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叶圣陶先生常常说,“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读全书,就不至茫无头绪”。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先看序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
2.边读边记忆
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
英国科学家卡罗尔说:“如果可能,找个和你一起读书的好友,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疑难之处。”讨论常是在潜移默化中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会因胡乱看书,而浪费精力,也不会因为读了不必读的书,而耗费时间,更不会因读了坏书,而使身心受损。
06学会自我反省
情景案例
叔叔送给洋洋两条美丽的小金鱼。洋洋十分喜欢,把鱼儿放在玻璃缸里,看它们在水中自由地畅游。有一天,洋洋突发奇想,把金鱼从水中捞出来,丢在地板上。看到金鱼不停甩动尾巴,洋洋觉得很好玩。
“洋洋,你怎么这么残忍!鱼会干死的,赶快把它们放回水里去。”爸爸看到这一情景,大声呵斥洋洋。洋洋无动于衷,对爸爸的呵斥置若罔闻。这时,妈妈走过来说:“洋洋,如果你口渴时不给你水喝,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受。”洋洋有过口渴难耐的经历,便不假思索地说。
“是啊,没水喝很难受,可你把鱼从水里抓出来丢到地上,让它们没水喝,你说它们难不难受啊?而且,鱼是水生动物,比人类更需要水,一旦离开水,会很快死的。它们拼命甩动尾巴,是因为它们太难受了。”外婆开导洋洋。
洋洋不作声了。沉思了片刻,洋洋对妈妈说:“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把金鱼丢到地上玩了。”
心理分析
发现别人的错误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难,其实,人们也经常犯下类似鸭子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懂的反省自己的行为。
自省是一个人得以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并有效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径。自省,是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做深刻检查和思考、修正人生道路的一种方法。懂得自省,人格才能不断趋于完善,人才能慢慢的走向成熟。通过自省,做人才会越来越成功,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就连爱因斯坦都宣称,他的错误占90%,那么普通人身上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经常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取出自己的心,一再地检视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的年龄小,心志不成熟,很容易犯错误,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事实证明,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促使孩子更快地成长。他们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所以孩子掌握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自我反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家长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让孩子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孩子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真诚地面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父母这样做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当孩子犯有过错时,有些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可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上例中的洋洋在母亲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最终认识到了错误。
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丧失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他以后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
孩子的意志力较差,容易受他人语言、行为的影响,而且孩子容易情绪激动、做事冲动,容易不计后果地做事情。因此父母应该适当地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07自主理财,不乱花钱
情景案例
暑假到了,爸爸妈妈要带11岁的小明从北京家中出发到青岛旅游,小明没想到妈妈却把这次一家三口的旅途开支任务交给了自己。计划是在青岛玩五天,开支不得超出5000元,而且剩下的归自己。
小明事先设计了一个简易账本,其中分总额、支出、备注三大项,在支出栏中,小明将每天的花费情况都逐一对应地记录在账本上,而且每天都搞预算,原则上是:只许结余,不准超支。五天下来共花费4700元,其中:车费1500元,景点门票费1200元,食宿费1000元,购物费1000元,这样回到家中还结余300元,作为一项父母对自己的奖励。
小明通过一次亲身消费体验,树立了节俭、节省的观念,学会了如何用较少的钱去办较多的事。
心理分析
理财是人生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成人必备的,也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课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方法,会成为孩子未来事业、生活的好帮手。
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的时候,许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了钱就变坏”,于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以为这样就能端正孩子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其实,这种观念是落后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好处。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一项对2000余名未成年犯和1000余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未成年犯的零花钱明显高于普通未成年人,而且在所有犯罪类型中,因为抢劫、盗窃等与“钱”有关的罪名而入狱的孩子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的70%以上。未成年人对金钱的认识及走上犯罪道路的教训,反映出缺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没有受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只知道花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父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