间的谈话,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事件。不要随意进入孩子的房间,如果孩子在房间里面,父母进入孩子的房间之前一定要先敲门,得到孩子的同意后再进入。当孩子不愿意告诉父母的时候,不要刨根问底,强迫孩子说出来。

如果父母这样做,孩子反而会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作为回报,他会自觉地向父母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思想沟通。

3.与孩子平等交谈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在看待事物的时候,经常与父母有不一样的角度。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有父母想象不到的精彩,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令父母意外的举动,说出一些让父母惊奇的话语。孩子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这必然有孩子的理由,父母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行为。父母如果试图以自己的眼光来代替孩子的眼光,结果必然是悲剧性的。这是因为,这是违背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喜欢想当然地思考问题。同时,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家长,有绝对的权威。殊不知,在家庭关系中,平等才是最好的沟通密码。

父母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自己的心声,从和父母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随之形成。

父母在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之前,应介入孩子的生活,给他一些人生的启示。但这种介入,并不是要求父母事事为孩子包办。父母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位置,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缺乏平等意识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自卑、自私、懦弱、缺少主见等不良性格。而在家庭中得到平等对待的孩子,能够具备独立生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成人感。这对于孩子的进步和成功非常重要。因此,父母要转变自己的教子观念,主动放下自己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案例回放】

一天,宁宁的父母正在为新车的事情争执不休。宁宁忍不住了,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要买新车,怎么从来都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呢?”听到这话,父母立刻停止了争论,惊讶地看着宁宁,半天没说出话来。

“小孩子懂什么?”妈妈首先从惊异中醒过神来。“你妈妈说得对。买车是大人的事,你这孩子又不明白。”爸爸接着说。“买车是家庭中的大事,我也是家里的一员,怎么不关我的事呢?”宁宁反驳道。

父母听后,哑口无言,反复思考着宁宁说过的话。过了一会儿,爸爸对宁宁说:“好孩子,你说得对。你是我们家庭里重要的一员,我们应该一起讨论。”于是,在大家的讨论下,顺顺利利地买了一辆大家都喜欢的车。

【沟通课堂】

(1)要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成长氛围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端着架子,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动不动就对孩子呵斥一番、教训一顿,令孩子敬而远之。原以为这样才有威信,其实大错特错。相反,父母应放下架子,平等交流,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信赖。

父母一味居高临下地俯视孩子,自然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更有甚者,剥夺了孩子的发言权。

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发言权,要给予孩子表达思想的空间,做孩子忠实的听众、知心的朋友,这样才会加大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度。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多方了解孩子的需要,因为孩子的需要驱动着孩子的行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百依百顺,真正的民主与尊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关注与约束。

(2)要学会做孩子的听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提速、竞争压力的加剧,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现代父母不应该只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而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为亲近。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最佳听众、最想说话的人便是父母,每天哪怕是一小时、半小时,甚至是一刻钟也好。

有的时候,对孩子要耐心倾听。现实中,成年人的偏见是很多的,觉得孩子没有什么思维,孩子很简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实未必,没有倾听就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翻译,学会继续追问。比如,你可以温柔地拥抱着孩子,问他:“是吗?怎么回事啊?”让孩子用平静的心情把事实断断续续地说出来,这个时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所以说,倾听是一种爱,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

(3)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更应是孩子的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父母担当朋友的角色,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游玩的时候,蹲下身子,甚至趴着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进步的时候,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不开心的时候,真心聆听孩子的烦恼。当然,父母有的烦恼也可以拿出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

父母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了解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试试,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你们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孩子对一个谦逊忠厚的朋友是不会隐瞒自己的,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着伴随和支持。

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做平等对待孩子的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就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灵。

4.不做“高高在上”的父母

很多孩子都会对父母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当然,这种恐惧感和我们传统思维当中的恐惧感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好像一直是在“发号施令”,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给隔离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自然会触冰。可是,如果冰结得太厚了,父母是不是要为自己那“指导者”的傲慢姿态而后悔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