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梁朝代开创之初,所有的臣僚将佐,没有人能超过韦睿的才干。梁武帝明知他的才能,但始终不委任他作统帅,反而用一个才略平平的临川王——萧宏来当元帅,而且又派曹景宗与韦睿并肩作战,时时刻刻都心存疑忌。好在韦睿不贪名利,不争功劳,在功成之时,自行谦退,以免猜忌。因此他活到79岁,得以善终,遗嘱只要求穿常服薄葬。在他死的时候,感动得梁武帝亲临恸哭。
滴水感悟
韦睿有才能却不张扬,有功劳却不炫耀,踏踏实实做好工作,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这种谦冲恬淡的修养实在令人敬佩。
季文子以德服人
鲁国名臣季文子,以勤俭名传天下。他的妻子持家也十分俭朴。勤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后来,季文子做了官,他的妻子并不因此而显示自己的荣耀,仍然俭朴如初,并以俭朴为荣。
季文子担任鲁国宰相后,家中富裕起来,但他的妻妾仍然不穿丝织品,喂马不用粮食。
仲孙它劝告他说:“您是鲁国上卿,妻妾不穿鲜衣美服,马也不喂粮食,别人会认为您吝啬爱财,不仅影响您的形象,而且对国家也不体面。”
季文子说:“是吗?我看到京城里很多老年人,他们都是穿粗布衣,吃蔬菜,我怎么敢像您说的那样奢侈呢?况且我听说,君子是以道德来为国家争取荣誉的。品德好,能使我有所得,又能使别人有所得,这才是可以做的。如果过分地奢侈腐化,沉溺于纸醉金迷,又怎能守护国家呢?”
仲孙它听后,惭愧地告辞了。
鲁国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交口称赞季文子的美德。他们也都以相国为榜样,养成了自觉节俭的良好风尚,鲁国也以民风淳朴闻名诸侯。
滴水感悟
有修养的人,追求内心的快乐,而不追求肉体的快乐。
“双肩明月,两袖清风”
王尔烈曾当过乾隆皇帝的老师。有一次,他从江南主考回来,适逢新皇帝嘉庆登基。皇帝召见他说:“老爱卿家境如何?”
王尔烈回答说:“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
嘉庆问道:“老爱卿为官清廉,我早知道。我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你干上几年,光景就好了。”
王尔烈一去三年,又奉诏回京。嘉庆召王尔烈上殿,问:“老爱卿,这一回可以安度余年了吧?”
王尔烈从套袖里掏出三个铜钱来,只见一个个磨得溜光锃亮,原来是铸钱时用的钱样子,说:“臣依然两袖清风,一无所存。”
嘉庆见此情景,十分感动地说:“卿真是双肩明月、两袖清风啊!”
滴水感悟
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皇帝允许王尔烈贪财,他却一毫不取,其品格之高洁,令人敬仰。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在短暂的人生中,一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来鞭策自己。
有一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旱灾,江南、淮南、京东等地的灾情最严重。范仲淹对此非常着急,便上书请求皇帝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视。皇帝没有答复。
于是他又单独求见皇帝说:“如果皇宫中半天没有东西吃,将会怎么样呢?”
这句话引起了皇帝重视,于是命范仲淹去安抚江南、淮南等地。
范仲淹每到一地,就立即打开官仓救济灾民,还免了庐、舒二州的折役茶和江东路的丁口盐钱,并归纳了能救治当时社会弊病的十项措施上呈皇帝。
范仲淹为政时,体恤百姓疾苦;治军时,号令严明,同样爱护士兵,常将朝廷赏赐给他的黄金全部分送给戌边守关的将领。而且,对归顺的羌人推心置腹,诚意接纳,发展边境生产和贸易,因而博得了边民对他的爱戴,称他为“龙图老子”。就连当时为祸边关的西夏军队因吃了许多败仗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地区。
范仲淹一生生活俭朴,以治理好国家大事为自己终身的职责,忧天下之忧,所以深受当时的百姓和后人的敬重。
滴水感悟
“出将则安边却敌,人相则尊主庇民。”一个忠于职守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
以德立身
王僧虔出身于官宦世家。亲身经历了南朝宋齐间的改朝换代,所以立身处事非常谨慎。他擅长书法,齐高帝萧道成也爱好书法。
有一次,萧道成与王僧虔比谁的字写得好。字写完后,萧道成问王僧虔:“谁是第一?”
王僧虔幽默地说:“我在臣子中数第一,陛下在皇帝中数第一。”
萧道成听后大笑。
萧道成死后,其子萧颐继位,即提拔王僧虔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