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这事儿您就不要再提了,我纯蒙的。”高远挠头一笑,说道。
“说实话,我们收到您剧本的时候,看到署名根本没把您和京城高考状元往一起联想,编辑部的几位老师只对故事感兴趣,讨论过后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本子。
后来还是江淮廷老师提了一句说,这个高远同志,不会就是今年京城的高考状元吧?
几位老师把《人民X报》上您写的作文拿出来跟您的剧本做了对比,都感觉遣词用句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又看了您留下的家庭住址后大家才确信,此高远和彼高远是同一个人。”
梁晓声话很密,聊起天来滔滔不绝。
高远被他夸得都不好意思了,笑容羞赧,抿着嘴说道:“感谢老师们的认可啊,这么说来,我的剧本算是得到通过了?”
“只能说一审通过了,还有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今天过来,就是来邀请您去厂里改稿的。”梁晓声说出了他来的真正目的。
去北影厂改稿啊。
高远不想去,面露难色。
“您放心,您去了后我们管吃管住,就住在我们厂的招待所里,宿舍是单间,一天三顿饭管饱是没问题的,不会让您花自个儿的钱和粮票。”
梁晓声以为高远是担心多花钱和粮票才不愿意去厂里改稿的。
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样一来,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就能贴补家里了。
高远这才嘿嘿一笑,貌似憨厚地说道:“您误会了,我不是不想去北影厂改稿,只是觉得离过年也没几天了,过完年一眨么眼儿我就要去北大报到,时间上挺紧张的,我担心耽误了事情。”
梁晓声摆着手说道:“这点您完全不用担心,改稿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个长期工程,况且剧本改完,通过审核后还得建组,剧组成立后也要挑选合适的演员。
编辑部领导的意思是,您在北影厂改稿,一来便于随时沟通。
这二来嘛,剧组成立后,您也得参与进去。”
“改稿,改什么稿啊?这位是……”张雪梅推门走了进来,她在门口听到了两人的交谈,进屋一瞧有个不认识的人在,便好奇地问道。
梁晓声赶忙站起身。
高远也站起来给两人介绍着:“梁同志,这是我母亲张雪梅。妈,这位是北影厂《电影创作》编辑部的编辑梁晓声同志。”
梁晓声特有礼貌,“阿姨好。”
“梁同志你好,刚才我在外面听了一耳朵,你说让我儿子改稿,这是怎么回事啊?”张雪梅仍旧一头雾水,自己儿子怎么又跟北影厂扯上关系了?
他还有多少事情瞒着我?
梁晓声赶忙解释道:“是这样的阿姨,高远同志创作的一个剧本投给了我们厂编辑部,经过编辑部老师们的审阅后顺利通过,报厂领导研究后,我们决定买下这个剧本,将其改编成电影。
本子虽说挺成熟的,但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修改,编辑部的领导就让我跑一趟,跟作者见个面谈一谈,邀请高远同志去厂招待所对剧本进行修改。”
张雪梅张了张嘴,既意外又惊喜,虽说她不知道儿子写了个什么故事被北影厂看上了,也为儿子感到高兴。
“我儿子大小写作文就好,这次高考作文还被《人民X报》全文刊登了呢,不是我吹,他在创作这方面确实有点天赋。那啥,梁同志,我问一下啊,他写的这个剧本,你们打算给多钱?”
高远捂着脸,从手指头缝里瞄老妈。