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学会忘记满分作文 > 第2章 最是那人间四月天是青春韵律(第1页)

第2章 最是那人间四月天是青春韵律(第1页)

B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歌德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更迷人了。——爱默生

奇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1.二十岁那年我选择以梦为马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二十岁仅仅只是旅行的开端。二十岁的年华,才刚刚开始思索人生;二十岁的生命,才刚要踏出一行浅浅的足迹。二十岁的生命,将要走向哪里?有太多的问题摆在二十岁的年轻人面前。如果我们的心中存有梦想,如果我们的目标就在前方,我们的生命必将绚烂,我们的人生必将精彩。有梦想才有动力,有梦想人才会充实,才可能有成就。

西方圣诞节歌曲《铃儿响叮当》的作者皮尔彭特出生于19世纪的美国,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满怀理想,想要身体力行地改变美国当时的教育制度。为此,他发奋读书,成功地考取了耶鲁大学,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名教师。他做得非常成功,总是在精神上感化学生。但这却为当时的教育部门所不容,无奈之下,他黯然离开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之后他转学法律,成为了一名律师。他总是愿意为一些穷苦人辩解,而拒绝为有钱人和有罪的人打官司,如此一来,他因为与当时的法律部门意见不合,最后被驱逐出了律师行业。之后他经过商,做过牧师,但都因为他的正义和善良而被社会所不容,最后被迫辞职。

他的生命历程中,失败接连而来,但他的名字却为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人们因为《铃儿响叮当》这首歌记住了他,也了解了他。他在短暂的生命中,从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过努力,也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梦想,或许正因为此,他的心中才能飞出这么美妙的歌声。

是的,那是梦想的声音,是希望的声音。这首歌表达的是欢快的情绪,是梦想者的生命宣言。如此,穿越了漫长的岁月,这首歌曲依然在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要胸怀梦想,永远向前。

也许二十几岁的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有拥有了梦想,你才会有前行的动力和勇气。人生的路程是如此短暂,青春的你,快定下自己的梦想吧。

梦想不怕卑微,只怕遗失。也许你的梦想只是去西藏旅行一次,或者去尼亚加拉看瀑布,或者是读完十部世界名著,录一盘自己唱的歌……那小小的梦想,终究会在心底发芽生长,最后开花结果。记住,有梦想,才会有收获。

巴尔扎克年轻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伟大的作家,为此,他不懈地写作,有天赋,有信仰,最后成为了超越时代的伟大作家。

请记住,迷茫的你一定会怀疑自己是否真有梦想,那还是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吧!梦想应该是你灵魂深处的最强音,在你的胸腔里激情地跳跃着,让你有不可不为的冲动;梦想应该让你在怀想的时候充满快乐和自信,也让你感觉到世界的美好和天地的广阔;梦想应该是无声的诉求,是如巧克力般苦涩中带着香甜的味道。拥有梦想,人生才会美好,才能收获希望。

被誉为“浪漫骑士”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曾在他的散文《工作与人生》中诚恳地对年轻人提过忠告:“年轻的时候,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一生要干什么,这是最重要的。”王小波在20多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写作。他践行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他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但他是中国当代最“特立独行”的人。他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明确自己的生命是为写作而生的,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二十岁的我们要进行抉择,思考适合自己的人生航向在哪里,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法国作家贝尔纳曾参加过一次报纸的有奖竞猜。报纸上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画廊失火了,你只有一个机会选择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在那个报社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的回答被认为是最佳答案,赢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是的,成功的目标不是最大、最远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个。人生的航向要驶向何方?二十岁的我们能找到自己的最佳成功点吗?

步入二十岁,我们经历着风雨,我们沐浴着阳光;走进二十岁,我们砥砺着斗志,我们憧憬着未来。二十岁的我们正年轻,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我们要为梦想高歌,为自己年轻的生命喝彩。

2.我只是认真地把小船划向月亮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们用青春写下诗歌,我们让梦想展开翅膀。我们选择了高山,就要去顶峰观光;我们选择了大海,就要去乘风破浪。我们选择为梦想前行,我们要乐观,我们要做梦想路上的歌者。

记得汪国真有一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前进的路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风雨难免袭来。然而我们明白唯有经历过风雨,付出了汗水,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勇于并且不断地去超越自己才是对生命、对梦想的最好诠释。我们应当明白,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可以在起点上为梦想高呼,我们要永远追求,要不断地超越昨日,这样才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实现我们的梦想。

当我们为一两次梦想的失败而伤心难过时,要在坚持中试着歌唱。试想,谁不曾失败?我们要高歌梦想。清代诗人郑板桥说得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咬”字,道出了创造奇迹的奥秘。原来成功和实现梦想依靠的是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力量。

当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感到迷惘时,可以试着把梦想贴出来。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我们要每天观看,每天朝着目标进发。

著名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先生12岁随亲戚到美国边工作边读书。他曾经做过18种工作,卖过菜刀,卖过汽车,当过餐厅服务员……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存款还是零。一次,他在看车展时,一辆奔驰汽车令他羡慕不已,他站在车子旁边,让太太给他拍一张照片,并把这照片钉到墙上。他去经商,最后取得了成功。当他的助理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时,他告诉助理:“你要想成功的话,就给自己做个‘梦想板’。”说着,他从一个纸袋里拿出了那张自己和奔驰的合影,照片上面还留有被钉住的小孔。他接着说,以前一直觉得它太贵,不敢想拥有,我把他钉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后来梦想终于实现了。

陈安之说,我们可以把梦想贴出来,实现一个,就收起一个,把它放在抽屉里,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最后定的目标基本都会实现。

尽管有时候梦想是虚幻的,但是可以实现的。贴出你的梦想吧,让你清晨醒来第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梦想,这会促使你不虚度岁月,专心向前;贴出你的梦想吧,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只要用心呵护,即使你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种子,你的生命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诗意。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拥有一颗为梦想而远眺的心。或许,我们曾摔倒在梦想的跑道上,看不清旖旎的风景,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我们以为再也爬不起来了。但是我们要勇敢地擦干眸子里的泪水,站起来做一个全新的自我。即使我们比别人慢了半拍,我们依然相信自己,因为我们拥有为梦想而远眺的心。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

荀子说:“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收起我们短浅的目光吧,我们要登高望远,为梦想而远眺。拥有一颗远眺的心,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我们就不会喊苦和累,我们会勇敢地进步着,随生命一起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吟唱出属于自己的歌声。

我们拥有梦想,这多么真;我们因梦想而高歌,这多么美。让我们为实现梦想,不惧风雨,一路高歌,一路向前。年轻的生命唱出的是生命的最强音,是不向现实妥协的歌声,这歌声在让我们沉醉的同时,也会带领我们达到希望的终点。

3.与其蹉跎岁月不如大胆地去尝试

人,自知手的握力有限,所以发明了老虎钳;知道拳头的打击力有限,所以发明了榔头。

铁丝网是一个牧羊人发明的。他本来是用光滑的铁丝围成篱笆管理羊群,后来看见有些羊从篱笆缝里钻出来,就把铁丝剪成段,在接头的地方做出刺来。这样相当有效。

螺丝钉是一项重要的发明,但是当螺丝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螺丝帽上没有那一道“沟”,是后来为了旋转方便,有人又加上了一条“沟”,再后来又有人更进一步发明了电动旋转器,来节省旋转螺丝钉所消耗的时间。这是越来越完善的过程。

今天的世界比起100年前不知进步了多少,只要人类不停地积极去尝试,世界就一定还能够继续进步,将来的世界就会比现在更好。试想,如果百年前的人类骄傲自满,停止尝试,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文明呢?

在这个世界上,人拥有着无限的创造力量,也拥有着无限的创造才能。这些创造最初都是始于尝试。因为经历了尝试——人类无数次的尝试,才有了今天这么多的辉煌成果。所以只要我们拿出勇气去尝试,就能不断发现出新的领域,创造出新的奇迹。不要为已有的新奇现象所迷惑,也不要为日常例行的工作所催眠,时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醒自己:我还能发现什么奥秘?就是这一念头,在今天我们才不会推独轮车、点菜油灯。

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时也是一样,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时,一定要放弃踌躇、犹豫。与其蹉跎岁月还不如大胆地拿出勇气去尝试。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的时候,只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把自己一辈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个表。他把那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当戈达德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抓紧一切时间来实现它们。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他还学会了只戴面罩不穿潜水服到深水潜泳,开拖拉机,并且买了一匹马。二十岁时他已经在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里潜过水了。他还成为了一名空军驾驶员,在欧洲上空做过33次战斗飞行。他21岁时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22岁刚满,他就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一年他就成为“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接着他就筹备实现自己宏伟壮志的头号目标——探索尼罗河。戈达德26岁那年,他和另外两名探险伙伴来到布隆迪山脉的尼罗河之源。紧接着尼罗河探险之后,戈达德开始接连不断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标:1954年他乘皮筏漂流了整个科罗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长达2700英里的刚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与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敌人头颅作为战利品的人一起生活过;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驾驶超音速两倍的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写成了一本书《乘皮艇下尼罗河》;开始担任专职人类学学者之后,他又萌发了拍电影和当演说家的念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通过讲演和拍片为他下一步的探险筹措了资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