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叫苗苗的孩子,特别注意卫生。她母亲告诉她,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苗苗问:“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妈妈告诉她:“因为手上摸了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等她稍大一点,妈妈还进一步告诉她,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
苗苗在还不会自己洗手时,妈妈就会亲自为她作榜样。先把袖子挽起来,把手沾湿再打上肥皂,然后两手互相搓擦,并对苗苗说:“看!起了多少肥皂泡沫!”“现在脏东西都搓掉了,我们把手冲洗干净吧!”一面说着,一面教苗苗在水笼头下把手上的肥皂泡沫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把手擦干。
苗苗学会了洗手可是还没形成习惯,于是妈妈就会把为苗苗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苗苗容易取拿的地方,并且经常通过语言的提示帮助孩子完成这些应该做的事情,并逐渐养成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平凡而又细致的工作。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通常运用示范、讲解、提示、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孩子还不会做某件事情时,家长们就要向孩子示范并伴随着讲解,教给他们如何做。比如,在上述事例中出现的苗苗的妈妈,就是一个值得很多家长学习的榜样。
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时,他们是乐于洗手、洗脸、洗头、理发、洗澡的,他们会觉得这些事情有趣,而且过后身体很舒服。但是一定要注意,当家长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有抱怨情绪,一定要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家长因为心情急躁而弄痛了孩子,下次孩子自然就不愿再做了。有的孩子洗澡时有些害怕,这时不要强迫他们洗,可以拿件玩具放在水里逗引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应该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自觉洗手;饭前包括吃饼干、吃其他任何食物之前。手摸过脏东西以后也应洗手。应告诉孩子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以说服孩子自觉地遵守要求。
2。孩子可能偶尔会忘记洗手,就去拿东西吃,父母应及时提醒;习惯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如果有时候要求,又不要求,孩子可能就存着侥幸心理:这次不洗,也许妈妈没有发现。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3。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的习惯
儿童时期是培养饮食卫生习惯最重要的阶段,从小养成的饮食卫生习惯可使人终生得益,反之,不良习惯要改就难。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如能以身作则,言教身带,孩子们的模仿性强,就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饮食卫生包括注意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烫,不挑食偏食,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用自己的餐具并注意清洗干净,进食前洗手等等,除此以外家长还应指导孩子合理安排膳食。
1.膳食中应有满足机体需要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
2.全天进餐时间应有严格的规律,以使“时间”成为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进餐前就开始产生良好的食欲,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进餐间隔时间,一般采用三餐制。早餐应占全日热量的30%左右,午餐占40%左右,晚餐占30%左右。吃好早餐对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十分重要。经过一夜,食物消耗殆尽,必须从早餐中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供脑力和体力活动的需要。早餐应有粮食,也要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每次进餐时间应有20~30分钟,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个半小时。体力活动后要休息10~20分钟再进餐。晚餐后不要立即就寝,应有2小时左右的间隔时间,以免由于胃部膨胀而影响睡眠。
【父母应该做的事】
l。不能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玩,或翻阅连环画之类的读物。书上沾染细菌很多,翻阅书页又把手弄脏了,而且边吃边看会分散对食欲的注意力。有的家长让孩子在马路上用手拿着糕饼,边吃边走就更不卫生了。
2。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每餐用膳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不宜过急催促。每次盛饭不宜过多,情愿吃完后再添,有利刺激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3。保持清洁安静的用膳环境,轻松愉快的用膳气氛。用膳时绝对不能责骂孩子,避免造成神经紧张而影响消化功能。
4。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否则,时间长了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形成胃病。
5。每逢节日,要注意孩子不要暴饮暴食或不按时进食,吃得过量要伤胃,以致引起急性肠胃炎等。?
★育子必读:干净故事
亮亮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亮亮看见小朋友在拍球,也想玩。可小朋友说:“我们只和爱干净的孩子玩。”亮亮走了。亮亮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捉迷藏,也想玩。可小朋友说:“我们只和爱干净的孩子玩。”亮亮走了。亮亮回到家,手也不洗拿起馒头就吃。过了一会,亮亮肚子疼的哭了起来。妈妈带亮亮去看医生。医生问亮亮:“你知道为什么会肚子疼吗?”亮亮摇摇头。医生看着亮亮的手说:“这么脏的手,拿东西吃,就会把脏东西吃到肚子里去。”回到家,亮亮脱掉身上的脏衣服,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洗澡,我要做个干净的孩子。”妈妈高兴的点点头说:“亮亮真乖!”亮亮穿上干净的衣服,手洗的白白的,又来找小朋友玩。“从现在起,我要做个干净的孩子,我们一起玩吧。”小朋友听了齐声说:“我们都是干净的孩子!”大家一起开心地笑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3。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会让你变得更受欢迎。
习惯4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关键词——环保environment
环境破坏不是一朝而致,环保也就不可能一夕而就,它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每个家长都希望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可以不再整日为环保摇旗呐喊。因为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环保将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就必须从他自身做起,从孩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每个家长都有必要让孩子知道,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优美的环境,能让孩子赏心悦目,更加愉悦;优美的环境,能让孩子知书达礼,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孩子学会谦让,更加高尚;优美的环境,更需要孩子懂得珍惜,学会爱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父母要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卫生习惯靠每个人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教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爱护校园环境做起。一片纸,让孩子捡起,一滴水,让孩子节约,一堆垃圾,让孩子打扫。让孩子爱一棵苗,种一根草,栽一棵树,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促使人类关爱环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期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长大以后才能够真正主动地去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所以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环保从孩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健康。
◎用环境教育感染孩子
环境教育使孩子们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更具有公共道德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反过来优美的环境也同样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他们在小时候养成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是一笔无法估算的享用不尽的财富。
环境教育并不仅仅教育孩子不乱丢乱扔,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对大自然的热爱。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随着主体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已经能通过感官来感知周围的环境,能认识一些具体的物体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