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是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但语言并不是沟通的全部。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接受,都还得借助双方的表情、姿态、动作等形象语言。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召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摒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听后也很纳闷,就去质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从表情上,读透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秘技。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6种表情,再将录制后的录像带放映给许多人看,请观众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其结果是,观看录像带的这些人,对此6种表情,猜对者平均不到两种。可见,表演者即使有意摆出愤怒的表情,也会让观众以为是悲伤的感情。
从这个事例上看,虽然表情对揭示性格有很大程度上的可取性,表情相对于语言更能传递一个人的内心动向,但要在瞬间看破人心,看似简单,实属不易。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掩饰内心真实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法在现代商业谈判中屡见不鲜。洽谈业务的双方,一方明明在很高兴地倾听对方的陈述,且不时点头示意,似乎很想与对方交易,对方也因此对这笔生意充满信心,但是没想到对方最后却表示:“我明白了,谢谢你,让我考虑一下再说吧。”这无疑给陈述方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所以,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经过相当程度的对人们内心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容易探视出人心的真面目的。
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与他人交往时,往往能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从而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好使舵。和对方打交道时,如果能对其的一手一足、一颦一笑细心观察,我们便能洞悉其内心:
(1)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
(2)从上往下看的人。这是一种优越感得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3)久久地盯住对方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
(4)领导友好和坦率地看着对方,或有时对对方眨眨眼——对方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5)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要把对方看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对方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6)偶尔往上扫一眼,与对方的目光相遇后又朝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对对方还吃不准。
(7)向室内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它表示要对方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8)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9)双手插腰,肘腕向外撑,这是好发命令者的一种传统肢体语言,往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10)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固然说明他此时很轻松,但很可能也是自负的意思。
(11)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12)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13)拍拍对方的肩膀——对下属的承认和赏识,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认和赏识。如果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14)手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一定要驳回对方的示意。
(15)把手握成拳头——不仅要吓唬别人,也表示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倘用拳头敲桌子,那干脆就是图不让人说话。
人的面部表情就好像“天气预报”,它告诉你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因此,和他人说话时要察言观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倍炼人心,才能做好事情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两句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说,办成事离不开人情,不知晓人情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要通晓人情,就是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态度。换言之,也就是要做到《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要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简单说,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能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
有“霸王”美称的项羽就是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典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有霸王美誉却没有王者的习气与风范。他自己一心想成就霸业,称王称帝,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当官,光宗耀祖。该加官赐爵的时候,在他手中的爵印都被磨损了,他仍然舍不得颁发下去。因此他不仅输掉了人情,更输掉了国家。
那怎样才能做到通人情呢?恐怕要先做到察言观色,识人心。
俗话说:“言未出而意已生。”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现象发生,但这时候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已然是泄露了。下面就告诉几点察言观色,识人心的具体办法:
(1)在正式场合说话时,先清喉咙的人,多数是由于紧张或不安。
(2)说话时不断清喉咙的人,可能还伴有焦虑。
(3)故意清喉咙,有时是为了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要表达我要不客气了,即对别人的警告。
(4)说话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说明此人内心不诚实。
(5)说话声音阴阳怪调,表明此人内心卑鄙,心怀叵测。
(6)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会心平气和。
(7)喋喋不休是人浮躁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