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语录 > 第5章 做事篇(第3页)

第5章 做事篇(第3页)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一旦有了计划,就要让孩子立即行动,不要犹豫和等待,这一条是对以上习惯的重要补充:不要犹豫和等待,立即行动。没有任何事情会因为你回避它而自动消失,没有任何烦恼会因为你不去想而烟消云散。让孩子明白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面对,只能去迎接任何挑战。世界是属于那些善于思考,更善于行动的孩子的!养成了善于思考和行动的习惯,你的孩子已经在成功的大门口了。

◎说到不如做到

执行力的养成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执行,制定再多再长远的计划也都只是纸上谈兵,计划再完美再科学再有道理也只是空谈,父母必须让孩子用行动来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这样才是真正的说到做到。

一位通过自学从初中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曾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三九寒冬要强迫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开始黎明前的第一个项目,跑步;三伏盛夏要抑制自己乘凉的欲望,静坐读书,打球最高兴的时候要舍得立即放下球拍;当天定额任务没有完成时,再好的电影也不要去看。正是这种能够将计划执行到底,说到就能做到的习惯,才让我的学习终有所成”。

这位学生之所以有如此之强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明确了计划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对完成任务的渴望,明确了对目标的不懈追求,以此来不断激发起来的自己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努力提高孩子执行计划的自觉性,才是保证计划执行的关键。而对于来说,不但要有主观上执行计划地愿望,还必须有客观上进行自我约束和督促执行计划的措施。自我约束、督促措施是孩子能够将计划执行到底的最重要地保证。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家长要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孩子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并在孩子执行的过程之中要有节奏地进行督促。

2。制度就像是拦截享乐欲望的大坝,容不得一点缺口。家长要帮助孩子严格地按照之前设置的计划时间表来督促孩子做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事物。要让孩子服从闹钟的命令,轻易不要同意孩子“例外”地要求,遵守制度就要有这种恒心。

3。父母加强对计划执行的评价和检查。要定期不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可以使孩子对计划执行的得失有所了解,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从中体验到计划的甜头,激励自己更加自觉地执行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计划中的薄弱环节,调整计划,从而对整个计划心中有数。

◎实践才是硬道理

实践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用行动来完成之前所预设的计划的逐步展现的过程,是孩子为实现计划发展的目标的过程,是孩子认识和发现实践意识的桥梁和必经之路。行动才是执行力最有力的保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孩子要养成勇于实践的习惯,这样不仅仅能够检验真理,更能够加强孩子自身的执行能力。

在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某一阶段就会有一个新的计划,常常执行没几天就会又有别的计划了。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其中的“致命”原因就是执行力做得很差。

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跟故事中的农夫一样的人,没有定性,常常很难把一件重要的事完成,这就是缺乏“执行力”的表现。人生短暂,青春易逝,选择好,马上投入经历进行实践,这才是孩子应该掌握的本领。家长们就要培养孩子这种坚持到底,不随心所欲的能力。常听说一句格言:常立志不如立长志。常立志,就是不定时的按照自己的心情立志做什么事情,而且信誓旦旦的要成功,可是由于缺少实践精神,这个“志向”或是“愿望”就搁浅了;紧接着又突发奇想立志做成一件什么“大事”,又由于实践的关系而使之成为泡影了。自己的当初的宏伟计划是否成立,是否恰当也就无从得知。实际上,孩子们最需要的执行力便是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立志”需要当机立断,立志之后,只有实践才能收到效果,否则就是“镜中月、水中花”,一个虚无的理想而已,也就是空想。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真理来源实践。孩子所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实践或传递,但最终来源于实践。学习的内容要靠实践来筛选。科学家所研究的科学,哪些用处大,那些用处小,哪些研究没意义,哪些人适合干什么,只有实践了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真理”是不是真理,用讨论分析乃至实验来判断都是不完美的,只有用实践来检验才是硬道理。真理最终要用于实践。探索出真理如果不用于实践,就如种了粮食不收获一样,没用。由此可见,孩子学习的内容,全来源于实践,又将用于实践。

【父母应该做的事】

1。让孩子对实践产生兴趣。如果孩子对做某件事富有激情,他就不会慢慢吞吞地去做。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实践而产生兴奋呢?家长应该试着去孩子需要完成的事情中,帮助孩子发现一些有趣的点,以一个点出发,带动孩子的实践兴趣。

2。多关注哪些是影响孩子实践消极的方面。父母多留心的是孩子在某件事是多么的难做,或者是所有的障碍。试着让孩子多关注它积极的一面。使焦点集中在这个事情带来了一个如此好的机会。可以学习,可以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好,如果他看到的是那些机会,而不是问题,他就会少一些恐惧,那么他就有可能愿意去做某件事。

3。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但是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为了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不懈努力。尤其是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有所收获。

★育子必读——执行故事

从前,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它每天都能捉10多只老鼠,让老鼠们吃尽了苦头。于是,老鼠们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药,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最后,还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老鼠杀猫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杀死它,就应设法躲避它。咱们推选出一名勇士,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一来,只要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来。”老鼠们公认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怎样执行呢?高额奖金、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讨论来讨论去,老鼠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好的想法却不能执行,那只能是空想。

孩子,我要对你说

1。想看什么就去看,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去哪里就去;凡事心有所想,必定身体力行。

2。跳出思维框架,疯狂的想,理清思路线索,认真的做。

3。行动!行动!行动!不要顾虑太多。

习惯31:在单位时间内做功

关键词——效率efficiency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做什么事都“慢半拍”的孩子:穿双袜子、系个鞋带得老半天;一口饭含在嘴里很难咽下;上学校磨磨蹭蹭不想去……在当前“一切讲究效益”的社会里,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具有时间观念、具有效率意识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专家研究表明,生活中大部分未成年人喜欢拖拖拉拉,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不良后果。所以,要与拖拉习气作斗争,父母要设法做到:

1。定出期限。即使计划中没有时限,父母也要为孩子定上一个。要真有那么一个时限,那在终期来临之际再去看看做了多少功课,所以,在每一周末来临之际,让孩子都问问自己究竟做了多少事?让孩子学会依据计划所列的优先顺序迅速、果断、有效率地采取行动,可以把他因迟疑、拖延所带来的不快压力一扫而空。要主动控制时间,少做浪费时间的事,多做能节省时间的活动。

2。砍掉支支节节。注意因事情停止和重新返工而浪费掉的时间和精力。要孩子学会在某段时间内集中心力于某一件事,在他放下一件事情以前,都力求把它了结,或至少提出解决的办法来,那样,孩子也就给自己培养了一种很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为他的将来带来很好的报偿。

另外,父母教孩子在遇到等待做下一件事的时候,让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无所事事地等待是自杀的最好方法:因为你的生命会在你发蒙时一刻不停地流逝;而随便进行一项事情,最可能的结果是做事效率极其低下,在这段空白时间过完时必须放弃手头的没有完成的事情,下次再重新开始。对待这样的空白时间最好的方法是:预先准备备用的任务,而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进行(不是完成)它!这样的备用任务要求具备的特点是: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去思考;随时可以开始,随时可以中断,并且下次可以继续进行;没有时间的压力,不必在某个时间非完成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乐趣。

3。犒劳一下孩子。最好是在每次按时完成计划的时候,父母都给孩子一个小小奖励,比如给他买支冰激凌雪糕,或挑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陪他做他喜欢做的事等等。这些都属小事,但对孩子鼓励却很大。

◎速度与质量并重

许多父母为了改掉孩子做起事来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也想了许多办法,可最终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事要快,却忽视了该如何把自己的这一需求巧妙地转化为孩子地需求这一关键的一步。

为了让孩子养成做事利索的好习惯,家长们应从小就要求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在有效时间内做到更多的事情,有很高的效率。比如,孩子爱看电视,父母就要求他:要想放学回来看卡通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老师安排的作业抓紧时间在学校完成,这样回到家里才能看卡通片,才有时间玩。起床快、洗脸快、吃饭快、做家务快、走路快、算数快、写字快、阅读快。快、快、快、快……孩子就会在父母地调教下,从小养成做事利索的好习惯。

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效率同时不要忽视其质量,其实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仅仅利索还不够,同时还要把事情做好,两者缺一不可。当在孩子已经养成了做事利索的好习惯后,为了防止他一味求快却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这时候父母就要把重点放在把事情做好上面了,多提醒孩子不要急、不要慌,要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好。

孩子是极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到的,如果家庭成员也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动作慢。

丽丽的爸爸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丽丽耳濡目染,做家庭作业时,竟也学着拖拉起来,明明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她非要拖到第二天早上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