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社交应酬英语怎么说 > 第24计 找人办事有分寸(第2页)

第24计 找人办事有分寸(第2页)

为掌握解决冲突的“火候”,有人找到了一种“百分之十法”,即事情发生后,再等百分之十的时间,这百分之十的时间,你的朋友或对方,会因说出的话,办过的事向你道歉;这百分之十的时间,也使你有更清醒的头脑,而不至于在盛怒之下失去控制。

受到别人的伤害,我们很可能暴跳如雷、怒发冲冠,与其如此,不如暂且迫使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去想应当怎样对待,要知道,大多数人不是有意在伤害我们的。

事实上,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受伤害,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何必忧之恨之?除此之外,要想别人不伤害你,还要时刻想到不要伤害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为你办事的人。

我们要立马做的事就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来不得任何拖延。做完了一件事后又可依此方法对下面的事进行分类。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呢?

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面对每天大大小小、纷繁复杂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有三个判断标准:

1、我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

2、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

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如今却不一定了。他们认为一个员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社会只承认有效劳动。

因此,勤奋=效率=成绩/时间

勤奋已经不是时间长的代名词,勤奋是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目标。

3、什么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

最高回报的事情,并非都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均衡才有和谐满足。因此,无论你地位如何,总需要分配时间于令人满足和快乐的事情,惟如此,工作才是有趣的,并易保持工作的热情。

通过以上“三层过滤”,事情的轻重缓急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注意,人们总有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练习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学习安排整块与零散时间。不要避重就轻。事情肯定会有轻重缓急,先集中时间,把最重要的先完成,不重要的拖拉了自己也不后怕。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做事,可以不知不觉中完成繁琐的杂务。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难做的事。

办事要把握进退尺度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能洞悉对方意图,能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方式。谁都想事业发达、家庭美满,谁都想受人尊重,办事顺利,但是只有那些即会做人又善于做事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规则,有大规则有小规则,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这些规则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只要用心领悟规则的内涵,善于把握进退的火侯,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改变不成功的做事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文才,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办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诱惑,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这种不攀龙附凤不例外、清正无邪的高尚品格,堪称一代楷模。

在找人办事中中,一定要在忍耐中懂得进退之法,因为,进退之法,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李鸿章在权力的争斗中,能做到该让就让,绝不冒险,所以他才有步步高升的机会。请记住:学会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事。

清朝时太监李莲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称“九千岁”。此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李鸿章以军功而升高官,最初看不起这些奴才,有意无意间得罪了李莲英。

慈禧太后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苦的是筹款无术,时常焦躁。李莲英曰:“李伯爷是朝廷重臣,若能体仰上意,玉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听到有这样贴近慈禧太后的好机会,岂肯轻易放过?当即满口应承,并马上献计献策,同李莲英商量。李莲英听了大喜,拍手称善,笑容可掬地着实奉承了李鸿章一番。他谦恭有礼地希望李鸿章入园内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着李鸿章,转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莲英故意捡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诬陷李鸿章在清漪园里游玩山水。光绪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敢大摇大摆地在他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大怒。认为这是“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光绪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这“申饬”虽不伤皮肉,却是极使人难堪的侮辱性惩罚。

李鸿章被御批“申饬”,他自然懂得其中奥妙,立即送了银子,没有当众受辱。李鸿章自然很快悟出了吃亏的原委,从此以后便对这位“九千岁”刮目相看,敬礼如仪。真可谓吃一亏,长一智。这就是李鸿章的退让之法——不去冒险与人争斗,而以守住自己为重。

这样看来:善于退让,也能赢得成功,因为这样做一则保住了自己,二则保留了机会。

当然,在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