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自驱型成长书 > art1培养洞察力帮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第5页)

art1培养洞察力帮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第5页)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好奇心是每个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失去了好奇心,人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了活力。而孩子纯真的好奇之心,则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好奇心加以保护,定能形成燎原之势,照亮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道路,成就精彩人生。

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往往对很多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的创造力也非常强。好奇心强的人,对于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常常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好奇心就成了驱使人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强大动力。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本领的途径,在孩子看来,世界是充满诱惑力的,一棵小草、一只小飞虫都能引起孩子无限的好奇心,但是,河水、蛇等对孩子存在危险的事物也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所以父母在让孩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之余,也应注意安全,加以协助或指导。

父母这样做

第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孩子从小就精力旺盛,想像力特别丰富,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这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进行有益的探索活动。比如,孩子爱玩打仗的游戏,父母可讲邱少云的故事,教育孩子既要勇敢,又要守纪律。有兴趣和爱好的孩子都喜欢探索,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探索精神来发挥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就能学到知识。

第二,鼓励孩子提问题。很多孩子都喜欢发问,爱思考,这对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十分有利。教育家陶行知盛赞小孩是再大不过的发明家,他提醒家长:“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公,只有每事问。”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一定全都能回答出来,但可以这么对孩子说:“这些问题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找出答案。”

第三,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应尽力满足他们在知识、能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自尊心,不要说孩子是“傻子”、“连这个都不懂”,也不要说“你不懂,让我来告诉你”,而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谦逊,比如,“我想,这个问题你是了解的,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一来,由于孩子的自尊心得到爱护,他就会尽力探索问题。

第四,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看看他们的手指甲,他们就会懂得为什么要坚持饭前洗手;与其向孩子解释什么是霉点,不如让孩子看看面包上长的霉点;如果能带孩子到博物馆或科技馆去,不给他规定参观路线,而是让孩子带路,这样就知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东西了。

第五,欣赏孩子的爱好和成就。这是满足孩子求知欲望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爱好是其心理发展走向的表露。但称赞孩子时应注意:一是要诚恳,发自内心;二是要具体而不要抽象笼统;三是要掌握分寸,不可言过其实;四是经常采用间接称赞的方法;五是称赞的时机要选择得当,不可乱发议论,要自然,不要做作;六是称赞要适可而止,不要无限拔高。

08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情景案例

桃子妈妈是位心灵手巧的妈妈,只要有时间,就会用心用力扮美生活。扮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扮美的过程也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过程。

每天的晚饭时光,是桃子家固定的“创作”时间。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三岁多的桃子就会站在菜桌前琢磨:今天的餐桌应该如何装饰才更合适呢?在妈妈的提醒下,桃子会把做饭用的“边角废料”放在好看的容器中,作为餐桌装饰。洗好的菜叶,像菠菜叶、芹菜等会放在高一点儿的花瓶中。洗好的小萝卜是桃子最喜欢的装修物。红红的水萝卜放在白瓷碗里,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盛菜的盘子也是桃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好界面。妈妈切好的黄瓜片,会被桃子摆成小叶子和花的形状,放在盘子边上。为了这个,桃子妈妈特地使用平盘,这样更方便桃子搞“创作”。

在家里做饭,菜肴的设计、碗盘的装饰、餐桌的布置等等,都是桃子和妈妈的创作园地。在这样的扮美过程中,桃子的点子越来越多,桃子的小手也越来越灵活。

出门玩耍的时候,桃子更会设计出各种各样有创意的游戏,使身边的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玩:在海边,一个小小的饮料瓶就是桃子最好的“道具”,忽而飞机、忽而潜艇、忽而又成了虫子的小家……桃子一边手里比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给身边的小朋友讲着自己编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到公园里散步,一片小叶子在桃子的眼中、手中、口中都可以幻化无穷。

在这样的“创意”中生活,其乐无穷。

在桃子家,专门有一面属于桃子的“创意墙”。每当桃子妈妈在家里收拾花花草草的时候,桃子都会用剪下的各种叶子粘贴出一些很漂亮的树叶贴画。桃子还会把妈妈用剩的碎布做“布贴画”,用蔬菜或者豆子做“豆子画”……每次这样的作品问世,桃子妈妈都会很认真地将画“裱”好,郑重地挂在“创意墙”上。

虽然桌子上、地上都是废物和辅料,可是看到孩子能用废弃的东西做出这样的“作品”,妈妈总是很自豪。妈妈每次都会用鼓励和夸奖对待桃子的表现,都会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创作现场”。

心理分析

读完上述事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事例中的桃子小朋友一会儿把饮料瓶当成飞机,一会儿把它当作潜艇,一会儿又用它来做虫子的小窝……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的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创造力高的孩子往往会有“奇思怪想”,与众不同,而家长切忌随意讥笑或斥之为怪物。在考察孩子的创造力时,家长最忌讳的便是告诉孩子:“你怎么不像你大哥?”,要知道,孩子的创造力越高越会与众不同。

一般而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由于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被誉为人类智慧的最杰出表现和人类文明的动力源泉。创造力与孩子成长密不可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孩子正处于创造力的萌芽阶段,此时的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更有着强烈的创造力。父母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都非常注重,而创造力也是智力的一种。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智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造力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竞争是如此的普遍、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创造力上,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这个制高点上。

有不少孩子读书很用功,各门功课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发挥创造力去具体对待时,却傻了眼。这些学生,往往考试时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但长大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往往落后于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数,低能力”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尽管看来成绩平平,但却能在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地方大显身手,走上工作岗位后尝尝表现出非凡的创造精神,这就是所谓的创造型人才。

可以说,创造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但是,它并不是漫无边际的,也不是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具备创造性、发现性的能力,它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它是一个人智力表现的重要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是他的天性,孩子有没有创造能力主要是看父母能够正确地引导、开启孩子的创造力。比如,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把玩具改造成另外一个造型的时候,他就会动手去做,这就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力。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其“改造”可以用赞赏的眼光去看的话,就是在开启孩子的创造性;如果父母用反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改造”,认为孩子在毁坏东西的话,就是打击孩子的创造性。

总之,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关注孩子的创造性,那孩子的创造性很可能慢慢消失。其实,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天才,关键就在于父母的培养。

父母这样做

第一,让孩子敢于怀疑,多问“为什么”。要想让孩子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就应该让孩子敢于怀疑,遇到事情的时候多问“为什么”,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

第二,培养孩子的好奋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每个孩子在遇到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时都会产生一种好奇心,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父母如果能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适时地和用孩子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看见什么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那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性了。

第三,为孩子建造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环境可以加强其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可以抑制其创造力的发展。如果孩子能够生活在充满自由,可以自在地创造的环境中,那么,孩子就能将其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关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安全,有没有自由,是其创造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这样他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