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中国文化遗产资料整理 > 第2章 应县木塔(第5页)

第2章 应县木塔(第5页)

58

区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石狮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民间传说数之不尽。曾有前人试图搞清楚,但因为有些狮子隐藏的较为隐秘,居然不能完全数明白。1962年相关机构进行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由此结束了数不清的“神话”。但是,在1979年的又一次清点中,又发现了17个。也就是说上一次的清点是错误的。至于此后是否还会有新发现,倒也难说。

桥栏上的狮子,艺术价值极高。罗哲文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说“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可以说道尽了石狮的形态。

造型艺术

卢沟桥为联拱墩式结构,规模宏伟,结构精巧,工艺高超,造型秀美自然。全长

266。5米,宽7。5米,桥身下有11孔涵洞,桥墩呈船型。并铸有银锭锁,三角柱起牢固和分水作用。整座桥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桥身用坚固的花岗岩建造,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对石化表,两侧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汉白玉石碑亭,亭柱上雕刻着精美的盘龙纹饰。

卢沟桥的历史

卢沟桥自金代建成后,长期担负着交通重任,曾多次重修。元代和明代都曾予以修护。其中,清代大规模修复有两次,清康熙时期,永定河发大洪水,桥身受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很多古迹也在洪水中损毁。1698年清政府重修后,康熙帝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一事。乾隆帝酷爱此桥,曾在桥东御笔题“卢沟晓月”,即如今桥东侧的碑亭内题字。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不便于仪仗和大型队伍通行,因此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卢沟桥还是一处最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1937年7月7日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此。1987年7月7日,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城内街一百零一号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目前,卢沟桥已不再具有实用功能,而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来供人们寻幽探奇,参观凭吊。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守)蔡襄。相传蔡襄

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

中状元,从而入朝为官,

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

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

解难。他在京城时,挂念

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

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

官员回原籍做官。有一

天,蔡襄陪皇帝游玩御花

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

60

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洛阳桥

洛阳桥并不在河南洛阳,而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原名“万安桥”。从宋代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高超,名震寰宇。

造桥传说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洛阳桥筏形桥墩

洛阳桥名称由来

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当地一条河命名为洛阳江,此桥也因此而得名。

洛阳桥的成就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很容易被摧毁。造桥工匠就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洛阳桥的建成,是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赵州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赵州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外的洨河上,河上横跨一座千古独步,优美秀丽的大石

大桥,它就是闻名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保存完善的石拱桥。

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

62

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保住了大桥。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回到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