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中国古代哲学智慧 > 第2章 两汉哲学(第6页)

第2章 两汉哲学(第6页)

公元前135年4月,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6月,辽东高庙又发生了火灾。正在家里养病的董仲舒听到这两件事,心里惴惴不安,连忙抱病给汉武帝写了一份奏章,大谈“天人感应”,说汉高祖庙园失火,是天对当时政治不满,有意降祸人间。他的草稿刚写好,恰巧中大夫主父偃来看他。主父偃也是个精通孔孟学说的人,他当了官后,便搜刮民财,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平时他与董仲舒也不合,于是便把董仲舒的草稿送给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发雷霆,召集使臣商讨对付的办法。当时,董仲舒有个弟子叫吕步舒,也参加了讨论。他不知道这份奏章是自己老师写的,为了在汉武帝面前显示自己的卓识,便竭力攻击说:“这奏章表面是推算灾异,实际上是诽谤朝廷,欺世惑众,一派胡言。”因此建议杀掉写奏章的人。董仲舒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吕步舒知道了真相,百般营救,董仲舒才出了狱。此后整整十年,他都没有得到汉武帝的起用。

◆董仲舒雕像

仿来的哲学名著:《太玄》《法言》

扬雄是融合儒、道的思想家,在哲学上,他上承《易经》、《老子》,下启王充、张衡乃至魏晋玄学;在政治思想上,扬雄承继孔孟和董仲舒,提倡德治,主张以礼义教化人民,反对为政先杀后教,并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

◆《法言》书影

◆扬雄雕像

延伸阅读

扬雄善解师意

扬雄少时拜博学多才的道士严君平为师,因此学业大进,才华名扬蜀中。后来,他到京师为官,常在别人面前称赞君平先生德才并重。

杜陵、李疆与扬雄十分要好。杜、李两人被委派去管理益州,他们说:“如果能得到君平先生辅助,今生之愿足矣!”扬雄猜度君平先生秉性素淡,未必会出山。但又希望老师能辅助杜陵、李疆。所以,他还是带着杜、李二人去见严君平先生了。君平先生垂帘静坐在屋内,李疆拱手问:“先生能告诉我为官之道,从何作起吗?”先生说了一些为官的人要多体恤百姓、多去帮助一些弱者的道理,三人深受启发。

这时,杜陵、李疆二人起身说明来意,先生一言不发。扬雄拱手对两位朋友说:“君平先生志在于教化于民,他无意于仕途。人各有志,你们就不要强求了。”先生握住扬雄双手:“理解我君平的人,当属你了!”此后,君平先生深居简出,专注老子经典,著书数十万言。

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既是汉代经文经学思想运动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汉末年社会思潮的反映,对汉代的政治与思想影响极大。

◆《纬书集成》书影

延伸阅读

“谶纬”造就千古—帝

谶纬之学在极盛时期造就了一位新朝皇帝,即王莽。王莽原是个清贫儒生,因其伯父是西汉大将军,其姑母是皇后,很快青云直上,被任命为大司马。王莽颇有学识,而且抱负远大,大司马一职并不能使他满足。当时人们对谶纬顶礼膜拜,王莽就灵机一动,想出了计策。他暗中指示益州蛮夷进京贡献白雉,而后又指使群臣上书,盛陈王莽功德,并把白雉说成是感化蛮夷的祥瑞,把王莽比做当年贤德的周公。请太后“宜赐号安汉公,益户、畴爵邑,上应占制,下推行事,以顺天心”。太后见此,自然会采取“顺应天心”的办法,依准了大臣的奏书。西汉平帝驾崩后,王莽以占卜、由神灵选择新帝的名义,暗做手脚,让两岁的子婴登基称帝,王莽任摄政皇帝,执掌了实际政权。尽管如此,王莽仍不甘心。有一天,一位名叫哀章的人,手棒一个表面写着“天帝行玺金柜图”的小柜子来到高帝庙,把柜子交给守庙官,守庙官急忙呈上朝堂。打开金柜后,内有符契图文和策书,其意说天神让子婴禅位于王莽,王莽顾不上扭捏一番,就当堂宣布“赤帝及汉高皇帝神谕,传我帝位,我敬仰神命,不敢不受,今日此刻我即御王冠、登帝位、行天命,定国号为‘新’!”就这样,刘邦浴血拼杀而来的大汉王朝,竟被一纸符契、一张策书给覆灭了,而王莽却脚踩符瑞的阶梯,堂而皇之地登基称帝了。

◆王莽像

中国的神学法典:《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是今文经学的政治学说提要,广泛解释了封建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神学、伦理学法典。

◆班固像

◆现代岩刻“天人合一”

延伸阅读

《白虎通义》成书过程

汉代在统一天下后,废除秦代的书禁,广开献书之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由此繁荣,成为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据及统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但经学由于文字和师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争,造成了经义的分歧局面,不但令学者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政治思想的统一。西汉时,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石渠阁大集诸儒,讨论五经的同异,分歧不决的由皇上出面作出最后决定。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模仿石渠故事,在白虎观召开由廷臣及诸侯参加的讨论五经同异的会议,历时数月之久。会上,由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由淳于恭将讨论结果上奏,分歧处由章帝作出决断。班固在淳于恭议奏的基础上,将其中统一的意见和章帝决断的结果编撰成书,成为《白虎通义》一书。

为反对谶纬而作的《新论》

桓谭的形神论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了精神可以脱离形体单独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对稍后的王充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其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贡献。

◆汉光武帝刘秀像

◆《新论》书影

延伸阅读

桓谭《新论》和寒食节

寒食节在《辞源》、《辞海》中的解释是: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桓谭在《新论》中记载说:“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介子推与寒食节的记载。

古代无神论的丰碑:《论衡》

《论衡》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否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在历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王充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