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怪异”的举动难免会引起业界的关注,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对他登山的意义的解读。登山的确帮助王石完成了另类人生,他说:“登山既是生命的浓缩,也是生命的延长。登山时非常痛苦,你总想放弃,你以为你上不去了,可成功就在于你能否再坚持一下。这种体验在生活中一般需要十几年时问才能体会到,可通过登山,一个礼拜就能体会到。现在,在谈判时,从心理上我就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我想,我能登上去,你行吗?你根本耗不过我。”通过登山,帮他树立了企业家的新高度。
正是在王石的带领和精神感召下,万科也成为了房地产企业中的极少数。有人曾这样拆解“仙”和“俗”这两个字,一个人站在山上看得高、望得远,就富有“仙”见;而一个站在山谷的人则没有那样的眼光,所以就难免落入俗套,这样的理解确实不无道理。功成名就之后的王石就较好地还原了自己,从而避免出现处在巅峰状态的自我迷失,这与他始终保持思想的高度是有一定关联的。
对于企业主而言,跨界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让自己维持住清醒的头脑,有时候人难免会“当局者迷”,而要想“旁观者清”,天天待在自己划定的“界”里则很难做到,借用他人的眼光反而更有利于确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通常都会透过老板的个人行为来探索他背后公司的运作逻辑。并不是所有规划缜密的营销策略和一流的执行都能造就预期的成效,“有心栽花花不开”,失败反倒成为大多数,一个精心策划、投入数十万在主流媒体上打出的平面广告有时还没一个老客户几句话管用。
什么是“无心插柳”?非功利性、无意的营销反而效果显著,人们似乎更乐于接受这种“无声的恩赐”。
王石的跨界是无意的,他的“7+2”计划也并不是在第一次爬山就设定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与他的企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的原始目的也不是为公司做营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也不可能如此绝对地享受整个过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不想让别人把跨界理解为哗众取宠,那就专注于跨界,在本质上诉求与所跨之界的融合与互通,而不是功利性地追求短期利益。跨界要求的是真诚,就像王石所理解的登山一样:“在登山的过程中回想人生的道路,你要坚持做你认定正确的事情。但是,登山还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登山的目标很单纯,不是上,就是下。可生活就不一样了,它有许多的选择,也有很多的诱惑。”
跨界营销的目标同样要很单纯,在跨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诱惑和其他选项,对目标的坚守很重要。
“摒弃”自己一手创造的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而甘守“清贫”,王石给了这家企业足够的关注度,并且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它的和谐与成长性。
在完成“7+2”计划之后,王石跨上了慈善界,并以他个人的名义成立了公益基金。而早在2001年,才30万年薪的王石接到250万元的广告代言,他直接将这笔资金捐给了中国登山协会。
这个世界总会遵循一定的平衡法则,只要真实地热爱他人之“界”,别人也会投以相应的回报。即便不是这个“界”本身,也会得到其他“界”的垂青,诚如前文中潘石屹所说的那样,什么时候“柳成荫”还真说不准,不过他们二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跨界拍广告。
克莱斯勒就认为,王石身上折射的精神气质与全新Jeep大切诺基代表的精神气质高度吻合。所以该公司选择王石代言其广告,广告语俨然是王石的跨界精神:“真正靠近自己,你明白那些融进你生命的,不是万科,不是珠穆朗玛,或者乞力马扎罗,而是走向它们和告别它们时留下的脚印。”
真正成功的跨界首先需要越过“小我”这个界,将自己置身于所跨之界,纯粹地享受它的风景。只有你主动吸纳他人的内涵,别人才会充分地尊重你。
显然,作为一个经营者,他做出的一些行为都有可能让人联想到他的企业。而对老板们来说,个人的某些动作就是企业最好的营销,因为人们通过他能最直观地了解到企业的实力与经营风格。
什么是高超的营销?跨出营销做营销一定是“于无声中听惊雷”,真正
的营销是一个战略范畴。
3.传统与新兴行业的“亲密接触”
如今,新兴的电商行业到底有多火,从传统生意与新兴行业的亲密拥抱就能看出端倪了。
2013年年初,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与微信联手,手机用户可以在微信通讯录上直接搜索。中国南方航空”,或者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随机预订自己喜欢的座位,获取电子登机牌,并在机场自助打印纸质登机牌,有的用户甚至只需凭身份证和电子登机牌就能通过安检。
微信的推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它的发展初衷只是一款移动社交工具,但当它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之后,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越了移动社交工具这一初始功能。在营销领域,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如果微博是机关枪的话,那么微信就是手枪,微博杀伤面积广,同时满足远距离射杀,而微信则相对精准,适合短距离射击。
南方航空就较好地把握住了微信的这一特性,尽管已经有了官方网站和呼叫中心等传统的服务方式,但面对4亿微信用户且拥有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定位等多种功能的新的沟通方式,还是不能不动心,南方航空对它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做官方网站。
这种特别适合存量客户的一对一营销服务,把以往通过浏览器的所有应用搬过来,用户可以直接模拟现场选座位,也能放大缩小,完成APP(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网站、电话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在乘坐飞机之前,就能在家里设定好自己心仪的位置。用户因此实现了与南方航空一对一的互动,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可以对航班、天气等进行细致了解。同时,经营者也可以对客户进行更贴切的分析与定位。
尽管有不少商家像南方航空一样不仅仅依赖于微信做营销,但随着跨界理念的成熟,微信正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营销角色。2013年7月,微信推出跨界产品——游戏《天天爱消除》,面市第一天下载量即超越《植物大战僵尸2》,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中排名第一。
在微信5。0版本中,腾讯更是引入了支付、表情商店、游戏中心、二维码扫描、条形码报价、封面、街景等多种功能,以客户端汇聚的海量用户群为强力依托,它正在成为一个跨界王国。
借助微信平台的天然优势,企业经营者可以把营销做得更细致。布丁酒店就在微信营销中融入了亲情内容,除了搭建人性化的“导视系统”外,布丁酒店的微信还具有定位功能,为顾客提供精准的服务信息。而在“一体化服务”中,布丁酒店微信的所有功能和信息均与布丁酒店官网及手机官方APP保持一致。
当然,如果只是硬性的服务还不足以体现商家的“诚意”,顾客成功预订房间即可享受房价9.2折、每订单再减10元、每次入住可获赠热饮1份等微信会员专属特权优惠,把手机用户直接切换到了“VIP模式”。
这样的营销手法给“拇指族”们提供了一个“想说爱你很容易”的体验式消费环境,而微信平台固有的新鲜感与普及率则为其营销创新“保驾护航”。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曾说,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80后、90后总人数已接近4亿,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随之而来的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品牌面临巨大挑战。正因为80后、90后人群是微信的核心“粉丝”,所以说,伴随着80后、90后消费时代的到来,商家如果无视这一现实,即便那些资深品牌也会有“出局”的危险。
社会化营销趋势不可逆转,微信平台的马太效应已经形成,像当初的微软和QQ一样,它的黏性服务令用户很难离开,谁离开,谁就会在主流社交层面出局。因此构建于微信之上的跨界营销也就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对于微博而言,微信内容更丰富,也更有立体感和存在感。每条微信可以发数百字的推送消息,用户们能浏览更多的资讯。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则可借助网页链接等形式,看到更丰富的内容。而语音、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则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提供了更宽裕的选项,经营者可以建立自主的公众账号,用心宣传自己的产品或将品牌内涵善意地传播出
去,也可以提供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休闲、励志等文字图片,赢得受众群体的好感。
企业也可以“非功利性”地合理运用二维码扫描、位置服务等,向用户推荐促销、团购、订位等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向目标消费群体精准地推送消息,实现“指哪打哪”的高精度营销和有效传播,让企业信息直达目标客户群;此外,还可以应用个人主页、朋友圈等宣传品牌资讯以及企业的相关动态。
最重要的一点是,微信迎合了社会化营销的趋势,在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之后,跨界营销就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有资料显示,微信现在有3万公众平台认证账号,其中企业账号占70%左右,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最具有商业价值的营销平台。
作为一个超级入口,微信承载着基础通信工具、浏览器、新闻阅读器、社交工具、语音提醒工具等多重“职责”,称得上是一个跨界王国。同时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营销渠道——通过二维码订阅,就可以让用户贴身感受企业氛围。这种即时互动与在线交易的方式,在网络平台即可实现企业与用户零距离交流与交易。
WIFI环境下的微信使用成本甚至可以低至零,它同时是一个口碑营销的渠道,用户随时可以将“第三方应用”上喜欢的内容“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尤其是充满创意的趣味性内容会很快在不同的圈子里传播,进而实现跨圈子的口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