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别开心,因为吃罢年夜饭,与长辈一道守中岁之际,往往能得到压岁钱。国压岁钱的由来传说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关于下压岁钱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五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体黑、手掌白的千小妖“祟”,常在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它趁
年
孩子熟睡后,就用手在孩子脑袋上摸三下,使其被吓哭并发高烧,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夫妻俩不敢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包了拆,拆了包,一直玩到睡下,包好的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了,一看都已52是四更天了,想祟该不会来伤害孩子了。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
◆压岁钱最早也叫“厌胜钱”
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夫妻俩便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也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果然,祟就不敢再来害小孩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跑。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于是,人们便形成了在除夕“守祟”,还给孩子“压祟钱”用来打发小妖的风俗。
压岁钱的吉祥意义
其实,压岁钱最早也叫“压胜钱”。早在汉代,中国就出现“压胜钱”,亦称“厌胜钱”、“花钱”,这种钱不是市面流通的货币,民间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压胜钱”的正面除可见一般钱币上的文字,还有多种吉祥语,如“去殃除凶”、“天下太平”、“千秋万岁”等;背面则分布各类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刀剑、星斗等。
唐代,内宫盛行“洗儿钱”。《宫词》称:
记》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张春华的《沪城岁事衢歌》说:“年前选青铜钱,轮廓肉好者,贯以红绳,与幼辈十二三以内者,名压岁钱。”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儿童主要用它购买爆竹、糖果和玩具。
如今,流传千年的压岁钱早已与避邪无关,纯是为增添喜气和祝福,而且形式变得多样。长辈不再限于给孩子发钱,如有的代之以经典书籍,有的代之以学习用品,有的代之以出门旅游,但无论形式如何,都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要说中国人的祈福求吉心理,最直观的要数人们的服饰祈福。中国传统服饰,用图案、色彩等表现手法,把吉祥寓意其中,不仅极大丰富了服饰的样式,表现出人类心灵之美的情趣,更增加了服饰的文化价值。
中国人在服饰上是非常讲究的。从历
代的服饰演变就可以看得出来,细节之处体
大现得淋漓尽致。中服饰图案中的择吉国在中国传统的服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图上案,如龙凤、虫草、花鸟、果实、虎豹、鱼下虾、日月星辰,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五还有深刻的“涵义”,它们寓意吉祥、富千贵、平安、乐业等,这些服饰中的吉祥图
年
案,包含着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表达着千百年来人们祈求吉祥喜庆的愿望。
服饰中的图案,常见的有松树和鹤组成的“松鹤延年”,寓意长寿;用石榴、佛手、桃子组成“三多”,意在比喻多子、多福、多寿;将凤凰和牡丹穿插在一块的“凤穿牡丹”,象征富贵和美好;“狮子滚绣球”,表示吉庆和快乐;“鲤鱼跳龙门”,隐喻仕途高升的意思。这些都是以形寓意的图案。
56
以音寓意的图案主要有:五只蝙蝠和寿字组合的“五福捧寿”,以喜鹊登梅构成的“喜上眉梢”,以及用金鱼戏水寓意“金玉满堂”,以三个寿星老人排列组合的“三星高照”。这些寓意都取自自然形象的谐音,抒发民间对吉祥如意的愿望。
此外,在服饰图案中,还借用民间传说来表达某种感情,常见的有“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麒麟送子”等,这些都是汉族人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内容。
服饰色彩中的吉祥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古人善于运用颜
◆绣有狮子滚绣球图案的服装
色来喻示高低贵贱、好坏吉凶。
中国人以黄色、紫色为贵色。这些颜色曾经一度是皇室或权贵人士的专用色,因而有尊贵的寓意。服饰上的颜色可以表明穿着者的身份,普通人们禁忌穿着表示尊贵的颜色,实际上寓意普通人禁忌与大人物发生接触。
绿色、碧色、青色,被视为贱色,只有娼妓、优伶等“贱业”中人才用这些颜色的布料做服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颜色,也与贱业、贱民相联系,如清代奴隶有以红白鹿革为背子的服饰习俗。但红、白色并不是奴隶的专用色,它只是与背子的服饰款式相结合而用于奴隶穿着,所以,红、白色不做贱色论。
黑色与白色是中国传统中的悲哀色彩,一般用于祭奠。古人以黑白色为凶色,黑白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服,惟恐不吉利。另外,丧葬期间也禁忌穿红色衣裳,因为红色一般有喜庆的性质,被认为是吉色,但同时红色又与血色同,易引起伤害、流血的恐怖感,所以,丧期禁忌穿红色衣裳,惟恐冲犯鬼魅、神灵。
服饰款式择吉
在服饰款式方面,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因为裸露肉体是中国封建礼教所严格禁止的,因而古代民间男女服饰穿着上,将身体各部位捂遮得严密紧实是一大特色。
山东一带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据说那是丧服的样式,恐不吉利;又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扣子双数会影响到穿衣人的事业成功等。这些都说明服饰款式是有象征意义的。
种种服饰择吉习俗约定了人们的服饰观念、着装方式与服饰式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稳定性与传承性。
民间不仅在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上有许多的择吉习俗,在服饰的穿戴上也有许多讲究。避免不吉利的穿着,是旧时民间希望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幸福心理的体现。这些服饰穿戴中的择吉习俗,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择吉文化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的服饰穿戴,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一个最为直观的方面,其中的择吉意义必不可少。
衣着穿戴择吉
衣冠穿戴不能随便,尤其忌讳反穿衣、反戴冠等。如河南沁阳一带旧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孀妇改嫁时才反穿罗裙,若平时女人反穿罗裙,自然是不吉祥的。
禁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汉不裹脚,又忌妇女裹脚带松驰拖地,说是这样的女人必犯酒色。尤其是祭祀的场合,衣着穿戴更要整洁,不敢过于简率,恐怕冒犯神灵。
服饰穿戴还禁忌裸露肉体。旧时山西一带,以露顶为羞耻,忌讳不戴帽子。云南一些地区,妇女外出时大多手执一伞,伞有布围,借以遮面。其目的是不想让人见到其真面目,在当地最忌人揭开布围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