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才可薄发
糊涂锦言
古人原语是“君子厚积而薄发”,意思就是有心眼的商人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而成就事业的。
什么叫厚积薄发?从字面上理解: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则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再从拆字上理解,“薄”的意思同日薄西山的意思是相同的,在动态上又有接近、逼近之意。古人原语是“君子厚积而薄发”,意思就是有心眼的圣人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而成就事业的。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晋商和徽商,其成功的共性就是有钱不张扬,厚积而薄发;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早年的时候十分自负,但遭到一次朋友的当场羞辱后,使他长出了低调做人、厚积而薄发的心眼,后来终于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呢?
首先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平和的心境。有了平和心境,才能在拿得起放得下中不断砥砺自己,才能在稍安勿躁中冲破逆境的重围,从容而自信地面对未来。
几年前中国的家电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之时,大家都纷纷卷入技术战、人才战、价格战、营销战之中,每个企业都想无限度地拔高自己的调子,以为高调就能把自己打造成行业旗舰,结果谁都成了困兽,困兽犹斗。其实,谁在这个时候要是能多出一个低调的心眼,用平和的心境来调整自己,谁或许就能冲出重围,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后来人们发现,美的公司成功了。是的,谁能想到在市场竞逐中,美的会脱颖而出,可是美的公司就做到了。他们靠的是什么?当然是厚积薄发。即:当初同行业纷纷往一处使劲时,他们却比谁都平静,这种平静也叫拿得起放得下,在平静中显平和,在平和中找出路。说到这儿,你能不服美的公司在低调且平和中比同行多出来的厚积薄发的智慧吗?
再看职场,最难能可贵的同样是那些“和为贵、谦为上”的低调职员。这种低调表现在行动上,通常是耐得住工作的寂寞与枯躁,在平凡中踏踏踏实实、平平和和地酝酿着来日厚积薄发。
当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职场求上进,爱表现自己这不算什么坏事。毕竟,哪个士兵不想成为元帅呢?可现实中真正能够心想事成、平步青云的人毕竟是少数啊。随便打开耳馕,四处都能听到各种对现实不满的牢骚,尤其一些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学历不高,资历不够,一说起薪水要求,就“没两千那还工什么作”的论调,但这种期待总是很难碰上,碰上了也不一定能稳固,于是或摇头叹息,或感慨长啸,或怒目不语,或悲天悯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老板都是黑心肝。就不多个心眼来掂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能力与要求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为什么不以平和的心境,以低调处世,再图厚积而薄发?
第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在自我拓展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变化中等待,在等待中变化,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并适时地寻找和把握每一个最佳契机,把自己的能量在可操作的平台中厚积而薄发。
有一句话流行了很久,叫“埃菲尔铁塔不是一天盖起来的”,那些功成名就的商业巨擘同样也不是靠高举什么旗帜,唱什么高调而一夜成名的,而是靠着厚积薄发的理念,靠“把调子放低,把事情做多”闯出来的。不然的话,怎么会有“鸟枪换炮”这么一说呢?
第三是要有经得住坎坷,有度过危机的心理准备。希腊船王曾说过的一句话:“若是有朝一日我一贫如洗,我唯一东山再起的办法就是到一家富人聚会的餐厅做服务小生。”一个船王尚且有这等厚积薄发的处世理念,我们大家呢?
学会让利方能互惠双赢
糊涂锦言
商家让利给顾客的这种表面吃亏,实际上是为自己长远打算,顾客们多光顾几次多买点东西一样也成全了商家,最后商家还是赚得多。可见,商场中处事糊涂也可使你的事业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把利润让给顾客是糊涂经商中的绝招。经商中,以小利送对方,虽然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将来会得到更多,所以在经商中当你的客户或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不妨付出真切的关心来安慰他人。即使对方只是一个陌生人或本就是你的对手,他也会因你的真心相待而感激万分。
1948年,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留给他和哥哥卡尔的仅仅是一个可怜的零售店。这一年,卡尔27岁,特奥25岁,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苦苦挣扎,将小铺加以扩大,并增设了几家小分店,名叫“阿尔迪”。由于资金有限,他们的小店简陋而陈旧,只能出售一些罐头、汽水、点心之类的食品。一年结算下来,所赚微乎其微。他们不甘心永远处于这种困窘的状态,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
卡尔问弟弟:“你说,同样开商店,为什么有的赚钱,有的赔钱,有的赚大钱,有的赚小钱?”
特奥回答:“这是因为经营方法不同,其结果当然不一样。”
卡尔连连点头,又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只要经营得法,本小也可以利大。”
“对,只要我们找到经营的窍门,也一定能赚大钱!”
“那什么是经营的窍门呢?”
特奥顿时语塞。
兄弟俩商议了半天,仍然找不出答案,于是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致富的窍门。第二天,他们安排好店中的事情,便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每到一个商店,他们都要进去转转。一连跑了很多天,却一无所获。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明白,如果窍门那么容易找到,天下的人都成富翁了。他们像两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四处奔波,执着地寻觅致富的窍门。这天下午,兄弟俩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里顾客盈门,许多人大包小包地买东西,好像商店不要钱似的。这种情形引起兄弟俩的注意,他们下车向店门口走去,只见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上面写道:
凡来店购物的顾客,请您把发票保存下来,到年终可凭票免费购买发票款额3%的商品。
兄弟俩将“告示”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窍门找到了!他们兴奋地拥抱起来。回到家,兄弟俩便商量起具体的作法来。特奥说:“消费商店之所以生意兴隆,靠的就是这张‘告示’,因为顾客贪图年终那3%的免费购物。如果我们也用此法,一定能兴旺起来。”
卡尔说:“特奥,你的主意不错。不过照虎画猫就没意思了,应该照猫画虎……”
“你是说,我们店从年初就提出让利3%,那么,我们店要比消费店还便宜。”
“对,便宜一年的一点点利息,而且还可以提前得到让利的商品。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争取到更多的顾客,说不定比消费商店的生意还要兴旺。”
第二天,全市所有的阿尔迪商店门前,都贴上了一张赫然醒目的大红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开始实行让利3%,如果哪位顾客发现本店出售的商品并非全市最低价且所降低价格不到全市最低价格的3%,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没过几天,奇迹出现了。
全市所有的阿尔迪商店都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营业额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兄弟俩并不为此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发现在阿尔迪商店购货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居民。这说明自己的生意有局限性。于是,他们在报纸、电台刊登和广播广告。不久,“阿尔迪”就出现了新的购物热潮,仓库存货一扫而光。兄弟俩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四处奔忙,组织货源,以保证供应。不久,这座城市里又出现了10多家新的阿尔迪商店。
“阿尔迪”不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让利给顾客。自此,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谁都知道“阿尔迪”是最便宜的商店,一般收入中下等的市民、失业工人等,都成了“阿尔迪”的常客。兄弟俩借机迅速扩大经营,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汉堡、科隆、波恩、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等地,相继出现了“阿尔迪”。虽然此时的阿尔迪商店陈设简单,装潢简陋,营业面积也不很大,但生意却特别红火。
表面吃亏,实则赚钱
糊涂锦言
商战变幻莫测,要善于迅速调整,这种调整根本在于赢利,但有时为了赢利,吃些小亏是完全应该的。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它的生意曾长期不振,使工厂面临倒闭的局面。该厂总裁决定从推销入手,扭转危机。但采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最好呢?总裁认真反思了该厂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销术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最后博采众长,大胆设计了“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该厂积压着一批轿车,未能及时脱手,资金不能回笼,仓租利息却不断增加。所以广告中便特别声明—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可以免费得一辆南方牌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