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在这个竞争的时代,企业所面临的优胜劣汰的生存境地,与藏犬所面临的情况相似,如果企业不会竞争,不敢竞争,缺乏竞争意识,在生意上让竞争对手抢了先机,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使自己走上失败之路,所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在竞争中求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结论。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超过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个企业都要参与竞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挑战和机遇同在,竞争是它的最显著特征。竞争是一种激励,意味着新的选择和新的机遇。竞争出生产力,竞争出战斗力。只有主动迎接竞争的挑战,企业才能成为强者。
比斯高公司行政主管唐纳·肯杜尔认为:在生意上遇到强劲、精明的竞争对手,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好事”。在他看来,竞争乃是重燃斗志,维持成功的真正力量。“有很多人苟且偷生,毫无竞争之志,最后终于白头以终。对于这类人,我只感到悲哀。打从做生意以来,我一直很感激生意上的竞争对手。这些人有的比我强,有的比我差;但不论其行与不行,他们虽令我跑得很累,但也跑得更快。脚踏实地地竞争,最能保障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在比斯高公司,接班人不论男女,都被要求重新去过竞争性的生活。他们不能只满足于与对手平起平坐,也不能满足于产品质量和生产设备不输他人,而是必须要超过对手。做不到这一点,这个接班人就是不合格的。在比斯高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竞争是最核心的内容。他们有一个信条:超过对手乃是此生中获得成功、幸福的惟一途径。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比斯高公司的员工受到了更多的提高竞争水平的训练,生产线也不断扩大,成为了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
1999年成立的内蒙“蒙牛乳业”,是中国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之一,销售额已由1999年的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50多亿元,“牛气”十足。而蒙牛创建初期,伊利已经成为同城的乳业巨头。即便如此,蒙牛还是选择了向伊利挑战,勇敢地与伊利展开了竞争。在一片“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声中,蒙牛以低姿态的行为方式进入,没有被伊利当做“敌人”。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终于,蒙牛发展成了可以与伊利抗衡的乳业大户。正是与伊利的竞争,才造就了今天蒙牛的“牛气冲天”。
市场经济是天然的竞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才有高效率,竞争才能出效益。没有竞争就是死水一潭,事业就缺乏生机与活力。这已经为无数企业发展的过程所证明。为保证自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许多企业都在企业内营造着内部竞争的机制,以保证员工队伍随时都是最精干的。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身是爱迪生公司,至今已逾120年。这个长寿企业的经营秘诀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实行卓越管理者制度。前总裁韦尔奇公开宣称,凡不能在市场维持前两名的企业,都会面临被拍卖或裁撤的命运。随着企业的拍卖或裁撤,原来的企业经营者就被解除了职务。
在河南许继集团公司,为防止人才的沉淀和老化,明确规定中层以上干部包括集团领导每年淘汰5%,管理干部每年5%转岗,技术人员每年5%转岗,工人每年5%转制(从正式合同工转为临时工或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合同工),使人人都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同样,在华为集团,公司管理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严格的年度述职考核,通过年度考核,对排名靠后的人员实行强制淘汰,淘汰率5%至10%,被淘汰的人员将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重新分配。在新岗位上的绩效如果仍排名靠后,就将到一线去当工人。在深圳三九集团,更是实行一种非升即走制度:不同管理职务的任职都有一定的期限,工作人员超过其任职期限仍未晋升高一级职务者,就要按规定离开本企业。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流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能够不断腾出空缺职位,不断补充新人,保持长久竞争力。山西南风化工集团则实行一种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对未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全员竞争上岗使企业的人才成了富有活力的“流水”,在南风集团职工中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企业之间要竞争,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要竞争,有效竞争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只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稳定的发展。
智慧悟语
企业只有增强对竞争的认识,树立超越竞争对手的意识,在脑海里扎下竞争求胜的根,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在竞争中有所作为。竞争是造就强者的学校,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
73。快鱼法则:以速度取胜
定律概述
当今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快鱼法则。这个法则是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总结出来的,他在谈到新经济的规律时说,现代竞争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一法则在商战中也同样适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几乎所有的经营型服务型企业都在用尽全身解数抢占市场、扩大销量。事实上,市场先机稍纵即逝,速度确实已经成为了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市场信息流动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应对,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因此,在这“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追求以快制胜,努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Modell体育用品公司的CEO默德在一次圆桌会议上重复了钱伯斯的这句话,他对与会的CEO们说:“想要在以变制胜的竞赛中脱颖而出,速度是关键。”正如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一样,当他们一开始迎着太阳奔跑的时候,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速度最慢的羚羊,它就会饿死。而羚羊也知道,如果自己跑不过速度最快的狮子,它就必然会被吃掉。加拿大将枫叶旗定为国旗的决议通过的第三天,日本厂商赶制的枫叶小国旗及带有枫叶标志的玩具就出现在加拿大市场,销售火爆。作为“近水楼台”的加拿大厂商则坐失良机。有人曾形容说,美国人第一天宣布某项新发明,第二天投入生产,第三天日本人就把该项发明的产品投入了市场。
众所周知,作为市场战略,时间对于资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观念等,更具有紧迫性和实效性。因此,“快鱼吃慢鱼”意即“抢先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最后胜利的首要条件。实践早已证明,在其它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先抢占商机,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抢先的速度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闪电般的行动必然会战胜动作迟缓的对手,使“慢鱼”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败下阵来。实施“抢先战略”,意在“先”,贵在“抢”,因为“商机”是短暂的、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句至理名言,成为时下家电巨头——美的在空调领域打“翻身仗”的战略法则。
众所周知,涉足空调、冰箱、风扇、电磁炉、微波炉等众多领域,以“大而全”著称的美的无疑是国内家电巨头。但空调,这个一度占据其总收入50%以上的支柱产业一直备受格力的“压制”。格力在总裁董明珠的统帅下,自1995年起,连续13年无论是产销量、销售额,还是市场占有率都超过美的,稳居空调霸主之位。
自2008年末,随着国内以“节能、舒适”为看点的“变频”空调的风生水起,多年屈尊格力的美的空调开始集中火力,迅速抢攻国内变频空调市场。据美的家用空调市场总监张治国透露,从2008年9月到现在,美的仅在变频空调的广告投入上就达到2亿元,而前期在变频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远大于这个数。“从没有哪家家电企业像美的这样如此聚焦变频。”“变频乃中国空调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多年前,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方洪波就曾如此预言。诚然,国内空调产业正处在变革的拐点处,只要占领了“变频”这一制高点,美的可能最终彻底扔掉“空调老二”的帽子,从此扬眉吐气。
对此,家电观察家也看得很明白:“变频无疑是未来空调行业的大势所趋,通过拿下变频市场的话语权,最终扭转整个空调业的格局,这才是美的的最终算盘。”
但在2008年以前,国内空调领域仍是传统定频的天下,变频份额仅在7%左右。自去年9月美的发力变频以来,形势已大为改观。“我们预计,今年,整个变频将占到空调业20%-30%的份额。”张治国对《英才》记者说。这个目标真能实现吗?美的手上拿捏的“王牌”又在哪里?眼下,除了美的,海尔、海信、志高等空调厂商也迅速布局“变频”,就连之前一直对“变频”举棋不定的格力也开始全力跟进,种种迹象表明,空调领域的变频之战已经兵临城下。但无疑,美的已经占得先机,在空调翻身仗中美的正是以快制胜。
快鱼法则不只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也表现出重要性,即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一件事,第一个人用一小时做好,第二个人用半小时做好,那后者就是“快鱼”,他就能在有效工作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他就是优胜者。从整体来讲,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快鱼”的紧迫感,摒弃懈怠和推托的态度与行为,多一些责任,少一些借口,最终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的企业也就会实现飞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
智慧悟语
在这个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速度就是机会,速度决定成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把自己变为快鱼,加快企业革新速度,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74。马太效应: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定律概述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人类的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日常生活中马太效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他们的机会往往比一般人多;一个人受的教育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学历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
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本钱比别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尽情使用各种营销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而小企业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可以说,无论是在生物演化、个人发展等领域,还是在国家、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都普遍存在。
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垄断地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理解马太效应的案例。
从DOS到Windows系统,微软一直掌握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为它积累了巨大的信誉。绝大多数硬件、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另搞一套与微软“不兼容”的产品或系统,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换句话说,微软可以不必考虑与别人兼容,而别人一定得考虑和微软兼容。而影响力不大的产品,即使性能再优秀,也享受不了这种待遇。
网络增值的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因此,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时代中所有厂商追求的目标。电子信息业因为行业较新,许多产品规格尚未标准化。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了赢家的规格,谁就是”马太效应”的获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