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根据孩子的特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让孩子了解大自然、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让孩子萌发为了要主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良好情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进步意识。
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不一定是让他直接从事森林保护、污水处理等工作,家长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最有效、有益的方式:孩子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家长可以教育孩子节约每一张纸;孩子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但家长可以教育孩子选用无磷洗衣粉,可以节约用水;孩子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但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在买菜时提起菜篮子,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一位著名的环保志愿者这样说:人有双重理性,当面对自然的时候,他是一个自然人,有自发去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道德感,但当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其理性则极为有限,个人私欲将主宰一切。而当私欲膨胀,伤害到大自然无法承载的地步,那么再来约束个人的私欲,则为时已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有责任从小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环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孩子,因为,未来属于孩子,未来也必将需要孩子去建造。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家长应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带孩子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新鲜空气,和孩子一起嬉水,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充分亲近空气、亲近水,并进而认识空气、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运用游戏,引导孩子在玩耍中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加入“环境因素”,以此来培养环境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孩子进行生动具体的环保习惯的培养。如给孩子养成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的好习惯。
4。家庭的环境布置是无声的环境教育语言,它既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又是教育孩子的现成道具。为了孩子,家庭的环境布置要尽可能简洁、天然、绿化、环保。如在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一起管理。
5。家长以身作则,做一个环保公民。身教重于言教,环保家长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伴随终身的。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环境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是大课堂,每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自动自发地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德国是世界上环保教育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家庭中,每户人家都有5个垃圾桶:一个放工厂要回收的包装,一个放要回收的纸张,一个放要回收的玻璃,一个放要回收的植物垃圾,另一个则用来放无法回收的垃圾。因此,德国孩子从小就知道垃圾应该“各回各的家”,尽可能回收再利用。
德国孩子能形成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家长热心环保教育息息相关。在德国家长看来,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经历,对于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至关重要,只有那些曾亲自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并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保护身边的环境。因此,他们也都乐于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德国家长在孩子降生不久,就会开始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帮助他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每当这些家长做园艺的时候,也总是喜欢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与自然充分接触。孩子通常会因为好奇而帮着浇浇水,或是干脆自己开辟一块营养土,种上绿茵茵的小草,然后小心翼翼地呵护它。
孩子们也许不会懂得很多环保技术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自己已是这个环境的主人,因此自己对于这一切都要格外珍惜、爱护。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发挥榜样的力量,家长们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
2。家长可以自发地搜集一些关于环境教育宣传资料,并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组织孩子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
3。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保护这个环境是自己地义务和责任。
★育子必读:环保故事
古时候,在我国江南某地有一个小官吏。一天,他接到一个出差的任务,是到当时的京城去送文件。他骑着一匹马匆匆上了路,傍晚,他歇宿在一个旅馆里。旅馆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还有一丝淡淡的甘甜。小官吏喝着井水,感到旅途的辛劳减轻了不少。这口井为南来北往的人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个小官吏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他离开旅馆时,顺手便把马吃剩下的残草败根倒在了水井里。
过了一个月左右,小官吏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又来到这家旅馆。他赶到这里时,天已完全黑了,经过一天的长途奔波,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便从水井里打水上来喝。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得够呛,喝起水来如同牛饮一样,结果喝进去一根草杆。草杆卡在小官吏的喉咙里,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不一会儿,小官吏就一命呜呼了。而这草杆正是他前次来的时候,倒在水井里的。
古人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训,便告诫后人说:“千年井,不反唾。”这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弄脏水源的意思。原来,我国古人早就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道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2。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3。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4。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习惯43:认识真正的美
关键词——审美taste
每个家长都有必要让孩子了解,穿衣打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衣、外表、长相、发型、化妆的组合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素质,一个外表与内在结合的、在流动中留下的印象。
通常女孩子爱美的心理是胜于男孩子,因此她们对自己的外表、衣着、容貌也较之男孩子要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漂漂亮亮,精精干干的,又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赞美的声音包围啊。这样的心里很容易让孩子生虚荣心,从而对事物对人的审美观产生错误的判断,所以在这个时候做家长一定要注意,针对孩子的爱美心理及对美的认识上地偏差,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使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面对孩子的审美观父母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教育孩子审美观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智慧和劳动取得的地位和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邱女士的女儿也非常注重穿衣,还是五岁的她就粗浅地懂得衣服要搭配着穿,并且特别喜欢穿裙子。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句话说是:妈妈,今天我穿什么衣服?
如果邱女士说穿裙子,那就皆大欢喜了;如果邱女士随便说一件衣服,那就麻烦了,邱女士得一句一句地解释今天为什么要穿那件衣服,直到孩子心不甘、情不愿的穿上,还得看她的小“猪嘴儿”。
邱女士有时候真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看重外表啊,不仅只是衣服,梳什么发型也是她非常重视的问题,现在孩子对自己的外表是更加注重了,衣服、鞋子一定要穿名牌的。每次出去,都要在镜子前试穿衣服好多次,搭配来搭配去的消磨好长时间;有时候如果头发没有梳好,她都宁愿不出门。
其实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正确审美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可以。有些父母不注重个人修养,只是一味搞时装竞赛、讲排场、搞面子工程,孩子也就会学着他们的样子好打扮、好虚荣。孩子的错误审美观往往是受父母不良影响的结果。所以,父母应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套,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管经济条件如何,父母都不能放纵女儿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女儿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外在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