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自己身的孩子自己带 >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4页)

第二章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第4页)

我们的孩子不正是在打了好、好了又打中慢慢地成熟起来的吗?

个体如果脱离了社会,他就不再是一个个体了。为了孩子更好的将来,让他们早早去自由闯荡世界吧。

好爸爸绝招:

让孩子独立自主地交往。只有去做,才能学会一切。

让孩子全面地平等地参加各种社会交往。

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对孩子交往中的不当和失误,当场加以批评、呵斥或者提示。

要注意孩子交往。允许孩子有交往中的失误,但是要通过家长的主动示范,实际训练改进孩子交往的质量。

7做最好的朋友

一个周末,老李夫妇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到家里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后,下地要去玩时,孩子的父亲也立即离开餐桌,蹲下来面对着孩子说:“你是不是坐到离餐桌远一点的地毯上去画画?”孩子高兴地坐到那边独自玩去了。

小文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一天,当一家人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时,小文在车门口蹲了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鹏鹏,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鹏鹏看着爸爸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又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公园玩,鹏鹏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小文又很自然的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小文谈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时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我们说的,我认为,他们就像是我的朋友。只因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和孩子做朋友,意味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对待他们。

孩子的地位应该是和大人平等的。父母在做决定时都要尽可能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就是交往过程中,他们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他们常常把孩子抱起来,放到沙发上,床上,或者自己蹲下身去,平视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谈话过程中也不会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这种姿态完全是朋友式的,而不是“严父”型的。一项跨文化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自尊心强,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愿意心平气和地倾听别人说话,态度不卑不亢。

而且,这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

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出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的认真又亲切的态度;采用这样的姿态,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采用这样的姿态,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蹲下来和他说话,成为他的朋友,你愿意这样做吗?

好爸爸绝招:

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说话。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表达的爱,是要对方能够接受的,以免“因爱而生碍”。

亲子充分对话,不要用权威压抑孩子的意见。

配合正确的肢体语言,例如在脸上露出亲切、温和的表情,眼神充满关怀,语调温和。

8让孩子必须有主见

英国著名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被人誉为“铁娘子”,她那源自父亲的性格与观念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玛格丽特很小的时候,罗伯茨先生就谆谆告诫她千万不要迎合他人,等到玛格丽特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劳动、学习和礼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而多彩。她的同学可以与他们的朋友一起在街上游玩,可以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天,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色彩明丽。幼小的玛格丽特心里痒痒的,她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自由自在的玩耍,当她回家斗胆跟充满威严感的父亲一说,罗伯茨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你不要随波逐流。”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再也不吱声了。

罗伯茨经常教育女儿,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沉在芸芸众生之中。

在学校里,玛格丽特很少有知心朋友,也不是不苟言笑的她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早熟的她与一般同学的思想性格有点格格不入。父亲的性格与教诲已渗透到她的言行举止中,因而她根本不愿意同那些毫无主见、只会咯咯傻笑的女同学交谈,更谈不上与她们结为知己。虽然落落寡合,玛格丽特毫不孤独,高度的自信,独立不羁的个性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在罗伯茨的教诲下,玛格丽特总是设法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这种鲜明的个性形成由父亲的刻意塑造变成她自身的内在追求;而这一转变过程,恰恰是罗伯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比较幼稚,还是比较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而其他的女孩子则往往怯生生地不开口,他们只能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虽然是学校辩论俱乐部成员,能够做到演讲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技巧一点也不高超,用她同学的话说是根本不能振奋人心,这自然不受同学欢迎。玛格丽特却毫不顾忌,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上台演讲,尽管台下时有嘘声,讽刺嘲笑随之而起,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却使她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然毫不脸红演讲下去。

玛格丽特在开始从政时,还没有当首相的打算。但是,在保守党领导人中没有一个甘愿冒名声扫地的风险去力挽狂澜时,她决心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亲自来完成这个使命。罗伯茨先生所赋予女儿的个性在关键时刻展露无遗,事实上玛格丽特也对自己这一性格作了形象的诠释,她说:“如果我不能引起人们的争论与批评,那就说明我不称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总会引起批评。一个人如果总是一味迎合别人,不要别人的批评,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必将一事无成。”

罗伯茨这方面的影响与教育促成的女儿处事果断、个性鲜明的性格影响了女儿一生的政治生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引导与教育,玛格丽特可能最终变得与众人没什么两样。

我们都知道,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小时候形成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很少去正视它、思考它。

就像洛克说的那样,幼儿的头脑就像一张白纸。你在这张白纸上所绘出的一笔一划,都是构成图案的重要基础。

因此,家长教孩子知识时更要精心选择和认真斟酌。

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又是怎样做的呢?家长们大多是把孩子的头脑看作是知识的垃圾箱!什么神话啦、鬼怪啦、传说啦、奇迹啦,使劲地往孩子的头脑里塞,生活中的神话或传说多数没有经过科学检验,这样的材料怎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呢?

人们不假思索地认为,生活中的神话和传说是孩子必须的精神食粮,这种观念是通过前人一代代传递下来的。

但是,如果你仔细的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传统观念是非常非常迷信的。

如果硬把神话或传说贴上像什么教义、信条、地狱等标签,而将其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还要孩子绝对的无条件服从,而不得有任何反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