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为运动而运动,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兴趣点上想些花样,尽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外运动,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
3。运动时多设计一些寓运动于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致,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运动也是带有一定危险的,不要让孩子进行超出能力之外地表演,要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要玩得开心,更要安全。
◎用运动来和孩子沟通
对于忙碌的家长来说,平时亲子时间不多,利用现成的场地、设施、器材,陪孩子做运动,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亲子时间,提高亲子质量,而且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用运动来和孩子沟通也成为了连接孩子内心的桥梁。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家长们会在生活中发现,两个互不相识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一次玩耍,一次体育运动,而让两个孩子变成莫逆之交。今天踢足球的时候,谁跑得更快,谁射门最准、谁踢得更远等,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谈资。孩子们也可能突然和你谈论起某个球星,突然对电视上某个国家的国旗有了认识,发现有些国家的人和我们的皮肤完全不同,他们跑步的速度、身高可能都远远超过我们。你和孩子的话题因为运动变得宽泛起来。
运动不仅是完成肌肉运动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经历。父母应该多参与到和孩子一起的运动中,那样的话,孩子有了微小的进步,父母就可以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应该怀有强烈的功利心,不要琢磨着孩子将来是否能在此项运动中成为佼佼者。
有一对父母,经过他们的精心培养,他们的孩子刘洋上了大学,读了博士研究生,并在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太平党。他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谈到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做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母亲白玉珍写道:
从孩子上初中开始,我们就和孩子分室居住。孩子的起床也不再由我们去喊,而是改由闹钟去“叫”,有时甚至早晨听到敲门声,我们做父母的都很奇怪,这么早就有人叫门?起床一看,原来是孩子锻炼回来了。由于一直坚持锻炼,孩子的身体很好。凡是学校开运动会,我们父母均支持孩子报名参加。到高中毕业时,刘洋竞跑出了15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
父亲从孩子上学前一年开始就带领、陪伴孩子早晨起来进行长跑锻炼。开始孩子小,父亲就慢跑或者跑“之”字形,既可以保护孩子,又能监督孩子的跑步速度,还起着陪伴和榜样的作用。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保证安全的作用就变小了,由于养成了好习惯,监督的作用也消失了。到后来,父亲再也比不上孩子的速度了,形式上地陪伴也不存在了。但父亲仍然和孩子一起跑步,连跑步的路线都一样。为什么呢?就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大人的行动对孩子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有时父亲不在家,孩子也照常去锻炼。
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因为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好与不好、输与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对父母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强壮体魄,磨练意志。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件好事。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所以,作为父母来说,一定要利用好“运动”这一有效手段,让自己和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认同、默契。???
【父母应该做的事】
1。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
2。让孩子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
3。父母不要整天将孩子关在家中,更应该做得是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场地。
4。给孩子提供一些用具。孩子为运动而运动总感到枯燥,父母可为孩子配置必要用具,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如球类、橡皮筋等。另外,为了方便孩子的运动,应该让他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5。父母在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运动项目时,不要过于死板机械。孩子会对很多运动感兴趣,没必要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
6。如果孩子愿意参加社区里或者某个运动场地组织的运动队,你要为孩子考虑的是:运动环境。这种环境主要指孩子体会到的人文的关怀,比如公平、合作、尊重,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硬件和技术指导就更有助于孩子兴趣。
★育子必读:运动故事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杰出领袖,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少年时期就喜欢运动,尤其爱好游泳。
1921年夏天,39岁的罗斯福在坎波贝洛休假期间,不幸患了脊髓灰质炎症。
这种疾病使罗斯福瘫痪了,他一面治疗,一面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治疗的效果很明显。通过体育运动他恢复了肌肉的功能。罗斯福非常自信地说:“我不相信这个娃娃病能够打倒我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在病床上活动手脚,和儿子角力,做游戏。
他每天借助挂在病床边的机械进行各种力量练习活动肌肉。然后下床拄着拐杖练习走路,每天增加几步。1922年他到百老汇的信托公司去上班时。因拐杖失去控制,摔了个四脚朝天。他爬起来继续前进。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得到了周围人们的敬佩。
一位叫洛维特的医生建议:用游泳来治疗他的疾病。罗斯福按照大夫的意见试了一试。当他第一次下水时,四肢感到舒服,十分兴奋,因此天天进行游泳治疗。后来,同事介绍他到亚特兰大附近的温泉治疗。他来到这里,不用撑拐,也能在水中站立,慢慢地走动。1925年夏天,他丢去拐杖,开始缓慢地行走。当时的报刊用显眼的大字标题“游回健康”来报道他战胜疾病的事迹。
游泳治好了罗斯福的疾病,他深感游泳的好处。后来,罗斯福任总统后,仍然坚持游泳。
毅力和锻炼,是治愈疾病的良药。
孩子,我要对你说
1。生命在于运动,生命需要运动。??
2。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3。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习惯4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关键词——干净neatness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了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个人卫生与健康息息相关,习惯与生活环环相扣。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及时清理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虽然家长经常要求孩子保持这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但是孩子难免会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人不甚讲究卫生,而身体也还算健康,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不是由于卫生造成的,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充分,营养齐全等。如果他们再注意讲究卫生,身体会更加健壮。我们更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不讲究卫生,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了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面貌。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
◎及时清理个人卫生
清洁习惯对于保持和增进健康是不可少的,孩子讲究清洁与父母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爱清洁并不伴随生理的强烈欲望,与吃饭、睡觉等习惯不同,所以更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一起养成及时清理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并使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