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啊,乔姑娘温柔娴静、知书达理,与王家门当户对,亦是一桩好姻缘。”谢颜诚恳道。
王夫人听罢,叹了一口气道:“我也知晓乔姑娘美名在外,将来定时一个好媳妇,只是,我总觉得心难安啊!阿颜你是知道的,舒姨我出生商贾,娘家不显,你王伯伯也没甚家族依靠,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全靠自己。”
顿了顿,她又道:“阿语的几个哥哥娶的都是寻常人家的姑娘,乔丞相的孙女咱们王家是想都不敢想。”
王家是前朝时便落魄的寒门,一直到王微语父亲这一代才出现了两个有才能的后辈。
王家兄弟秋闱的时候,王夫人的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慈善富商,资助了大把学子进京赴考,王家兄弟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家兄弟高中,去王家拜谢的时候,王夫人躲在屏风后面看上了温文尔雅的王二郎,也就是王微语的父亲。
王二郎也对那个活泼的少女一见钟情,两人不久后便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结为连理。
成婚后的两家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逐渐在上京城站稳了脚步,一个成了富可敌国的皇商,一个位列大理寺卿,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王家人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富贵重权冲昏头脑,他们变的更加谨慎小心,尤其是在儿女的婚事上,那是斟酌、斟酌、再三斟酌。
宁娶小户女,不与权贵通。
可惜事与愿违,她唯一的女儿还是被逼着走上了联姻的道路。
王夫人并不怪任何人,她只是觉得自己已经搭上了一个女儿,为什么还要再搭一个儿子进去。
那宋寻不是乔丞相的弟子吗?怎么还要她家儿子娶乔晚凝呢?
乔晚凝是什么样的姑娘整个上京城的人都有所耳闻,她痴心宴徐行之事早已不是秘密,这样的姑娘就是再好也心有所属了,她会甘心嫁到王家?
更不用说乔晚凝喜欢的人是宴徐行,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谢颜的夫君。
想到这里,王夫人抬起头,对谢颜道:“说起来,舒姨还不曾恭喜你成婚,宴度支对你可好?要舒姨说啊,流言大多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算不得数,凡事要要心去看。”
王夫人没有接触过宴徐行,但是她的丈夫对宴徐行评价很好,谢颜已经嫁到了宴家,无论怎样,她都希望她能得夫婿宠爱,婆家看重。
这也是大多女子最期盼的婚姻生活。
谢颜听出了王夫人话中的真心,心里感动不已,“舒姨莫要担心,宴度支待我很好,我知道外面有不少不利流言,但我们并未因此产生间隙。”
王夫人这个时候提起她和宴徐行,无外乎是因为乔王两家的婚事,担心她对乔晚凝有所芥蒂。
想的更过分点,可能还会觉得宴徐行私下对乔晚凝使了什么手段,引的她如此死心塌地。
“舒姨多虑了。”宴筝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我兄长可是难得的好郎君,才貌双全不说,还沉稳体贴,又重情重义,这上京城哪个男子能比得上?”
她恨不得将所有的好话都用来夸兄长。
“是是,你的兄长天下第一好。”谢颜忍着笑,觉得回去就把这句话一字不拉地说给宴徐行听。
好叫他知道,他有个妹妹到处宣扬他有多好。
王夫人虽然觉得这个几个字除了“才貌”之外,其他的都有待观望,但并不妨碍她看的分明。
谢颜在提到宴徐行的时候,整个都温柔了几分,眼里流露出来的情愫骗不了人。
她是真心觉得宴徐行是良配,乔晚凝这个人的存在,没有影响到他们半分。
也不知道她家的那个傻丫头能不能有这样的好福气。
“那就好。”王夫人笑笑,借着茶盏掩盖住眼里的担忧,“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王夫人并没有直接答应乔家的婚事,乔家也并为强迫,如今见谢颜并没有因为听到乔晚凝的名字而有半分不满,她的心总算是落下了。
虽说这事与谢颜关系不大,但这桩婚事要是成了,王微语那个小妮子能水淹王家。
谢颜可是她最珍视的朋友,王夫人也做不出来这样的膈应事。
说开了之后,王夫人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拉着两人亲亲热热地说了好些家常话。
季夏回来时候,她还有些意犹未尽,还是在王家派人来再三催促之后,她才依依不舍地告辞。
谢颜脸都要笑僵了,但是这种被人重视又体贴的感觉,叫她倍感温馨,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在王家过夜时,王夫人拉着她和王微语贪心的感觉。
几人下楼的时候,福善居已经人满为患,上京的百姓在经过了一天的幸劳后,不约而同地跑出去玩乐。
王夫人和谢颜一边下楼,一边说着话,刚走到楼下便被一阵熟悉的声音吸引住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