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名酒的广告是这样说的:狼来了不可怕,失去诚信最可怕。确实,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里,这则广告宣传的酒你可以忘记,但这句话你必须永远铭记。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但没想到的是,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变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这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妻。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遵守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有其特定的原则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遵守的。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
培养实力要靠学习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然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慈爱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红是黑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有一口气呀!”
气球要飞,必须要有口气;人要做事,肚子里也不能空空如也。
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你要问人:“竞争靠什么?”十个人有九个会告诉你:“靠实力。”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实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会自己生长,它就像是一棵树、一盆花,需要你不断地给它浇水,给它施肥,不断地为它补充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学习。
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无不重视学习,也大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李嘉诚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行中位居榜首,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位外商曾经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李嘉诚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我们不可能比晋平公还老,也不可能比李嘉诚的实力还强,他们都如此热爱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趁年轻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乱学一通,不仅没有效果,学错了可能还有害。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呢?
其一,以弃为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个扬弃的过程,不抛弃落后的观念、不抛弃没用的东西,你的学习就没有效果,你不可能学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其二,以书为友。古人云:“开卷有益”。一个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必定是与书为伴的,因为他们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三,以人为师。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的人从来都不肯放过每一位值得学习的“老师”。
其四,以用为本。学没有用的东西是浪费时间,学到有用的东西用不上,浪费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还有资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必须以用为本,必须学以致用。
态度决定一切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
叔本华说过:“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的确,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而积极的人,常常能够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找到打开命运枷锁的钥匙,得到灿烂和光明。
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有优缺点,关键是我们选择怎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消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同样的境况,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你经常往坏的或消极的方面去想的话,必将错失许多“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你一直能够往好的、积极的方面去思考的话,就会挖掘出许多令人想不到的机会,即使是危机也可能藏着一线机会。
在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抵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当老板接到电报后,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实地调查。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心中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马上电告老板:“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积极和消极就像是一条道上的两个叉道,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走到后来,则天差地别。说到低,实际上,积极心态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生活化,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能使一个人从心智柔弱变为意志坚强,由软弱、消极、优柔寡断变成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