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自己身的孩子自己带 >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3页)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3页)

孩子有错误行为时,不严厉惩罚。

对偏差少年孩子“重新怀胎”,以温暖、接受、滋润、抚慰的态度对待他,切勿以威权对待。

对孩子永不放弃。

5自己爬起来后才能收获经验

玛丽是刚从香港到洛杉矶去读书的学生,她租了杰里一家的一个小套间。最近杰里家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叫比尔。小比尔转眼长到了1岁半,都学会自己走路了,虽然有时也有些晃晃悠悠的。很快小比尔就跟玛丽玩熟了,经常到她那里去玩儿,天生喜欢小孩的玛丽也是乐此不疲。

有一天,玛丽放学很早,刚一停车,她就听到小比尔哇哇的哭声,心想:是不是家里没有人看顾?又一想:不可能,杰里太太就是去超市买东西都会带着小比尔的,肯定是小比尔太顽皮了,挨骂了。

走进大院,玛丽看到小比尔趴在地上,伸出双手,远处站着他的父亲杰里。小比尔显然是希望他爸爸帮忙,可杰里先生站在那里,毫不动容地大声说了这样一句话:“No!你得自己站起来。”小比尔见势头不对,就在地上哭闹起来。看到玛丽走进来,小比尔似乎找到了救星,伸出了可爱的双手。正当玛丽想过去帮他一把,被杰里先生一个眼神阻止住了。于是玛丽改口说:“比尔,你应该自己起来,你能自己站起来。比尔,快起来,跟姐姐玩去。”果然,听话的小比尔从地上爬了起来,杰里先生赶紧过来抱住可怜的小比尔,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尘,说:“好样的,比尔!”他亲了亲比尔,对玛丽说:“玛丽,小比尔给你添了不少麻烦,真是抱歉!”“没关系,事实上,我也很快乐。”玛丽看着小比尔笑着说。这时,小比尔又从父亲的怀抱中挣脱下来,跟玛丽到房间里玩去了。玛丽不无感叹,这就是真正的美国方式。

是的,“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在美国是所有父亲以及母亲的常识,这一点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们大相径庭。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主性培养,要从小开始,尤其在学走路和刚会走路这个阶段更为重要。所以说在1岁到2岁之间是培养儿童自主性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里,信任与安全成为主题,而信任是建立在安全和友善的基础之上的。在幼儿学走路时,应给予充分信任,相信他能够走好,而且在他做出动作的时候,应给予友善的鼓励和支持。

在他偶尔出现动作失误的时候,你不应该嘲笑他,同时也不应该一切包办代替。在他有能力纠正的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努力纠正。杰里先生之所以不扶小比尔起来,因为他相信比尔有能力自己起来,并且用语言和手势鼓励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从而帮小比尔建立自主性。

孩子的自主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强烈。当小孩子长到18个月左右的时候,他的自信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总是非常固执,而且令人难以捉摸,有时候大人叫他到这儿来,他偏站着不动,甚至向着相反的方向跑开,你正准备给他穿第二只鞋的时候,他已经把刚穿好的第一只鞋脱掉了。如果你发现他正打算跑到花园或危险地方去,你说不要过去,他多半不会听你的。他的自我信任是以让他做出他能做的任何事情为基础的,因此,你的口头命令是多半无效的,最好的方法是设法去诱导他,如果你必须使用命令时,也应该力求短而简洁。

克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同时表明,对这个时期儿童行为的训练,关键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时刻记住,婴儿是一个极不成熟的小东西,他的平衡感还非常不稳定,他的脾气非常急,极具情绪化;二是要给儿童机会,以发泄他身上充沛的精力。

当然,这个时期,儿童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不能忍受任何挫折,即使你把环境安排得再好,他总无法避免自我挫折。因此,关键在于你应该鼓励他自己克服这些挫折,而不应该包办,因为你不可能包办所有的挫折。

事实上,孩子自己也有自主的意识要求。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你就会知道,不用担心小家伙会受疼受累,老母鸡总是把小鸡搂在翅膀下,所以小鸡只能飞上矮墙;老鹰总是把小鹰赶出巢穴,所以小鹰才会飞向蓝天。让他吃点苦,他就会学会坚强。

好爸爸绝招:

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形成信任与安全的氛围。

注意保护儿童克服挫折的信心,给他以克服困难的机会,不能大人完全包办。

给儿童以表现他能力的机会,用如爬楼梯等方式发泄其充沛的体力,以达到训练动作的目的。

善用技巧,使儿童少受挫折,保护其信心,虽然明知他陷入困境的能力远比摆脱困难的能力强。

6支持孩子的独立

洋洋的父母总是对孩子们的接人待物采取一种不加干涉的态度。洋洋要和妈妈、爸爸去参加小徐叔叔的婚礼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他仔细地打扮起来。不一会儿,一位风度翩翩、神气十足的小绅士来到了爸爸面前。浅色的礼帽,洁白的衬衣上打了个漂亮的粉红色领结,浅灰色的西服平整笔挺,一双漂亮皮鞋擦得油光发亮,戴上那双小巧精致的洁白的小手套,显得神采奕奕,大方得体。

这时,爸爸已经收拾完毕。两人对面一站,全都是标准的装饰。

“爸爸,你看我的打扮,行吗?”洋洋仰面问道。

“当然,我的小天使,你看起来棒极啦!小徐叔叔看了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当他们来到小徐叔叔家里,主人早已在外边等候了。

“哦,我的小先生,你今天看起来好极啦!”小徐叔叔抱起洋洋说。

“谢谢,小徐叔叔!祝您和阿姨生活幸福!”洋洋非常有礼貌地和小徐叔叔交谈。

洋洋的爸爸和妈妈显然对此十分满意。当他俩交谈一会儿后,他们才献上自己准备的精美的礼物,表达出最诚挚的祝福。

现代孩子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到3岁时就开始想交朋友了,需要小伙伴,这就是他们的社会性的萌芽。

一个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母亲怎么哄他也无济于事,如果这时过来了一个小朋友逗他玩,他立即就会破涕为笑的,这是因为小伙伴们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共鸣心理”,他们能相互接受对方的影响。

在这里,小伙伴所起的作用是大人所顶替不了的。这一关系等他们长到5岁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时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游戏集团”和“领袖”了,小伙伴们相处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他们会在这里逐渐地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也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是肯定无法与其他孩子交往的,他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要是谁违背了法则他就会被排挤,不受伙伴们的欢迎。

这样,他们就会逐渐从“自我”的思想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也会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往往都是十分密切的,它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了整个社会心理的需要,从这里他们发展了一种独立性和社会性,增强了那种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他们以后的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父母非常相信自己的孩子的交往才能,他们会鼓励孩子学会通过电话问候爷爷奶奶,会带着孩子出席各种社会交往的场合。当着别人的面,让孩子主动自由自在地交往,大大方方地接受礼物,真诚地感谢别人的赞扬和主动请求别人帮助。

这就是一个父亲要做的。让孩子独立自主地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主动、大方和自信。要尽量地支持孩子们共同玩耍,一起活动,特别是当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了争执或打架的时候,更不该感情用事,过早地干预。

其实,孩子们打架是一定难免的,如果他们在打架中碰了钉子,他们就会意识到相互之间应该多忍让,考虑一下他人的不同意见,为了使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他们很快就会解决这些纠纷,重新言归于好,从而获得了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