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你都愿意多做一点,你的成功率一定会不断提高。同事不愿做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愿意去做。只要你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要你能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功。
[妙语箴言]
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讨厌做小事。只要有益于事业,都要努力做好,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长城才是牢靠的。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强行者有志。
—《道徳经?第三十三章》
[释义]
坚持努力的人才是有志的。
[自我解读]
老子认为,人需要坚持精神,坚持精神是一种即使面临失败、挫折仍然继续努力的能力,也是一种挑战自己的精神。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正确对待逆境的人能从失败中恢复并继续坚持前进,而当遇到逆境时不能正确对待的人则常常会轻易放弃。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是个只在母腹中呆了七个月的早产儿。他一降生,就连遭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父母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小生命,没有爱和温暖,不愿负责任。陪伴着他度过一生的,除了宇宙和星辰,剩下的就是贫困和疾病。早在孩提时代,开普勒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极为旺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同学们中遥遥领先。正当瘦弱多病的开普勒尽情地遨游在知识海洋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又降临到他的头上:父亲因为负债,不能继续供他读书。
失学之后,他只得到自家经营的小客栈里提酒桶、打杂。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成家之后,开普勒更加发奋地从事他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他把自己写的书寄给远在布拉格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对他很重视,回信表示欢迎他去布拉格。去布拉格的路程是遥远的,妻子担害心开普勒的身体受不了,劝他放弃此行,他坚毅果断地说:“无论怎样我:备们一定要去!”
途中,开普勒病倒了。在一家乡村小客栈里,他们住了几个星期。带的一点点路费早就花完了,自己要买药,妻儿要吃饭,而周围又没有一个亲人,他彻底的绝望了。绝望中,开普勒只好向第谷?布拉赫求救。多亏这位同行慷慨相助,雪中送炭,这才使他一家活着到了布拉格。在布拉格,开普勒竭力研究火星,想得到它的秘密。这个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他的良师益友布拉赫不久便溢然长逝。这不仅在事业上使开普勒受到严重损失,而且他一家的生活也因此又重新陷入困境。
有人说:“开普勒的一生,大半是孤独地奋斗……布拉赫的后面有国王,伽利略的后面有公爵,牛顿的后面有政府,但是开普勒的后面只有疾病和贫困。”然而,没有任何阻碍能止住开普勒。他倒了,又站起来。他失败了,失败了,失败了,但是他把这些失败收拾起来,建成一个高塔,终于抓着了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于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结局。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有一位推销员,为一家公司推销日常用品。一天,他走进一家小商店里,看到店主正忙着扫地,他便热情地伸出手,向店主介绍和展示公司的产品,但是对方却毫无反应,很冷漠地对着他。这位推销员一点也不气馁,他又主动打开所有的样本向店主推销。他认为,凭自己的努力和推销技巧一定会说服店主购买他的产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店主却暴跳如雷起来,用扫帚把他赶出店门,并扬言:“如果再见你来,就打断你的腿。”
面对这种情形,推销员并没有愤怒和感情用事,他决心查出这个人如此恨他的原因。于是,他多方打听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他以前另一位推销员推销给店主的产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占用了店主许多资金。店主正发愁如何处置它们呢。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这个推销员就打通了各种渠道,重新做了安排,使一位大客户以成本价格买下店主的存货。不用说,他受到了店主的热烈欢迎。这个推销员面对被扫地出门的处境,依然充分发挥自己的坚持精神,同时不断寻找突破逆境的途径,这是非常可贵的。
爱哈德曾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特别而重要的客户,公司其他业务员都认为想要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拜访这些客户前,爱哈德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
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
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月的其余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尽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但爱哈德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也争取过来。第二个月,爱哈德没有去发掘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劝说这个商人做广告。而每天早晨,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每一次爱哈德都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爱哈德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口气缓和了些:“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爱哈德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爱哈德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爱哈德完全言凭着自己在挫折中的坚持精神达到了目标。
在生活和事业中,我们往往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将成功者和失败者进行比较,他们的年龄、能力、社会背景、国籍等种种方面都很可能相同,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对遭遇挫折的反应不同。有的人跌倒时,往往无法爬起来,他们甚至会跪在地上,以免再次遭受打击;而有的人的反应则完全不同,他们被打倒时,会立即反弹起来,并充分吸取失败的经验,继续往前冲刺。
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对于人生中的挫折抱着罕见的不放弃精神,使他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在电灯发明的过程中,其他人因为失败而感到心灰意冷时,他却将每一次失败视为又一个不可行方法的减少,而确信自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生命里程中永远存在着障碍,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当你因为某件事而受到挫折时,不妨想想爱迪生在给整个世界带来光明前,那一万次的失败。爱迪生的坚韧不拔在于他知道有价值的事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如果真的那么简单,那么人人皆可做到。正是因为他能坚持到一般人认为早该放弃的时候,才会发明出许多当时的科学家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英国首相丘吉尔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著名的演讲家,十分推崇面对逆境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但是在那20分钟内,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都是相同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场演讲是成功学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丘吉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话,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行动和坚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你可能有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同时也能用果断的行动去抓住机遇,但是最后还需要用你坚持的毅力才能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最后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
正如泰戈尔所讲:“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我寡敌多的战斗。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妙语箴言]
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顽强拼搏,而不在乎世俗的观点和嘲笑,就一定能成功。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当你回过头来再看走过的路时,你会惊异自己的敢作敢为为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成就。
把困境转化为顺境
祸兮,福之所倚。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释义]
灾祸中潜存着幸福。
[自我解读]
老子认为事物都是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所以他说“祸兮福之所倚”,意思是灾祸中有幸运,困境中孕育着顺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把困境转化为顺境。
现在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人生才会一帆风顺。如果回到偏僻的乡村小镇,就认为被命运抛弃了,人生就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其实命运不会抛弃任何人,而是人们在抛弃命运;困境不会限制人,而是人们自限于困境;时运不会拘束于人,而是人们自拘于时运。
有优越条件可利用的人,无需去操劳就能得到一个好的位置。一般说来,这样的人有个安乐窝,不愿冒险求发展,因而也不会有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条件差的地方不服气的人,上进心强,奋斗不已,进展很快。敢于进取的人,不受环境地域的限制,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为自己定下位置,立定坐标,天天奋发向上,年年不断迁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
阶,困境实际上就称为顺境。客观地讲,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发达的地域反而给自己的机会多些。这些地区的经济及各项事业有待于起飞,急需人才,所以那些有志气、有专长、能吃苦的人,如果下决心到这样艰苦的地区开拓事业,同样可以找到机会,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有一位法律学校的毕业生,家在一个小县城里。毕业时,很多同学利用关系千方百计想留到大城市里,他没有任何关系只好回到当地县城。当时很沮丧,后来才意识到,回到偏僻地方也许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当一个好律师,必须有很多实践机会。他发现整个县城没有一个正式律师,他是惟一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人,领导十分器重他,把很多案子交给他来办。由于他潜心学习,肯动脑子,办了好多大案子、棘手案子,很快崭露头角,成了顶梁柱。
后来,有一个考取正式律师的名额,自然非他莫属,他刚22岁就成了一名正式律师,并当上了律师事务所所长。相反,与他同期毕业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由于省城人才济济,实习的机会少,几年之后有的还没有单独办过案子,还是见习律师,有的还在当文书,做助手。彼此见面的时候,同学们反而用羡慕的目光看他,说他幸运、机遇好。其实,应该说这是落后艰苦地区给了他磨炼提高的好机会,使他很快成才。对青年人来说,择业时想到大机关工作,以为条件好,有发展前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长远看,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恰恰需要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在那里可以得到很多在大城市难以得到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