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自己身的孩子自己带 >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2页)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2页)

有一天,老张去朋友家做客,他的4岁孩子在客厅吵闹,不断的打他。只见朋友细声耐性地哄,不过效果有限。后来,小孩更拿东西丢进大人的茶杯,朋友被弄得束手无策,把他拉到另一间房内,不久就传出巴掌拍打孩子的声音以及孩子的哭声。显然,他在体罚孩子。

“体罚能达到效果吗?”老张小心地问朋友。

朋友摇头:“不这样,又能怎么办?”

老张说道:“让我来告诉你一件事。”

“德国纳粹的杀人魔王希特勒,听说儿童时期被父亲威权管教,有受虐倾向,长大之后,报复父亲。曾有精神分析师指出,希特勒的暴行,跟父亲管教有密切关系。希特勒经常被父亲体罚,他甚至认为,不把疼痛表现出来,才是勇气的证明。担任守卫的秘书们曾多次看到他在半夜醒来,像发疯般的高喊,而且会高声求救,坐在床边嘟哝着一些意义不明的话。他会一边喘着气,一边说:‘他、他在那里。’希特勒在他的著作《我的奋斗》里,这样写着:

‘父母之间争执所隐含的粗暴性,如果每天持续不断、毫不保留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就会被父母的人生观影响,最后,父母的人生观也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夫妻间发生争执的时候,父亲要是喝醉了动手打人,并对母亲施以非常狂暴做法,这时,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像的。’”

有一位哲人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

以暴制暴,对孩子实施体罚绝不可取。

经常挨揍的孩子,只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因为怕揍而成为驯服的羔羊,变成没有个性,只有奴性的奴才;另一种是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桀骜不驯,破坏性很强的人。

不仅如此,心理学家指出,体罚有四大流弊:

第一,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怕痛。我们人类的本性有一种倾向,就是趋乐避苦。而让孩子吃苦头的办法不但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会使它加深。耽于一时的快乐,而竭力逃避痛苦的自然趋向,却是一切邪恶和罪过的根源。一个孩子本来不愿意读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去读书了;本来爱吃不卫生的东西,现在也因为怕打而不吃了。那么他现在一切行为的动机不都是因为怕挨鞭子,因为贪图肉体的快乐而逃避肉体的痛苦吗?——这是明摆的:他被打得不吃脏东西、被打得去苦读,正是因为害怕更大的肉体的痛苦而已。利用这种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除了我们应该帮助他去调整的自然趋向反而在他身上变本加厉地生长起来之外,还能是什么呢?我认为:无论孩子受了什么体罚,如果受罚之后,对于自己做错了的羞愧之心不比惧怕挨罚受苦的心情来得重,那么罚他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第二,你想让他厌恶你叫他做的事情吗?实施体罚,自然会使父母盼望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遭儿童厌恶。这显而易见:即便孩子对某些事物本来是喜爱的,但如果他为了这些事物遭到了呵斥与鞭打,不是反而使他厌恨起那些东西来吗?这在孩子是不足为怪的,就算是成年人,也不能用惩罚和打击的办法来使他爱好任何东西。无论什么正当的娱乐方式,如果一个人对它本来兴趣就不大,又在他兴致不高的时候,却来了一个人,用鞭子威逼他,用恶言恶语骂着他去玩,非要他玩不可。或者在某种游戏时,因为一点点事情就遭到无礼对待,难道他还能不厌恶那种娱乐吗?

第三,奴隶式的管教必然会养成奴隶式的脾气。在教鞭的威逼下,儿童会屈服,但这只能说是装作服从。一旦鞭子不悬在头顶上了,也没人看见他了,他心里知道不会受罚的时候,他会加倍放纵他本性中的倾向。他的本性根本不可能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在他身上滋长起来。经过约束之后,一旦爆发起来,经过蓄积的倾向来势必定更加凶猛。

第四,谁喜欢呆板的儿童?如果对孩子管教过分严酷,眼下他任性的毛病是可以治好。但是常常会换来更糟糕也更危险的毛病:抑郁、颓丧。到那时,你就是放弃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而换来了一个抑郁不振的家伙。他那种违反本性的拘谨状态只能取悦那些低智商的傻瓜,因为傻瓜们喜欢温顺呆板的儿童。这种孩子不吵不闹,不会使他们感到任何烦扰,可实际上这样的孩子这一辈子对自己、对别人都不会有什么用处,他们根本不可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舒适。

还有必要再说更多吗?

我们可以把孩子脆弱的心比作花瓣,把他们的感情比作清澈的水。花瓣稍遭蹂躏便会枯萎、凋谢,清水稍被搅动就会混浊,请记住:对孩子粗暴无礼是非常有害的。

好爸爸绝招:

交流式解决法是最常采用的行为。多和孩子谈谈心。

说服式是要温言细语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父母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

可以采用隔离措施,让小家伙自己反省一下。孩子一般都害怕父母亲不理他。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如果不慎下了手,应及时向孩子道歉,以免留下阴影。

4父亲就是要严肃吗?

王先生是一位职业律师。小儿子读初中一年级,非常叛逆,夜晚常歇斯底里地喊叫。有一回,小李叔叔来做客,跟他们全家一起吃晚餐。

席间,小李叔叔穿插一个温馨游戏,想打破严肃的气氛。活动是由每位家人轮流说出自己的三项优点,然后由家人分别称赞他的三项优点。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却是非常困难。他们家人之间的关系很冷漠、严肃。彼此多指责批评,少听到温和的关怀称赞。他们的脸上缺乏灿烂的笑容好像已经很久了!似乎阳光已经很久没有照耀在他们的脸庞上了。作为父亲,王先生认为,孩子在18岁之前不能让他有自由,以免行为变坏,所以管教严厉,限制甚多。父亲过度地控制,让这位孩子失去自信。他因而也不相信别人。他们好像很久没有彼此细心观察与体会了。孩子说不出自己有什么优点。“我没有优点”,小儿子是这么起头的。后来顶多提出一项:“我会按时刷牙”之类的守规矩行为。他说,“爸爸没有优点,可不可以改题目为‘说缺点’?”

经过引导,那孩子勉强说了一句:“我爸爸很节俭;不过有点儿吝啬。”说优点时仍不忘要挖苦一番。那第二个优点呢?

“我爸爸很孝顺。”难得这位孩子具体地说了父亲一项优点,不过坐在邻座的妈妈不以为然地接腔:

“那是愚孝!爸爸只对祖母好,对我们不好。”

小李想,孩子对父亲如此反抗,或许是管教太严格,限制过多所致吧!

孩子为何叛逆?其实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他会变坏,父母要负起大部分责任。

当孩子行为反常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心里真正的感受?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对他是不是太过于严厉了?

王先生一家所缺少的不是别的,正是爱。

当孩子的行为走偏时,任何威权式的管教,都会继续对孩子产生伤害。毕竟孩子只是个孩子,不管他的行为如何偏差,父亲都不应放弃,也不应以压迫式的强力来校正。孩子之所以会叛逆,会惹父母生气,会挑战规则,或想自杀,多半是他们内心的求救呐喊……“我要尊严,我要自主,我需要被关怀!”有一句话说:“会哀叫的,就有救!”许多时候,孩子的反抗,是一种无奈,是“情绪的宣泄”。当父亲过于严厉时,孩子难免心生埋怨,甚至造成心理创伤,那么,适当宣泄情绪是必要的。

对于孩子的反叛行为,解决之道一般是:若孩子的意见有道理,父亲愿意接受;以坚定的语气告诉他对与错;提供一个子宫般的环境。

从父母自身来说,最适宜的策略是“重新怀胎”。把偏差少年当作脆弱的、受伤的胎儿,爸爸要以温暖、接受、滋润、抚慰的态度对待他,呵护他。也就是提供孩子像子宫般的环境,让他重新“孕育长大”。当我们对孩子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他们时,那么爱与善的种苗将会在他们的内心慢慢滋长。

真正关爱孩子的父亲必然会和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反叛期。让我们放下那副严肃的面孔,多给孩子一些笑脸吧!

好爸爸绝招:

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时,先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改变父亲自己是改变孩子的第一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