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做人最高的境界的句子 > 第5章 看透上司打开晋升的窍门(第4页)

第5章 看透上司打开晋升的窍门(第4页)

后来,上司的妻子病愈出院,上司又开始安心回到了工作岗位。谈起这段经历,上司总是感激不尽,对小石说:“那时多亏有你诚心帮忙,要不然的话,公司受损不说,恐怕我自个儿也被炒鱿鱼了。”领导盛赞小石,说他是一个很顾全大局的人。

通过这件事,小石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尊敬和赞誉,他和上司更是成了工作上的好搭当,生活中的知己。

是啊,像这样能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责任,替上司分忧解难的下属,有哪个上司会不喜欢呢?

在上司陷于孤立困境之中时,下属的鼓励和鼎力相助,是最珍贵也是最让上司难忘的馈赠。作为上司,如果在他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是你支持了他,他就自然视你为知己。

实际上,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既可以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诚然,上司与下属由于身份不同,有距离感,但双方在心理上却不一定有隔阂。

但是,一旦你在关键时刻与上司共渡难关,上司必定把你当成密友,因此,你就获得了很大的心理优势。日后,上司也肯定会对你予以特别关怀与支持。

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犯错是必要的经历,因为错误提供的重要信息能帮助我们应付变局。在每一次错误中,我们都能找到未来成功所需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死不承认,或者直到被逼得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极不情愿地说句道歉的话。这样的人很难取得大家的谅解。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过而不闻、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著名的企业家、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没有完美无缺、从不犯错误的人,即使犯了错误,世界也不会因此而灭亡。我主要根据掌握到的讯息做决策,有时讯息不够完整,就会导致决策错误。这种错误可以让我积累经验,让我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我从来不会因为犯错而苛责自己,经营企业所需的决策成千上万,不可能每个都正确无误。”在这里,我们要特别申明一个问题,错误和挫折有本质的不同。挫折是由个人能力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而错误则是因为个人的失误所引发的。我们能够防范某些错误,尽量减少错误,但不可能完全杜绝错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若能认识错误,认真检讨错误,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就能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做好工作,以至于改变自己的处境。

犯了错误敢于承认,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错误对于人们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到不懂的东西。小的错误可以警告人们避免大的错误。有些人碍于情面和虚荣心,不愿和不敢承认错误,则失去了避免犯大错误的宝贵经验,以后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停滞不前或哀叹自己悲惨的命运。

1929年的夏天,波士顿红袜队一垒手卡尔·耶克斯成为美国棒球史上第七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把目光投到他身上,数百名记者在破纪录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其中有一位记者问他会不会被这些成绩所产生的压力击垮,耶克斯笑着回答说:“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我击球已经超过10000次,其中有7000次没有成功击出本垒打,没击中的球是击中的球的两倍。所以,没击中是很正常的事,我不会为此而垮下来。”

许多人都承认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事实上,它是一页书的两面,以耶克斯为例,打中和打不中都可能发生,不会永远打中,也不会永远打不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思考和行动,它能孕育成功的机会,也能产生错误。而害怕犯错误,不敢大胆地去做,你就会因此而丧失一切成功的机会。看看我们的周围,成功者为何屈指可数?那些大学生们、管理人员、教师、机关职员以及无数害怕失败的人,就是因为不敢去尝试新事物而错过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不要羡慕成功的人和对自己的屡屡失败嗟叹不已。要知道成功者往往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能够一蹴而就的人是极少数的。

人生本是充满试验和错误的过程,那些一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必定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人。错误并不可怕,它是上天给你的一次机会,让你下一次能明智地重新开始。

综观人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境或难题,不难发现有许多是由于自身的错误造成的。然而,一些人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至于使自己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那些成功的领导们,不仅能坚定不移地向正确的目标前进,而且在发现自己犯了过错时,也能勇敢地面对,他们应对错误的策略主要有五种,当然这也是他们用来改正错误的常见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体现出他们智慧的头脑,还展现了他们的勇气。

(1)承认错误。这需要一定的勇气,还需要一定的头脑。勇气是敢于认错的前提,头脑是正确分析错误的基础。只有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才有可能指出和改正错误,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分析原因。承认错误之后,接下来就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遗憾的是,有些人根本就无视自己的错误,根本不把它当回事;而有些人却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所犯的错误,长时间地处在自责之中。分析错误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握产生错误的真实原因,使你将来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3)制定改正计划。很多人在承认错误与分析错误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接下来应该制定控制损害程序,并着手纠正错误。

世界上最好的东方地毯大多来自中东的小山村,而且这种地毯全部采用手工织成。织工通常是在背面看不见正确花纹的情况下编织,如果一时心不在焉,就会编错花纹或颜色。出现这种情况后,如果把织错的地方拆掉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浪费,于是他们将错就错,把织错的花纹和谐地织进原设计图案中去,除设计师以外任何人都看不出破绽来。

(4)向相关人员道歉。说一句“对不起”是消除错误的最有效方法。成功人士中有95%的人表示他们会在犯错之后道歉,并一致认为这是消除错误影响的关键。

既然知道是自己的错,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说一声“对不起”,然后问对方如何做才能弥补你的错误。当对方告诉你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你必须仔细倾听他们所说的话。如果对方的要求合理,就应照做;假如你无法同意,也应该告诉对方,并建议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弥补。

(5)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策略能够帮助你解脱对于自己错误的悔恨,调整做法,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当我们做错了事,即使没有被人察觉,自己也会内疚,自己承认错误,同样会起到警示的作用。

给上司留点面子

唐朝时,唐太宗常常对魏征当面指责他的过错感到生气。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时酒后吐真言,对长孙无忌说:“魏征以前在李建成手下做事,尽心尽力,当时确实可恶。我不计前嫌,提拔任用他,可是,每当他不赞成我的意见时,我说话他就默然不应。他这样做未免忘记君臣之礼了吧?”长孙无忌劝道:“臣子认为事不可行,才进行劝谏,如果不赞成而附合,恐怕给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不以为然地说:“他可以当时随声附和一下,然后再找机会陈说、劝谏;这样,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了吗?”

唐太宗的这番话流露出作为领导对尊严、面子的重视。因此,在工作中要明确领导与下属的位置,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教诲。当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的话,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是不可能晋升的。

在领导发火时下属要控制住自己。在与领导相处时,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因为领导做惯了领导,习惯了成功。有些事情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感到不顺心。此时,有很多人冷静不下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下属就成为他看着烦、听着厌的目标。

在不了解情况时,作为下属千万不要冲动,因为领导的发火有时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此时应该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化解领导的怒气,还会让他对你的冷静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立在一家商贸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经理由于与外商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本来谈妥的事情又中途变卦。当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见到办公室乱七八糟,心情更加烦躁,不分青红皂白就大骂起来。此时,王立正在不紧不慢地看报纸,以为领导是冲着他来的,加上平时就觉着领导好像对他有意见,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会儿报纸还挨臭骂。于是与经理争吵起来。另一位同事连忙过来,向经理问明了情况,领导此时也有些醒悟过来,直言:心情不好,不好意思。对王立却悻悻然,感到王立不懂事儿。

在领导发火时,要么采取不理不睬的政策,要么就主动上前,给他分忧解愁,切不可与领导争执不休,那样是最不理智的。

在领导发火时,首先不要妄加猜测领导是否有什么样的目的,要保持冷静;其次用交叉换位的方法,寻找领导发火的客观原因,并予以谅解;最后,要引导对方把他的原因说出来。这样,就掌握了控制领导情绪的主动权。顶撞只会使领导在一怒之下开除了你,即使冷静之后,也对你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下属应保持对领导的尊重,切不可流露出对上司意见不屑一顾的神色。一定要把谈论工作同个人的能力或尊严区别开来,时刻留意,不能把工作的看法误当作对人的看法;也不能让对方误解,认为自己对领导本人有看法。只要上级感到你仍然是维护他的权威,你的意见是针对工作而非是借工作之名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多半会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你的想法。只要你处处替领导着想,他最终会为你的真诚所感动。

与领导谈论问题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来说,要以一种能让上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明白己的想法,语气要温和,言辞要中肯,重要的是有分析、有根据,条理清晰。下级一定要清楚,领导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而你不能是提建议。向领导说明看法,不要选用那些过于肯定的词语或方式,而是要用建议的语气委婉地表达。

提建议还要选好时机和场合。在公开场合不如在私下里提;事已确定就不如事情尚处于酝酿中时提;领导正发脾气就不如等他心平气和时提;领导心绪低落时就不如领导较得意时提。总之,下属应根据领导的性格、情绪、环境等,相机而动,选择一个最能使他接受别人意见的机会。

三国时,诸葛亮初露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劝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它。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讨伐,扫平江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