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做人(事)要___ > 第三章 社会交往字诀(第9页)

第三章 社会交往字诀(第9页)

嫉妒本是人之天性,同时也是人类的弱点之一。作为一个

方正的人,应努力克服这个病态的心理。

你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即将出国,你是禁不住赞道“真棒!”,还是心里酸酸的说“咳,傻小子有傻福呗……”?

你的一位同科室的女孩,嫁了一位老美,就要随夫到国外定居。你是衷心祝福她,还是在背后撇嘴说“就她那长相,也就傻老外能看上……”?

某天,你听人谈起某位过去在单位不得志的同事下海几年发了,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你的第一反应是高兴,还是来一句“没准儿是发的是不义之财呢……”?

和你同时参加工作的某君,现在已是处长了。每次他见了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你是同样大方自然呢,还是在心里暗自说“不就是当了个破官儿嘛,看那假惺惺的样子……”?

如果你的表现是后者,那你就是嫉妒了。而嫉妒,以著名诗人艾青的话说是“心灵上的肿瘤”。你如果不警惕,不痛下决心把它“割掉",它就会“像锈蚀铁那样,以自身的气质腐蚀自己

嫉妒,作为人性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只狼会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据中国杂技团驯兽员夏世华讲,一只叫“红红”的小狗看到驯兽员接触一只叫“丽丽"的小狗较多,它竟然嫉妒地把“丽丽”咬死了。我们虽早已进化成了人,但这个“动物性”却似乎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会对父母表现出的对其他弟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们会因他们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气甚至哭闹。

虽然嫉妒是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小小“肿瘤”,我们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恶性“癌变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说:“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他说:“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非常激烈憎恨的感情。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的。”

让我们看个历史上有关嫉妒的故事。

春秋时,郑庄公欲伐许国,五月阅兵,发排兵车。老将颍考叔抢先争得了兵车,驾车跑开。年轻将军公孙子都没有追上,便心生恨意。七月,郑军攻打许国都城,颍考叔历来奋勇争先,登上城头。公孙子都于城下妒其得功,便悄悄搭弓射箭,颍考叔毫无防备,结果倒地身亡。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说:“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烧红的煤。”正是嫉妒,使本可以年轻有为的将军,作出了害人也害己的蠢举。

嫉妒的人并不是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嫉妒,对一些资历和水平确实比他高的人,他并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学、同事、同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平起平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正如培根所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尽管我们都免不了会有嫉妒这个似乎“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树立方正做人、方正做事的心态,是可以逐渐克服它的。

克服嫉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跳出自我,做一个方正的人。别人取得成功,别人获得了幸福,别人一帆风顺……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哪怕我们自己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我们也衷心地祝贺别人,像一只歌中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诧摩武俊说:“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瓜葛的社会。而且,也意味着现代的人,生活在嫉妒的温床中。”

在这个充满竞争、机会和变化的时代,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都有成功的人、幸运的人、发财的人、创造奇迹的人。他们也许就是你原本瞧不起的同事,或者是你曾领导过的下属,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宽阔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心态而不嫉妒吗?这的确是对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品格修养的考验。

3。不做欺心事,本身是一种愉悦

做人做事不欺心,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生命的清澈,这样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受益,一种愉悦。做事不欺心的人,更容易保有欣赏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出生活的真滋味。

做了亏心事的人,不论他掩饰得怎样的完美,都将在惶惶不可终日的不安中过活。

日本的白隐禅师,道行高深,负有盛名。他的故事流传的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这样一个:白隐居住的禅寺附近有一户人家的女孩怀孕了,女孩的母亲大为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女孩用手朝寺庙指了指,说:“是白隐的。‘女孩的母亲跑到禅寺找到白隐,又哭又闹。白隐明白亍怎么回事后,没有作任何的辩解,只是淡然地对女孩和她母亲道:“就这样吗?”孩子生下后,女孩的母亲又当着寺院所有僧人的面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把婴儿接过来,小心地抱到自己的内室,安排人悉心喂养。多年以后,女孩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岀了事情的真相,并亲自到白隐的跟前赎罪。白隐面色平静,仍是淡然地说了句:“就这样吗?”

读书与看待问题一样,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很多人看完这则故事,肯定会对白隐禅师那种面对诋毁和陷阱泰然处之、固守善念的超然风范而慨叹不已。而我却从另一个角度,即那个怀孕的女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则故事。其实,若是她在白隐默默地接受了孩子之后,便抛开—切不再去想,这也许会成为一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不会有人发现其中的秘密。然而她毕竟没能经受得住心灵的拷问,主动说了出来。可见,一些错误的或泯灭良心的事情对人心灵的惩罚有多么严厉。

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在或隐或现中,考验着你的良心,至于是否能让每个人都良心发现,那要看人们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处世观了。

电视里曾经播放过一个老同学聚会的场面,其中有一个场面是提起逃票的事儿。听时是用一种娱乐的心态听的,但过后突然也想起了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经历。

那一天,我坐在回家的班车上,手里捏着车票钱,望着窗外五颜六色的霓虹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心里洋溢着一种难言的安宁和惬意。

我是在路口上的车,车开动了售票员才从最后一排往前挤着一个个地要乘客买票。或许是车上的人太多太挤,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或许是不少的人跟她讨价还价,把她给吵糊涂了,她竟然把坐在窗边往外看风景的我给漏掉了。其实我早就把买票的钱掏出来在手心里捏着了。

忽然,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还是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奶奶叫我到街上去打醋,快回到家门口了,我却发现打醋的两角钱还在手心里紧紧地捏着,便想都没想就转身走回去,把手里捏着的钱,交给那个卖醋的人。得到了别人赞扬的我,心里涨满了喜悦的兴奋。回到家我就把这事跟奶奶讲了。“是的,我孙子做得对,人活在世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欺心的事。”奶奶夸奖我说。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庆幸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或者是类似这样的事,都能像小时候那样,“想都不想”地作出不欺心的决定。

车到站点,随着满车的人走到前车门口,我把一直捏在手里的十元钱,递到拿着扫帚准备打扫车厢的售票员面前,微笑着,用一种开玩笑的口气说:“你不想把票卖给我,我可得非买不可啊!”

售票员稍稍愣了一下,立刻就在她满含疲惫的脸上露岀非常好看的笑容,说:“哎呀,你这人,真是太好了。”

走出好远了,我感到她还在望着我笑。

那些在电视上笑谈年轻时逃票经历的人,不会想到在“道德”的天秤上来衡量自己的人品。但我还是要奉劝大家:做人做事不欺心,才能

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生命的清澈,这样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受益,一种愉悦。我深信,做事不欺心的人,更容易保有欣赏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出生活的好滋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