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白术附子生益智菟丝子茯苓姚(四八)据说情怀不适。因嗔怒。痰嗽有血。视中年形瘁肉消。渐渐腹胀跗肿。下午渐甚。阳气日夺。
早服肾气丸三钱。昼服五苓散。(肾阳虚)殷(氏)行动气坠于下。卧着气拥于上。此跗肿昼甚。头胀夜甚。总是中年阳微。最有腹大喘急之事。济生丸(十服)某阳微阴结。肿胀。
附子苡仁白术木防己泽泻细辛朱阳明胃逆。厥阴来犯。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清金开气。亦有制木之功能。而痛胀稍缓。议以温胆加黄连方。(肝胃不和)半夏茯苓橘红枳实竹茹川连生白芍某(二八)舌微黄。瘕逆。脘胸悉胀。当和肝胃。
桂枝木干姜青皮吴萸川楝子炒半夏秦两年初秋发伤。脉络气血不为流行。而腹满重坠。卧则颇安。脐左动气。卧则尤甚。吐冷沫。
常觉冷气。身麻语塞。肝风日炽。疏泄失职。经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胀。丹溪云。自觉冷者非真冷也。两次溃疡之后。刚燥热药。似难进商。议以宣通肝胃为治。有年久恙。贵乎平淡矣。
云茯苓(三钱)三角胡麻(捣碎滚水洗十次三钱)浓橘红(一钱)嫩钩藤(一钱)熟半夏(炒黄一钱半)白旋复花(一钱)滤清。服一杯。四帖。
又接服大半夏汤。
熟半夏(炒二钱半)云苓(小块五钱)姜汁(调服四分)人参(同煎一钱)方(五九)诊脉百至。右缓涩。左弦劲。始而肠鸣泄气。由渐腹满胀。纳食几废。便难溺少。此皆情怀少旷。清气不转。肝木侵侮胃土。腑阳窒塞。胀满日甚。据云。先因胃脘心下痛症。气郁显然。非旦晚图功之象。议河间分消法。(肝郁犯胃兼湿)杏仁浓朴海金沙陈香橼郁金莱菔子木通鸡肫皮王(三七)食入不运。脘中胀。病由悒郁。经年不愈。视色黄形瘦。按脉小而涩。喜凉饮。恶热。大便未经通调。九窍不和。皆胃病矣。
川连鸡肫皮枳实广皮桔梗栝蒌实半夏莱菔子郁金杏仁姜汁竹沥丸。
杨(四十)肝郁乘胃为胀。经年内结有形。用缓消一法。
生茅术鸡肫皮川连生浓朴淡姜渣针砂(制)椒目汤法丸。
毕湿热。由腑滞及肠中。大便不爽。食入不适。平昔肝木易动。厥阴不主疏泄。少腹形胀。无非滞气之壅。久则凝瘀日踞。
小温中丸三钱。十服。
程(三十)脉右弦。面黄。腹满。按之漉漉有声。每大便先腹痛。便不能干爽。此胃气不降。阳气自滞。
由乎嗔怒不息。肝木横逆。疏泄失司。胀之来。皆由乎此。议泄肝通腑。浊宣胀减之义。
杏仁紫浓朴猪苓郁金椒目槟榔汁接服小温中九。
某(五七)不饥不运。少腹胃脘悉满。诊脉左弦。乃肝木犯胃。二腑不主流行。浊阴渐次弥漫。他日单胀之作。竟有难以杜患者。速速戒恼怒。安闲自在。诚治斯疾之良图。
小温中丸一钱五分。开水送下。
夏夏四月。脾胃主气。嗔怒怫郁。无不动肝。肝木侮土。而脾胃受伤。郁久气不转舒。聚而为热。
乃壮火害气。宜乎减食胀矣。当作木土之郁调治。桂附助热。萸地滋滞。郁热益深。是速增其病矣。
钩藤丹皮黑山栀川连青皮子紫浓朴莱菔子广皮白薄荷梗又胀势已缓。脉来弦实。此湿热犹未尽去。必淡泊食物。清肃胃口。以清渗利水之剂。服五六日再议。
猪苓泽泻通草海金沙金银花茯苓皮黑豆皮又诊脉浮中沉。来去不为流利。气阻湿郁。胶痰内着。议用控涎丹六分。缓攻。
又服控涎丹。大便通而不爽。诊右脉弦实。目黄舌燥。中焦湿热不行。因久病神倦。不敢过攻。
议用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三钱。乃泄肝通胃。以缓治其胀。
谢形神劳烦。阳伤。腑气不通。疝瘕阴浊。从厥阴乘犯阳明。胃为阴浊蒙闭。肠中气窒日甚。年前邪势颇缓。宣络可效。今闭锢全是浊阴。若非辛雄刚剂。何以直突重围。胀满日增。人力难施矣。
生炮川乌头生淡川附子淡干姜淡吴萸川楝子小茴香猪胆汁唐(氏)紫菀杏仁通草郁金黑山栀又三焦不通。脘痹腹胀。二便皆秘。前方用开手太阴肺。苦辛润降。小溲得利。兼进小温中丸。
泄肝平胃。胀势十减有五。但间日寒热复来。必是内郁之气。阳不条达。多寒战栗。议用四逆散和解。其小温中丸仍用。
生白芍枳实柴胡黄芩半夏杏仁竹茹生姜张(妪)腹臌胀。大便不爽。得暖气稍快。乃阳气不主流行。盖六腑属阳。以通为补。春木地气来升。土中最畏木乘。势猖炽。治当泄木安土。用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三钱。
张(氏)用镇肝逆理胃虚方法。脉形小弱。吐涎沫甚多。仍不纳谷。周身寒凛。四肢微冷。皆胃中无阳。浊上僭踞。而为胀。所谓食不得入。是无火也。(肝犯胃阳虚)人参吴萸干姜附子川连茯苓丁(三十)嗔怒。气血逆乱。右胁不和。夜食嗳噫胀。乃肝胃病。治以解郁。宣通气血。(木郁气滞血涩)钩藤丹皮桑叶生香附茯苓神曲降香木炒黑楂肉徐平素肝气不和。胁肋少腹胀。气血不调。痰饮渐聚。厥阴阳明同治。
桃仁延胡归尾小茴香附半夏茯苓橘红神曲马(三四)脉实。久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两进苦辛宣腑。病未能却。此属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郁李仁归尾小茴红花制大黄桂枝川楝子又昼日气坠少腹。夜卧不觉。甚则头昏胸闷。今年五月。初用疏滞。继通三焦。续进通幽。其坠胀仍若。议辛香流气法。
川楝子延胡小茴黑山栀青木香橘核生香附磨汁法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