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非暴力沟通修订版pdf电子书 >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3页)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3页)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地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父母应该是“引导者”,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和孩子互动。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说得更为准确一点的话,就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所定下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就肯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但是,如果父母是作为引导者出现的话,那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引导者是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

其实,在交流过程中,父母也要有许多问题注意。孩子的一些微妙的想法变化,如果父母不及时发现的话,那就会错过。一旦错过了,父母就不可能准确地去把握孩子的想法,那交流起来还是会存在问题。所以,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双方都不要隐藏自己的感觉,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的情绪,都应该试着彼此共同分享,从对话交流中建立亲子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相处模式。如果父母卸下“指导者”的面罩,那你会发现和孩子是如此亲近!

再说了,父母之所以会用如此“高高在上”的强硬态度,无非是想让孩子听话而已。可是,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管他是否理解,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孩子虽说年龄不大,但他也是有自尊心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是更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人。

所以,父母要想改变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要用平等、真诚与朋友般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会从不听话变为听话,才会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案例回放】

赵女士搬了新家,看着刚装饰好的新房,心里别提有高兴了。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让女儿自己在家。

可是当她回到家后,却发现洁白的墙壁上被女儿画得乱七八糟,还写上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几个大字,她正想批评女儿,女儿兴奋地跑过来对她说:“妈妈,你看我画得好吗?”

一瞬间,赵女士放弃了居高临下训斥女儿的想法,蹲下来,和蔼地对女儿说:“你画得非常好,谢谢你。爸爸妈妈也同样爱你。不过,你看这洁白的墙壁,被你画上了画,写上了字,就像别人在你白白的小脸上写字一样,你会高兴吗?所以说墙壁也会十分难受的。以后记住不要在墙上画画,应该在纸上画,最好是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那样多好啊。”

女儿看看被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墙壁,又摸摸自己的脸,羞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嗯,这才是妈妈的乖宝贝。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妈妈不怪你。不过星期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墙壁洗脸,好吗?”

“好啊,我要给墙壁洗脸,让它干干净净的。”女儿拍着小手说。

【沟通课堂】

(1)言语要合乎情理

父母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要实事求是。无论是批评、表扬和评价,也无论是谈论家庭和社会问题,都要切合实际,有理有节,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说。比如,父母要批评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应这样说:“笨蛋,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你为什么还不改?”这就是夸大其词,必然于事无补,只会适得其反。

经常运用合情合理的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强教育效果。父母可亲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

(2)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沟通是用语言连接起来的。但是,如果语言本身没有任何错误,而语气却让孩子产生误解,那这样的交流也是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可有些父母往往会忽略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其实,父母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请父母注意,在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

(3)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除了要榜样示范外,还要搭建与孩子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当孩子与父母彼此都能经常地敞开心扉,心对心、思想对思想、情感对情感地进行交流时,那父母就是孩子最值得骄傲的第一任教师。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权威看得很重,让自己高高处在孩子之上。他们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忽略孩子本身的特点,一厢情愿地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可如果父母放下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其实这也是创造与孩子交流机会的最好方式,更是让孩子接受自己教育的最好通道。这是因为,父母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孩子就容易把父母看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孩子与父母就会产生共鸣,父母的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5.“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至少,孩子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却心不在焉,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对父母说的原因之一。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道理和还是没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父母都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实际上,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案例回放】

有一次,有一个亲子活动晚会,妈妈带着刘芳去了。晚会上,有很多刘芳不认识的人,所以刘芳有点羞怯。妈妈带着她穿梭于朋友之间,认为宴会上有很多丰盛的美食、吸引人的礼物,还有许多和女儿同龄的小朋友,女儿应该会很高兴。可是,晚会开始没多久,刘芳就吵着要回家,妈妈只好耐心地哄她、劝她。刘芳看父母不答应,干脆就坐到地上,脱掉鞋子,撕掉头上的纱巾,哇哇大哭起来。这让妈妈很尴尬。

无奈之下,妈妈已经做好带着刘芳离开的打算了。正在这时,晚会进行到“我和孩子长得一般高”的环节,随机点到名的父母要蹲下来,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周围,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刘芳的妈妈有幸被点到名,于是她就在女儿旁边蹲下来,正好高度和女儿差不多。她发现,原来和女儿平视的感觉是这样美妙!以前,妈妈站着对刘芳说“我爱你”时,刘芳总有些心不在焉。现在,刘芳却很感动地看着妈妈。妈妈仿佛和女儿亲近了不少,顿时觉得幸福极了。

【沟通课堂】

(1)避免唯我独尊

很多父母习惯于唯我独尊,甚至也往往要求孩子像自己一样去思考、处理问题。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这样问孩子:“你怎么总是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你要能像爸爸妈妈这样该多好?”

这种批评式的说法其实已经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容易让孩子产生敌对情绪。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就必须放弃这种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来理解孩子,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指示孩子;应该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能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2)忌用过激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其沟通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父母要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切忌使用过激语言,以免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立。

(3)说话不宜啰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