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古龙的写作没有计划,没有规则,兴之所至,毫不在乎。拖稿的恶习总是改不了,往往拿了出版社的钱,却不按时交稿。在报纸上连载,也是这样,害得报纸编辑叫苦连天,只好请人代笔。
古龙为人豪爽,旁人总说他生平有三好:好酒、好女色、好交友。
古龙好酒有名,最爱XO,他笔下的武侠角色如楚留香、陆小凤也个个是好酒英雄。因为过量饮酒,他酒精中毒,导致1985年9月21日肝硬化等并发症病逝于台湾,享年48岁。他的朋友在丧礼上,还准备了48瓶XO纪念他。
多情也让古龙困扰不已,1977年间,他与当时刚出道的19岁女星赵倍誉出游3天,被女方家长在饭店查获,并要求百万台币遮羞费,引起社会震惊,演艺团体还因此发起自清运动。
他的豪爽,也让他对版权轻易许诺,多次发生争议。1999年古龙原着的《大人物》发生争议时,艺人杨钧钧便出面表示,她以200瓶XO买下了相关版权,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但电视制作人周游对古龙的豪气至今仍印象深刻,她说多年前曾因翻拍古龙小说与他见面,当时两人还不认识,周游才说明来意,古龙已一口答应,还说:"版权一块钱卖你就好!"
在古龙的小说里,他十分重视剖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借鉴现代意识流以及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节发展更加富于逻辑,作品意境更加虚实汇融,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可获得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金庸也曾说过,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倪匡初读古龙的作品,惊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他认为古龙是金庸以来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突破传统,别具风格,浪漫激情。其作品刻画人性深刻,人物生动,能把传统与现代合而为一。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延伸阅读:古龙的酒量
燕青初见古龙时是这样回忆的:"我陪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由于这位出版家经常介绍台湾武侠小说家的版权,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作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添陪末席。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个沉默不作声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武侠大家--金庸
大事记: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金庸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1924~),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
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解放前《大公报》招聘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成为专栏作家。后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林欢)。
1959年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以最高规格的接见,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至今。
1999年,金庸一元钱将《笑傲江湖》卖给中央电视台,另同行惊奇万分。在当时他的每部作品版权费高达五十万。被为何厚此薄彼?在一次座谈会上,金庸笑言:"因为无线经常将剧情加很多改动,所以要多收一点。"这次金庸再度出售小说版权给无线,附带条件是不可以更改和增加剧情。他认为,只有当年王天林所拍的《书剑》和《射雕》最符合原著。他曾因为电视台更改剧情,气得不看,甚至致电给无线老板邵逸夫投诉,笑言谁改剧情就炒谁鱿鱼,如果对方写得那么好,就自己出书吧!
金庸博学多才,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对武侠的贡献,他的政治才能也是少有人超越的。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
◎延伸阅读:邓小平和金庸的故事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香港同胞,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亦对"大侠"金庸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金庸满面春风,微微躬身行礼,握着邓小平的手说:"我一直对您很仰慕,今天能见到您,感到荣幸。"一番寒暄后,金庸将家人一一介绍给邓小平,邓小平连说:"欢迎!欢迎!"邓小平和金庸全家在迎客松的巨幅画下合影留念。随后,俩人走进福建厅会谈。邓小平见金庸身穿西装,就说:"今年北京天气很热,你除了外衣吧。咱们不用拘礼。"
一位是饱经忧患、的中共领导人,一位是写了二十多年社评的政论家,俩人坦诚地交谈,涉及到不少尖锐问题。
和邓小平见面后,金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统一的伟业中。对金庸来说,这次会见影响巨大,他说:"访问大陆回来,我心里很乐观,对大陆乐观,对台湾乐观,对香港乐观,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