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中来:诚实能增进你的品德,正如漂亮的衣裳能美化你的仪表一样。
诚实不欺的明山宾
南北朝时有个叫明山宾的人,家境十分贫寒。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他家里是灶底无柴、锅中无米,穷得实在没有办法生活,只好含泪忍痛,把父亲留下来的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黄牛虽说略瘦些,骨架外形却很齐整,一个买主看中了,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这笔买卖就成交了。
山宾走出集市,边往回走,边盘算,这笔钱好好计算着用,这样度过春荒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突然,他想起件事,急忙调转身子跑回集市,寻找那个买牛人,一把抓住他的衣角,请人家先别走。那个人以为他反悔了。山宾说:“您别误会,我是专门回来说实话的。这头牛,从前得过漏蹄症,虽然早已治好了,可是,使用过分劳累了,也许会复发的。这点,我必须向您说清楚。”
买牛人看他老实,于是就想讹他一下,他抓住山宾,说不该把病牛卖给他,要扣回一部分牛钱。山宾毫不争执,也没有考虑这会影响家里人的生活安排,当场退给了买牛人一部分钱。明山宾虽然蒙受了损失,他诚实不欺的品格,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寓言中来:任何人的信用,要把它断送掉,是很容易的事。就算你是一个极谨慎的人,仅须偶尔忽略,偶尔因循,那么好的名誉,便可立刻毁损。所以,小心呵护自己的信用,实在重要极了。
重财失信丢性命
从前有一个商人,既吝啬又不讲信用。
有一天,他去经商,过河时不小心翻了船,水流湍急,幸好他抓住了水中漂浮着的一堆枯枝乱草。商人拼命挣扎,大声呼救。这时,一个渔夫听到了喊声,便立即把船划过去救他。
商人看到驶来的小船,顿时产生了获救的希望。然而河水越来越汹涌,商人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为了抓紧时间逃命,商人情急之下对着渔夫许诺道:“我是济阴的名门富豪,只要你赶紧救我,我就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听罢,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抢在商人被冲走之前把他救到了船上。
上岸后,商人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道:“你不是答应过给我一百两的吗?怎么现在才给十两?”
商人一听,立刻变了脸色:“像你这样的一个渔夫,一天能挣几个钱?现在一眨眼的工夫你就得到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
渔夫十分气愤,但是又不好跟他争辩,只好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走了。
无巧不成书,过了些日子,那个商人的船在半路上又触礁翻掉了。上回那个渔夫又碰巧正在附近,但他这次却对商人的呼救充耳不闻,只是站在岸边袖手旁观。不一会儿,商人就被急流吞没了。事后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人呢?”
渔夫答道:“他就是上次那个答应给我酬金,过后却翻脸不认人的吝啬鬼!”
寓言中来:老子说:别人不相信你,是因为你做过不守信用的事。渔夫们对商人见死不救,固然不人道,但根源还在商人不讲信用呀!
言必行,行必果
晋文公出兵攻打原国,他跟将士们约定,7天时间攻下原国。没想到,晋军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7天过去了,原国仍然没有攻下。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回国。
谋士们劝阻道:“原国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现在撤军就会功亏一篑!”
将军们也说:“请再给我们3天时间,一定攻下原国!”
晋文公说:“不行!我已经约定以7天为期,现在7天已过,我不能失信。信用是国家之宝。得到原国却失去国宝,我决不能这样做。”于是,晋军撤回了本国。
第二年,晋文公又率大军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将士约定:一定要攻下原国才收兵。原国人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请求投降。卫国听说这件事,认为晋文公重承诺守信用,也请求归顺。借着这股势头,晋文公成为天下霸主。
寓言中来:不守信用的人,稍感不便就失信;守信用的人,即使蒙受损失也会守信。
无信不立
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鲁国,一直打到离鲁国都城只有50里的地方。鲁庄公派使者向齐桓公说,鲁国愿意以齐军现在驻扎的地方为界,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齐桓公很高兴,答应了鲁庄公的求和,并约定3天后会盟。
鲁庄公准备出发时,大臣曹判问他:“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
鲁庄公奇怪地问:“生而又生是什么意思呢?”
曹判说:“生而又生的意思是,如果您听从我的建议,国土必定会扩大,您也能享受安乐。死而又死的意思是,如果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一定灭亡,您也会蒙受耻辱。”
鲁庄公说:“我愿意生而又生!”
曹判就将自己的计谋告诉了鲁庄公。鲁庄公表示同意。
第二天,鲁庄公和曹判都怀藏宝剑来到会盟的地方。在谈判时,鲁庄公乘齐桓公不备,拔出剑来抓住他,大声说:“鲁国的土地本来就不多,现在被你们霸占得只剩50里了。没有土地就无法生存,不如现在让我死在你面前吧!”
事出突然,齐桓公一下子没了主意。
管仲和鲍叔牙想冲上来救齐桓公,曹判拔出剑来挡住他们说:“站住!不然先把齐桓公给杀了。”
鲁庄公再一次大声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了。不然的话,你我都不会有好结果!”
管仲一听,马上大声对齐桓公说:“君王的安危比所有的土地都重要,您就答应了吧!”
齐桓公只好答应鲁庄公的要求,并签订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