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月亮像什么?”新一代老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
“小船!”“皮球!”“车轮!”同学们踊跃回答。
一个小女孩见别的同学都在举手,她也微微地抬起了小手。
“那个小女孩说。”老师看着小女孩说道。
小女孩有点受宠若惊,愣了一下站起来,说:“像……像豆角。”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心口一酸,他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的回答。老师微笑着说:“你说得很好,很有新意。”
又是二十年过去了。在他退休那天,他收到一位女作家的来信:
谢谢您,老师!感谢您在我小时候给我的帮助,您肯定了我的“豆角月亮”,激励我勇敢地发挥想象力,发挥创造力。正是您当时的鼓励,我才有今天的成果。
心理分析
可见,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能培养他善于想象的习惯,那么等他长大以后就会发挥出无限的创造精神,定会使你的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好的发展,孩子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成不了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有人觉得当数学家或科学家就用不着想象,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想象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很重要的。发明家能够发明机器,学者能够发现真理,建筑学家能够设计出经典的建筑物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发挥。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这确实是至理名言。拿破仑的话也许源自于自己的行动,他在战争中所制定的战略战术以及其宏伟规划就都是他想象力的产物。
有人认为神话、传说等没有任何价值,总是告诉孩子那只是虚假的故事。但是,斯特娜夫人的观点却正好相反,她非常欢迎神话。她通过观察发现,同样是观看天空的星星,喜欢神话的孩子的感想与不喜欢神话的孩子的感想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她对女儿常讲神话等故事,致使女儿维尼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因此,家长应学会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让其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并不输于外国孩子,家长不刻意培养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中国的父母很喜欢替孩子做事情,就像替孩子洗碗、洗衣服、系鞋带等等,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到处乱摸,很多家长怕孩子弄坏东西或伤到孩子自己,就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在家长的“良好教导”下就慢慢变得循规蹈矩,从而遏制了自己想象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地对待孩子。孩子天生就是爱想象的,他们对世界的了解远没有我们成人这么深入和宽泛,因此,面对一些事物时,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而我们成人往往又喜欢拿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来限定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结果。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也许最开始他们的想法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的这些想象能够得到鼓励,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孩子的理想,最后转变为现实。其实很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中诞生的。
因为有想象,爱迪生创造了电灯,生活由黑暗变为光明;因为有想象,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因为有想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我们脱离了马车的不安稳;因为有想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如果莱特兄弟看到小鸟飞翔,不敢“异想天开”;如果瓦特看到沸腾的壶盖,不大胆想象;如果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有求新求异的勇气,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可能。
对孩子们来说,拥有想象力比拥有百万家产还重要。凡是在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遇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困境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这种人在社会竞争中必然遭受淘汰。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就是扼杀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帮助孩子成才。所以,父母要注意发扬而不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这样做
第一,无尾故事训练法。
父母可以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让孩子把结尾续上。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第一次乌龟赢了,兔子很不服气,于是,他们又比了一次,结果呢?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讲故事的结尾。
这类训练适合于从低年龄到高年龄的几乎所有孩子,它能够有效地开启儿童想像的翅膀,培养儿童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当然,父母在选择这类故事时要选择趣味性强或推理性强的,那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二,无题故事训练法。
父母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加上题目。这个训练也适合于几乎所有年龄的儿童。
加上题目实际上是一个命名的过程,这个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通中小学的语文和数学课中有相当的时间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父母可选取孩子熟悉的故事让他加题目。
07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情景案例
“妈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会躲到云朵里?”
“因为天空上有一个大气层,大气层中有水汽,凝结成了云朵。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的时候呢,被天上的云遮挡住了,所以就看不到。”
孩子似乎并没有听懂这个答案,依旧一脸迷茫得问,“大气层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大气层?”
“大气层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受宇宙引力影响,在地球表面积蓄而成的一圈气体。”
“妈妈,宇宙在哪啊?引力是什么?”
几番回答和提问之后,不少父母开始对孩子的“为什么”感到无可奈何,孩子一旦问个没完没了,便没了耐心解答,遇到心情不好或太忙的时候,就随便敷衍一下。
心理分析
好奇心是鼓励人们不断创造的动力之一,对孩子来说,好奇心则是孩子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兴趣的幼芽是茁壮成长还是渐渐枯萎。可惜,不少父母无意中将孩子的热情之火在刚燃烧起来时便吹灭了,使孩子强大的潜在学习能力枯死了。
孩子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让他们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父母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