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非暴力沟通修订版pdf电子书 >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4页)

第3堂课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第4页)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费尽心力,但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这些父母是在与孩子公开交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父母的这种说教式的表演,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在说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缄默不语,眼睛朝高处看,心不在焉。类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这样的话,已经成了某些父母的口头禅,一天要唠叨好多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时此地,老是对他们提及未来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有经验的父母认为:“应该用现实的语言,举出具体的理由,说明你提出的主张。”如不赞成孩子去出席某次舞会,不必提到许多“未来”的事情,只需具体说明,如“我不让你去是因为你年龄太小,没人照看,怕你出事”就行了。

(4)语言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人们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爱心和亲切感。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或者过分讲究技巧的语言,用意虽好,却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做到发自真心。至于具体的语言方式,则往往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5)尊重孩子意见

父母在讨论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他的意见,也要让他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尊重长辈。

6.尊重孩子的隐私细节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许侵犯,这便是隐私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便干涉孩子的隐私: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监听电话、暗中跟踪……凡此种种,都让孩子感到难堪。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有些父母通常没有“孩子也有隐私”的观念,觉得孩子有秘密就是有“隐瞒”,是对父母不信任,是最不能容忍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隐私,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秘世界”,采取粗暴干涉的强制手段,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尊重孩子的隐私,留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与孩子坦诚相待,才能更好的建立起亲子关系的和谐。所以,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案例回放】

赵凯一回家就喜欢关上门。爸爸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孩子在里面干什么。他总喜欢没事推门进去看看,赵凯对爸爸的行为很反感。有一天,他对爸爸说:“以后进来能不能敲一下门啊?”

爸爸一听就生气,说:“我是你爸爸,你有什么要隐瞒的,进儿子的房间还要敲门,真是白养你了。”赵凯也很生气,说:“我就不能有一点儿自己的隐私吗?你太不尊重我了。”爸爸一听,就更生气了,说:“什么隐私,我是你爸爸,你以后别想跟我谈隐私。”

【沟通课堂】

(1)争取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隐私是可以转化的,前提条件是信任。对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当孩子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隐私。家长只有通过关怀、尊重等方式赢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分享他的成长,所以,家长要争取孩子的信任。

(2)不用隐私要挟孩子就范

有些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隐私,会用它作为要挟,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行为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孩子最痛恨被人用隐私要挟自己就范的行为。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隐私、秘密,并给予保护,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经常与孩子沟通

父母应经常与孩子沟通,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4)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选择给他自由,不能多加干涉。努力创造条件,发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少神秘感,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7.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感

信任是人与人能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前提条件。不仅仅是朋友、生意伙伴之间需要信任,在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更是需要信任。但在很多成年人看来,孩子只需要疼爱就行,给予他们最好的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幸福的,其实爱分很多种,有一种最易让人忽视的爱叫做信任。

生活中,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他们缺乏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敢去做,而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孩子并非天生就是不自信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的不信任。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要知道,家长包办得越多,孩子动手的机会就越少,能力就越弱。只有我们充分信任孩子,孩子才可以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信任。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对的,并更愿意与父母沟通。可以说,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催化剂。父母选择信任孩子,孩子的内心会感到非常的愉悦,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家长的信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这是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动力。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信任。

【案例回放】

有一次,孩子想自己上书店看书,妈妈没有答应,孩子非常正式地跟她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信任我吧,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孩子近似乞求的语气,妈妈决定给孩子以信任。

两个小时后,孩子高高兴兴地从书店出来了,一种自豪的表情挂在脸上。从这以后,孩子能自己处理的问题,妈妈就放手让她去做,有时还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孩子办,完成得都还不错,孩子也感觉到了妈妈对她的信任,变得懂事多了,还告诉她很多知心话,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沟通课堂】

(1)有信任才有教育

只有父母充分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真正相互平等有效地沟通也才会开始,真正的教育才会开始。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不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也就加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理解。不论什么原因,如果对孩子不能怀有信任的态度,如果没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反而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抗心理,最终使家庭教育一败涂地。

(2)相信孩子的能力

对孩子相信,就是要相信孩子潜能无限,有无限的理解力,有无限的想象力,有无限的创造力。相信孩子是个天才,能成才,相信孩子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即使在孩子遭遇挫折,遭遇失败,犯严重错误,不管别人怎样看,作为父母这种信念一刻也不能动摇。

8.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孩子也不例外。在家庭教育中,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培养孩子掌握选择、判断和取舍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会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就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能把握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