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非暴力沟通讲座ppt > 第4堂 学会肯定(第4页)

第4堂 学会肯定(第4页)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自然的、真实的反应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只有真诚地赞赏,才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赞赏时语气和语调要自然,而不是华而不实。赞赏要使用直接的肯定语言,具体指向孩子所取得的特别成绩和值得注意的努力、认真和毅力。

在培养孩子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如果孩子有了进步,说明孩子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无论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绩,都要及时加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真诚的赞赏。因为父母和老师的激励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会加倍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一定会积少成多,由小变大,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平时大量的表现是小的进步,由这些小的进步积累起来,才能有大的进步。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很小的进步时,不要吝惜竖起我们的大拇指。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4)赞赏的语气要有感情色彩

父母在对孩子的赞赏中,要以纯洁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情感,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赞赏是诚心诚意的,就会用父母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知识水准来升华自己原来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和知识水准。父母在赞赏孩子时,还要以理服人,而不能简单地说“对”“很好”等。要把“为什么值得赞赏”用简洁的语言说透,使孩子从情感上受到感染震动,从而心悦诚服,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产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5)赞赏的事情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地赞赏孩子是指家长赞赏孩子取得的成功时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言过其实。虽然多数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赞赏,但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辨别父母对自己的赞赏是否符合实际。对父母给予自己的不切实际的赞赏,孩子总感到不是滋味。许多事实表明,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赞赏能使孩子产生一种激动人心的愉悦感,使孩子的心态和思维保持最佳状态。反之,就会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会使孩子对认知正误产生模糊,对父母的知识、能力及目的、动机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在多子女家庭还会引起其他孩子对父母赞赏的不服,甚至会引起其他孩子对被赞赏者的讥笑和讽刺,导致孩子之间的矛盾。

由此看来,尽管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好,可是,如果父母急功近利,采取了不正当的方法,不但心中所预想的结果看不见,反而更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此一来,便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要想成为可以引导孩子的好父母,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依循正确的原则。

5.肯定孩子的努力

肯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赏识,而赏识则是一门教育艺术。当然,作为教育而言,赏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聪明。聪明往往只能决定孩子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孩子一世的命运。因为聪明与漂亮都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后天的、应该给予肯定的。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聪明毕竟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常常在同伴面前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是回到家里却拼命地学习,从而保证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种错觉,以为聪明一学就会,样样都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所以争相效尤,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学习。

所以,父母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的聪明,而是肯定他们的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最终取得成绩的人往往是那些非常努力和勤奋的人。天资聪慧固然有益于成功,但如果缺少努力,就会像我国古代的神童方仲永一样,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对于父母而言,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比一味赞扬孩子的聪明更重要。

许多发明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来自不懈的奋斗。那些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名牌学校、在运动会上拿到了名次、在文艺演出中获得奖项、在国际比赛中拿了金牌、在某一领域产生了重大发明的人,也都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坚持几年甚至一二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例如,科学家庄纳思·思克正是通过201次的试验,才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当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前面200次失败时,他说:“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200次的失败。在我的家庭里,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如果没有前面200次的经验,就不会得到第201次的成功。”

上述事例表明,人的天分是需要的,但没有人只凭天分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有了天分,孩子还需要用勤奋把它变为才能。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父母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应把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孩子:“你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都应该说:“孩子,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继续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有人在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最优秀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80%是来自中国中小城镇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读书是进入大城市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正是这种比大城市的孩子更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欲望,驱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读书,让他们今天可以闯入首都北京,在中关村希格玛大厦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机构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案例回放】

蒙蒙学做事时,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父母非常苦恼。蒙蒙上小学了,当父母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蒙蒙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父母吃惊地问。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蒙蒙自豪地说。

“蒙蒙真不错,告诉爸爸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父母问。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有许多地方听不懂。下课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时,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蒙蒙高兴地对父母说。

听了蒙蒙的话,父母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父母这样做】

(1)对孩子循循善诱

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能超越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应根据孩子的表现来提升要求

孩子总是比较容易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在取得成绩后容易不思进取。这时候,父母应该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出高一点的要求,让孩子永远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既不能听任孩子不思进取,也不能盲目设立不符合孩子实际的过高要求。

(3)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上,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勤奋工作的榜样。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艰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孩子也会学到父母的这种勤奋。

其次,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设立劳动付费项目,比如拖地1角、收拾自己的房间5角、洗碗1元等。同时,告诉孩子,要想得到零花钱,就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如果孩子想要更多的零花钱,他就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干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一来,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4)用立志激励孩子勤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远大的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志向,并朝着自己的志向而不断努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